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聚焦春节黄金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同一个春节 同一个“乐”
· 两抢案件大幅下降
· 坐汽车到合肥只要20多块钱
· 未发生重大事故
· 到广州汽车票 “涨”了近百元
· “122”接电2458个
· 收费站所有道口开了还是有点堵
· 南京7天发送旅客近82万人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2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同一个春节 同一个“乐”
  转眼之间,7天的春节长假就在欢声笑语中落幕。情侣之间的浪漫,祖孙之间的温情,一大家子走亲访友的热闹——不管人多人少,每个家庭各有各的过法,图的都是一个“乐”!

  家庭一:张玉萍 64岁 应天花园

  返璞归真

  一家7口回农村过年

  “十年没回老家了,还是在老家过年有意思!” 张玉萍大妈沉醉在春节的喜庆中,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

  一个月前,张大妈还是惧怕过年的。她认为过年“没意思”。原来,张大妈一家是10年前定居南京的,她的亲友大多数在六合钟林老家。正因为如此,每逢过年,张大妈会倍感冷清,通常情况下,就在家中吃吃睡睡,看看电视。张大妈决定,今年回老家过年。

  过年前,张大妈赶回老家把老宅子打扫了。除夕前一天,她和老伴“挂帅”,带着儿子一家三口,还有女儿女婿,一共7口人回到了老家。

  贴对联、做豆腐粑粑、蒸糕……张大妈兴致勃勃,把多年未搞的“老传统”全部发扬光大起来。媳妇看了新鲜,7岁的小孙女更是好奇,一向怕冷的她,把袖子卷得高高的,要亲手学做豆腐粑粑。

  大年初一清晨,张大妈的女婿被一阵“嘻嘻哈哈”声吵醒了。原来,一大批穿新衣、戴新帽的“童子军“来拜年了。瞧瞧这批童子军,个个全副武装,浑身上下三四个口袋还不够,有的孩子还拎了个塑料袋上门拜年。张大妈早有准备,把年糕、糖果、大礼包端过来,一个孩子塞上一份。孩子们满载不归,又去别人家拜年了。“这样拜年的啊!”张大妈的女婿张大了嘴巴,很吃惊地傻笑。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他,从没去邻居家拜过年,更不会拎个袋子去!他感叹,“农村真的很纯朴”。

  考虑儿女们今天都要上班了,张大妈和老伴昨天就和子女们一起回城了。谁也没想到,走的时候,7岁的小孙女哭得跟泪人似的。这个小姑娘天天跟左右邻居家的孩子串门,玩得太开心,竟然不想回来了。其实,何止她一人不想走!

  “你乖乖跟我们走,不准哭,明年我们还来过年。”张大妈的媳妇连哄带骗,才把小姑娘带回来。张大妈的媳妇强调,“我不是骗她,明年我们真的还会回老家过年,在农村过年还真蛮有意思的。”

  家庭二:方慧 40岁 安品街79号

  从除夕开始

  她家就没开伙

  方女士兄妹5个,她最小。从小她就受宠,不用料理家务。她坦言,至今她怕打扫卫生,不喜欢烧饭。为了图省事,她春节前就做了一番“计划”。

  除夕晚上,她和丈夫领着儿子,一起去公公婆婆家团聚了。“老头老太最喜欢孙子了,烧了一桌菜。”方女士不仅吃得欢,还领了一个“孝顺”名。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和丈夫、儿子,就依次去了娘家、哥哥姐姐家。昨天,方女士一家三口又去了丈夫的妹妹家。她说,每天在亲戚家不仅吃得好,玩得也潇洒,至少一天能打4圈麻将,这么好的待遇,一年也就这么几次。

  “本来我想请他们吃饭的,来不及了,明天要上班了。”方女士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咯咯”直笑。事实上,她也怕请大家来家里吃饭。兄弟姐妹5家人,凑齐了有21个,至少要开两桌。而她家房子比较小,才50多个平方米,“摆不了两桌”。

  方女士算了一笔账,这个年她虽然没在家开伙,也没请客,但是钞票花得并不少。去亲友家拜年,不能空手去,至少要拎几样礼品。此外,她还要给长辈们包红包,哥哥姐姐也当了爷爷奶奶,她得给他们的孙子孙女也备上一份。“一百拿不出手了,一个红包都要好几百。”方女士说,她和丈夫的年终奖没够花。

