第A27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只能通过外公和母亲的谈话了解父亲
· 不要和老板叫板,而是要沟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不要和老板叫板,而是要沟通
  [内容简介]

  身处破产、失业、恐慌的全球金融危机大时代,我们如何准备才能度过职场的寒冬?《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日记,一部分为答网友问。内容涉及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工作技巧、注意事项、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细节的把握等等。问答内容涉及面广,职场问题和感情人生问题应有尽有,问得精辟,答得详细。

  [上期回顾]

  在外企里,比较有身份地位的无非是销售、市场、财务。HR(人力资源)如果发展壮大到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但很少能站到核心位置。办公室有很多搞笑定律,比如矛盾定律、新官定律、归因定律、忌讳定律,等等。

  和下属聊天

  总算把手头上的事情忙得告一段落,希望有时间完成自己计划中的一些事情,比如找下属聊天,沟通一下,还有培训也势在必行。因为年底的一忙,暴露出很多问题,当时对自己说等空闲下来要好好地培训下属,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等真的要去聊聊,忽然觉察出了瓶颈一样的问题,第一个A,我是很随兴地闲聊,慢慢转入职业的话题,结果她很敏感地发现了,然后敷衍我了事。正好我又有事情要走开,于是不了了之。

  第二个B,吸取上次的教训,加上B还算是新人,考虑要正式一点,于是单独请她去小会议室谈。结果发现我又错了,B一进去就是很紧张的样子,尽管我从年底的考核谈起,坦言我给了她满分,居然也没办法使得她放松,一直神经紧张的样子,沟通也算是比较失败。

  再次深深地体会到管理是比专业更艰深的课题,特别是对人的管理,远远比自己做好一件事情要难得多。因为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性,而要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奋进,更可能你自己对这个目标也未必100%确定,又如何能激励他人?

  外籍的职业经理人比本土的口碑要好,最主要的是他们有这种归属感和所谓的主人翁的感觉,因为像我们这样,即使身处企业管理层,也仍然觉得自己只是高级打工者而已,并不会有太多热情在里面。毕竟,自己没有股份,年底的分红也是随大流,并不会因为公司的损益而有突出的发展。因为大家都是打工,所以会对属下宽容。可是,外籍的大多不会,做事就是做事,工作就是要对得起自己拿的这份薪酬。

  为自己争取

  因为个人福利的事情去和老板谈还是第一次,从最初知道以后的无所谓到理解了以后的愤怒,到决定为自己争取,这个过程花了一个礼拜。

  不想说得太明显了,反正就是因为公司政策的变动,使得个人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公司政策的变动永远不可能使得每个人满意,但是能使得大部分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就可以通过成为新的政策,而少部分人受到损害是必然的,应该隐忍。

  其实也就是几千块钱的事情,有固然好,没有也就算了,本来是无所谓的,毕竟不是小职员,多出个千把块能让我开心喜悦,本来无所谓的事情,后来被一“调唆”,一下子觉得好像性质很严重,为什么要隐忍呢?我们是没办法共同富裕,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为什么我要是后富起来的人呢?既然说要为全体员工谋利益,利益被损害的这一小部分人理应得到补偿,而不是被牺牲才是大公司人性的做法。

  “调唆”我的也是利益被侵害的人,但是她不会站出来,只是私下抱怨发几句牢骚。“调唆”的目的是希望我能站出来,能代表这个群体争取到利益固然好,就算不成,至少也是这个群体发出的声音。可是,我不是这么想的。我不喜欢造反闹事的感觉,即使有不满,即使是争取捍卫自己的利益,也叫沟通。

  想了一想,先去找了HR,在得到全部的官方回答以后,对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明示,政策之外老板批的话什么都可以。于是,平静一下心情去找老板。我不想带着情绪去,因为我不是去谈判、去示威、去提要求,而是去表达我的个人意见,我希望能尽可能地公允,但是无论如何,是我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一个群体。给老板的感觉是私人谈话,而不是叫板。

  我对公司的福利政策有一点意见,我觉得说出来是我的责任。中国的员工习惯的是隐忍,到忍无可忍离开,我却希望能接近西方的方式,在刚开始不满的时候有效沟通。老板打断我,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为何现在才提及?

