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饺子、拎着被子,昨天快报联合大娘水饺和万利通礼品两家爱心企业,走进了五老村街道老年公寓,看望这里的老人。
这个春节,这所老年公寓的多数老人决定留下过年。可是提起家,提起儿女,提起孙子孙女,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呢?”老人摆摆手,他们怕给家人添麻烦,只要儿女心里惦记着他们,老人就满足了。
过去,父母是儿女的山;现在,儿女是父母的港湾。过年了,快报发出爱心倡议,请大家将养老院的父母接回家团聚,他们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实习生 吕为 见习记者 王凡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钟晓敏
听,老人的心思
一顿简简单单的饺子就能让老人吃得很开心
快报记者 顾炜 摄
“过年了我不想家”
徐才厚(化名) 80岁
三年前,徐才厚住进了老年公寓。三年来他只回过一次家,“回去了,还是那个样子,就又回来了。”说这话时,徐大爷的语气很平淡,表情却有些许的落寞。他说的“家”是儿子家,他说的“那个样子”是,儿子媳妇都上班,孙子在外地上大学过节才回来,他成天要一个人在家。
徐大爷的老伴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这些年,他一个人带着5个孩子住在一间单位分的房子里,因为几次拆迁,到处打游击。后来孩子相继成家立业,他把房子留给了儿子,在几个孩子家轮流住。等到儿子自己买了房子后,他就固定住在了儿子那里。
“我早晨起来,他们已经上班去了,他们下班回来,我又睡觉了。虽说是住在一起,一个星期才能见那么两三次面。”徐大爷在儿子家里住得很不习惯,他甚至说:“干什么事情都受拘束。”住自己儿子家怎么会拘束?“儿子归儿子,还有媳妇……”徐大爷说的不是媳妇不好,只是日子过不到一起去。
“吃饭就吃不到一起,菜总有个咸淡,饭也有个软硬。”徐大爷嘴上从来不提要求,长期跟着儿子媳妇的生活规律自然就很不自在。他一心还想着能有个地方活动活动,找个朋友打打麻将,可是儿子的新小区里没有一个熟人。住了一年以后,他跟儿子提出要住养老院。
如今在养老院三年,问老人现在的生活过得如何,他悠悠地说:“一般,就这个样了。”同屋的大爷说,徐大爷的儿女们逢年过节经常来看望,不仅带礼物,还塞钱给他用。可是徐大爷似乎并没有因为儿女的到来而格外高兴,“我不盼他们来,我现在就想着自己身体好好的,其他的我都不想。”
过年了想不想家?把这个问题抛给老人的时候,他的眼里没有闪过一丝的迟疑,果断地吐出两个字来:不想。这不免叫人感伤,或许那里从来也没有给过老人归属感吧。
如果我能动,真想回去看看
王福兴(化名) 70多岁
这个春节是王福兴在老年公寓过的第二个春节。王福兴一个人,膝下有一儿一女。没来老年公寓前,他一直和儿子生活。可儿子工作太忙,多半时间在外奔波,夜深人静回到家时,他已经睡了。“每天对着四面墙,看电视,想找人说说话也没有。”好长时间王福兴和儿子没照过面,吃饭都是儿子打个电话叫外卖送到家里。“有时候真想和他多说两句话,可他‘忙’啊。”
两年前,王福兴突然中风,只能躺在床上。儿子出差时,为了够桌上的一杯水,他不小心从床上摔到地上,腿摔伤了,是女儿把他送进医院的。躺在病床上,他就决定出院后去老年公寓。“孩子们有他们的家,他们的事业。我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
住进老年公寓后,一日三餐、起居饮食都有人照顾,一切都按部就班。儿女一个月会来看他一两次,总会带上一大包的东西,有吃的、有用的。“爸,你要注意身体啊。”女儿搁下东西还没说上两句就匆匆走了。“外孙还好吗?学习怎么样?”外孙上小学时是王福兴一手带的,可这话还没脱口,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他又硬生生把话咽了下去。“你现在工作怎么样啊?有什么难处?”王福兴想和儿子多交心,儿子的手机又响了。“爸,不说了,改天来看你。”留下老人独自趴在窗边发呆。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不容易,孩子们有他们的难处。”他安慰着自己,打心眼里理解孩子。
去年春节,女儿回女婿的老家过年了,年年如此,成了惯例。儿子呢?给父亲打来了电话,好久没听到儿子声音了,他明知心里有多么迫不及待,可不知为什么却怕接电话。他怕的是那例行的问候,他知道儿子要说什么。“爸爸新年好啊,身体怎么样啊?要注意身体啊,多保重啊。”电话挂断的那刻,老人的心里空落落的。
究竟是缺了什么?老人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一时语塞,眼眶红了。也许是老了,他现在总是想起儿女小的时候,那时儿子考试考得好,第一时间告诉父亲;女儿摔倒了,是父亲的大手扶起,被人欺负了会对小朋友说:“回家告诉我爸爸去。”父亲像一座山可以靠,像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
“我老了,他们长大了,我越来越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开心的事,在外打拼是不是累了,受了什么委屈和挫折。”又是一年春节,王福兴今年要在老年公寓里和老人们一起过,聚餐完后回房看电视。他说只怪自己腿脚不方便,否则他真的想回家去看看。
不给儿女添麻烦
她吃完年夜饭再回家
顾阿姨 64岁
住进养老院刚满10个月的顾阿姨有一双儿女。因为拆迁后住房紧张,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她把养老院当做了临时落脚的地方,“今年的年夜饭,我就在养老院吃了,吃完了再去女儿家!”