  “这顿饭,我准备五一的时候,再请他们吃。”方女士说,不能让哥哥姐姐们觉得她小气,五一放假时,她打算在饭店里请大家撮一顿。

  家庭三:洪燕 28岁 慈悲社

  大年初一

  收到浪漫求婚钻戒

  洪燕在牛年的第一天,收到了一份超大的惊喜。和男友汪伟恋爱7年,她没有想到,爱情长跑就这样到达了幸福的终点。

  洪燕一直是“婚姻无所谓主义者”,不喜欢那一纸婚约的形式感,坚持认定两人在一起开心就好,担心婚姻或许对彼此都是一种束缚。从老家成都来南京后,她与汪伟一起生活,两人日子过得轻松惬意,她不希望去改变什么。

  除夕夜,两人去汪伟的父母那里吃年夜饭。汪伟父母早把准儿媳当做女儿一般,还给了洪燕3000块钱的压岁钱。饭桌上,汪伟父母照例要敦促一番结婚之事,两人支支吾吾,不表态不说话。

  回到家后,两人一起看着春晚,守候零点的钟声。“零点一过,他忽然跪下来了……”洪燕完全懵了,脑袋里一片空白。汪伟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盒盖,一枚钻戒赫然在目。没有肉麻的表白,没有煽情的誓言,“我们2月份领证吧!”汪伟只说了这一句。没有思索,不再顾虑,洪燕轻轻地点了点头,就这样答应了他的求婚,“那个瞬间,我真的被他感动了。”选择在2月,是因为2月1日是他们相识的日子。那一天,洪燕与汪伟共同的朋友G为了省邮费,请了汪伟“跑腿”,把一本书送到了洪燕的家……

  都说求婚讲究机缘,修成正果的汪伟这样解释他选择的时机,“沾个牛气,牛年一到我就得行动,这事儿吧,就像撞大运,得看运气呀!”

  接下来,两人要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领完了证,还有结婚照、婚宴,“牛年真够我们忙的了!”最重要的是,两人加把劲,还来得及生一只小牛呢!

  家庭四:王湘云 69岁 仙霞路

  每家挨个吃

  一次聚个够

  “我们家人多哎,从你家吃到我家,一个年就过完了。”王湘云大妈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一家人的团聚就是春节全部的主题。来算一算她家的人口,5个兄弟姐妹,每个小家庭都是人丁兴旺。王大妈一家是整个家族里队伍最壮大的一支,三代同堂,一共8口人。

  每年大年初一,一大家子一定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是老母亲定下来的规矩。”虽然老母亲已去世6年,可是这个规矩一直延续着。为了公平起见,大家轮流做东,每年一家请客,“今年正好轮着我们家!”

  一大家子一起吃饭,别提有多热闹了。在饭店里摆上两桌,老一辈坐一桌,儿孙辈坐一桌,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还要致新春贺词。王大妈说,看着家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真是喜兴,“有结婚的,那就多出个人了;有生小孩的,也是多个人嘛!”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谁能进咱家的门谁幸福!

  初一聚餐结束分手的时候,一家人就会商量初二去哪里热闹。“来我家!”大哥发出了邀请。于是乎,初二一大家又奔到我大哥家了。又是搞一桌的饭菜!为了给“主人”家里省事,每家都要带一个菜过去已成“潜规则”。这吃饭的时候还有讲究,儿孙辈先吃第一轮,然后翻台,老一辈再上桌。等着酒足饭饱,都已是下午三四点钟。

  “初三我做东!”吃完初二,二弟又抛出了橄榄枝。二弟家新买了房子,这空间一大,活动的地方就更多了。客厅里几个孩子坐在地上斗地主,卧室里,几个大人打起了麻将,再看阳台,大姐夫和二弟在下着围棋。厨房呢,则完全是女人的天下,王大妈率领着家族里的女儿媳妇们准备着饭菜……

  “初四又在我小女儿家吃上啦!”看着大家意犹未尽,王大妈号召继续“腐败”。这一天,又新添了娱乐项目,家里有音响,年轻人唱着《千里之外》,老年人高歌《敖包相会》,整个一片其乐融融。见习记者 王凡 快报记者 钟晓敏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