  因为我现在才发觉它损害了我的利益,我不是专业的人士,没办法在最初得到最专业的看法。而且我相信公司变更政策的目的始终是加强员工的满意度,是福利的增加而不是损害。

  我觉得这个政策损害了我的利益,我已经从HR了解到我是少部分被损害利益的群体中的一员,任何一个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也接受这个观点,但是公司既然改变政策是为了员工满意,就不该明知道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不作为。

  那么你觉得要怎么办呢?

  我希望公司给我额外的补偿,保证我能享有政策变更前全部的利益。我非常慎重地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对公司非常满意的状态下持续工作。坦白说,这笔补偿就数字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没有,我会觉得我变成受到伤害的人,会损害我的工作热情,希望老板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请求。

  我们的谈话以老板讲他明白前因后果,准备和HR谈谈结束了。我微笑着离开他的办公室。

  三天后,我在汇报工作以后顺口提及此事,老板答,一切OK,公司将给我个人这笔补偿,希望我满意。

  我是很满意这个结果,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几个道理:不要和老板叫板,而是要沟通,平静自己的心很重要;利益如果不是别人给的,就需要自己去争取,自己都不争取了,就等于放弃;不打没把握的仗,没有一定的谈判力,就别去争取太多。

  职业发展步步走

  我一直觉得我的职场发展还是非常顺利的,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自己的规划在发展。很幸运,虽然不是我选择的大学也不是我选择的专业,毕业了却能按照自己那点模糊的规划一步步摸索着走到逐渐清晰。

  记得那时候很坚定的信念就是进外企,起源是电视剧的影响,那种信念其实在今天看来是很幼稚的,不能算理想。就好像多年以前一个亲戚的孩子夜校毕业,好不容易在工厂联系到了工作,却死活不肯进车间,就是要坐办公室。那时候觉得她真的不懂事,自己不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只能读夜校,最后还如此执著于蓝领白领之分。可是,若干年后的我执著于进外企,其实和她有什么不一样呢?

  去外企的时候并没有像今天的毕业生这样,先去权衡自己的专业和英文,就是理想支撑下的执著。我的英语那时候并不好,学校教育出来的可以阅读却拙于听力和表达。书面写作和商务英语的要求也相差甚远。毕业前,我两次失败于CET-6,而CET-4是大二就过了的。

  小小的挫折起源于第一份工作,粗心犯错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能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我想这种粗心来得太是时候,起步的时候先吃点亏然后知道不要再犯,总比以后一个人负责一个部门的时候再犯这样的错误好。

  而CET-6在毕业后倒是一次通过了,尽管第一份工作锻炼得比较多的是我的商务英语,特别是商务文书。而口语交流的提高源于第二份工作,长时间地和老外呆在一起,由于我是一个人,所以周末也陪着游山玩水,开始还带文曲星查译,后来抛开了也就没什么障碍。而语言这种东西,你越是频繁地使用它,越会觉得熟悉,一旦自己对自己有了信心,就没有什么退步的可能了。到现在这份工作,我已经可以毫无愧色地说,综合听说读写各项,总归水准前三位应有我的位置。

  很多东西现在想来都是潜移默化慢慢领悟的,因为领悟而变成习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什么叫明知不可为而要为,也知道什么叫做了也不要说,或者说了也不要做。

  很悲哀的是,像过去的臣子揣摩上面的旨意,职场中的中层也一样需要揣摩老板的意思。员工可以不管你当领导的有些什么心意,最多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然后不图升职加薪就是。做到中层,承欢上面或者说摸着上面的心意做事就变得很重要。我虽然有这个天分,但有时候又不免觉得不齿,不想做得太过分。这种矛盾的心态就是既想和老板搞好关系,又不想把自己弄成谄臣的角色,真正要营造朋友般的友谊又不可能。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