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0多人使牛劲 牛年一起去抬牛
· 劳务市场还没开门,
几百民工路边找工作
· 钻天猴上天 受惊鸟坠地
· 十三上灯,偏偏南京在初八
· 浓雾锁江 急坏过江拜年市民
· 烟花飞进阳台 16楼失火
· 煤气中毒 儿子爬出家门呼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十三上灯,偏偏南京在初八
民俗专家说:正月十八落灯才算过完年
  “我在南京、扬州转了一圈,发现今年南京街头‘福’字正贴的多,而在扬州有七八成的‘福’字都贴倒了。请大家要记住,贴在门窗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的民俗专家陶思炎教授昨天在南京图书馆开讲座讲年俗。

  “年”不是怪物

  “‘年’不是一种怪物,这种说法不对!”陶思炎教授说,把“年”传成一个怪物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口头传说,根本没有文字记载。其实,“年”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夏代的夏历就是天文历,很准确,出现了“一岁”的说法,周代出现了“年”,把农作物成熟一次称为年,后来延伸到现在的算法。正月初一是新年,不能称农历正月初一,而应该称“阴历”或“夏历”。

  正月十八才算过完年

  “灶王爷送走后百无禁忌,就开始忙年了,而结束的日子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八落灯日。”陶思炎教授说,在我国“送灶”的日子是在腊月廿三或廿四,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廿三,南方是腊月廿四,这也就是年的开始,持续到正月十八,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正月里拜年都不算失礼,因为算是在年里面。”关于“小年”,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南京过去称正月十五是“小年”,北方称腊月廿三是“小年”,苏南吴语区腊月廿九是“小年”。陶思炎教授解释,因为中国地方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样的差异很正常。

  只有南京初八上灯

  南京举办的灯会通常是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周边的扬州、镇江等城市也是如此。但陶思炎教授说,南京的灯节实际上应是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其中有三天灯节:初八上灯日、十三试灯日、十五正灯日。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只在南京一地流传。这个规矩只有老南京人懂。陶教授表示,正月初八上灯才能体现南京的地方特色,而正月十三如果要举办仪式,只能称为试灯,有彩排的意思。

  元宵并非象征团圆

  很多人认为吃元宵象征团圆,但陶思炎教授表示,这并非元宵节的本意,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元宵节的灯和元宵,其实就代表天上的星星,有祭祀天上星辰的意思。

  南京人从前不怕“4”

  “现在有些人车牌号、电话号码都要避免4这个数字,甚至有学生拿到了校徽的编号里有4,还要退换。”陶思炎教授回忆,二十多年前,人们还不怕“4”字,反而认为“4”是吉利的,比如南京人待客要吃4色糖,还有古代的铜钱都是4个字的名字。他分析,主要原因还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说法,日语里4和死的发音相近。他认为现在不应该给“4”新套上一个不吉利的帽子。

  正月十六上城头

  南京还有正月十六上城头的风俗。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把南京本地很多人赶出南京城,迁进很多外来移民,也把一些农村的风俗带进了南京城。其中就有妇女正月十五结伴夜游的风俗。求子的妇女要走过三座桥,还要抽桥下的一块砖带回家。后来演变成爬城头代替走桥,并且改到了正月十六的白天。快报记者 黄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