今年64岁的顾阿姨是去年3月份才住进五老村老年公寓的,自打一年前家里拆迁后她就没了房。因为儿子和儿媳一直挤住在孩子的外婆家,她就和女儿女婿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平时也能帮他们带带外孙女儿,可孩子一天天长大,眼看就满13岁了,需要一间单独的卧室。思前想后,她选择了养老院,她说:“养老院就在我女儿家的附近,我住进来不图别的,就为了能帮女儿带带孩子。”
顾阿姨的儿女看着妈妈住进了养老院,心里也不好受,经常要求她回家住,但顾阿姨不止一次地劝他们:“我理解你们,现在我在养老院过得很好。等儿子将来买了自己的房子我一定回去。”
说起在养老院的生活,顾阿姨说,来养老院之前她每天早上都会和一群老年朋友跳“老年舞”,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平时,她也会像原来一样照顾外孙女儿。她告诉记者:“虽说养老院门外就是商业街,如果对养老院的大锅饭不满意可以出去买了吃,但感觉就是比不上家里。”
即将到来的除夕夜,是顾阿姨在养老院生活以来的第一个年。养老院将会和往常一样,在年三十的中午为留守在养老院里的所有老人组织一次会餐。即便女儿家就在附近,但顾阿姨仍然决定过年不回家,她说:“我知道女儿女婿不容易,年三十那天女儿还要上个小夜班,如果我去和他们一起过,那不是给他们添麻烦吗?”顾阿姨告诉记者,她为了让女儿女婿安心,会在吃完了养老院提供的年夜饭之后再回近在咫尺的女儿家,“到了家里,陪孩子们再吃一点吧。”
爱心饺子
饺子香
吃完上顿盼下顿
“老人家,过年好啊!”大娘水饺的王经理带着两箱水饺来给老人们拜年。在天台上,老人们早已围着桌子坐好,每个人面前都放好了碗筷,那场面像极了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期盼。
大娘水饺的莫师傅在厨房里忙活半天之后,终于大功告成,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老人们按捺不住,纷纷拿起筷子。“烫,当心烫!”敬老院的护工慌忙叮嘱着,可是老人们“不听话”,转眼一个饺子已经塞进了嘴里,“哎呀,好吃好吃!”64岁的周奶奶一边吃着一边伸出大拇指。
“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80岁的刘爷爷胃口特别好,他说敬老院里也常包饺子,可是这个饺子的味道不一样,“皮有劲道,菜香肉嫩!”李大爷因为中风,手有点颤,护工要帮他夹他却不乐意,自己夹住一个塞进嘴里才开心。胡奶奶细嚼慢咽,等大伙都吃得差不多了,她碗里还剩下两个:“舍不得吃啊,要慢慢品。”
“晚上还有得吃么?”孙奶奶吃完了碗里的,还意犹未尽,擦完嘴角还在那里咂巴咂巴。“有,晚上还有!”王经理看老人们吃得这么开心,赶紧打电话去店里又追加两箱,“晚上送一箱荠菜三鲜馅,送一箱荠菜猪肉馅的来,让大家伙吃个够!”
爱心棉被
降温了
送被子雪中送炭
除了有热腾腾的饺子吃,昨天万利通礼品公司的朱总带着员工还送来了被子。原本打算送的是30床,听说五老村街道老年公寓的老人多,朱总赶紧追加十条。拿到被子,老人们高兴坏了。“马上要降温了,赶紧给铺上,这样就不冷了。”
“这里面装的是啥啊?”接过礼盒,87岁的罗爷爷迫不及待打开看。“是床被子啊,这礼物实惠。”罗爷爷来老年公寓有11年了,可谓是这里的“老人”了。罗爷爷说其他季节都好,他最怕过的是冬天,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冬天一到,他全身关节就疼,胃也发寒,整个人恨不得缩在一块。“今年冬天冷,温度好几次降到零下五度,身体吃不消。电热毯不安全,还是被子好啊,再加一床就暖和多了。”罗爷爷特意叮嘱护工,一会帮忙把被子铺上。“马上要降温了,听说要零下9度呢,多盖一床就暖和多了。”
周奶奶摸着被子爱不释手,她说年轻时她常去找人弹棉花做被子。“那时的被子可不如现在那么高级、暖和。”周奶奶决定把被子铺在身底下。“瞧这被子软软的,铺在身下做床垫一定舒服。”
老年公寓的朱院长说这些被子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正打算给老人加褥子呢,这下可好了,一人一床,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爱心倡议
让老人知道
他们是被牵挂的
一顿饺子,老人们吃得热火朝天,喜笑颜开。看见围绕在身边的陌生人,他们都要嘘寒问暖,甚至有些“人来疯”。这不禁让我们发问,一碗饺子的魅力怎会如此之大?
聊天中,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明事理的老人,恰恰是因为太明事理,反而叫人有些怜惜。为什么要来养老院,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怕给儿女添麻烦。”这显然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和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而其实,他们所谓的麻烦只是一些小麻烦,比如对菜肴口味的要求不一样,作息时间不一致。他们不想让儿女为了他们而改变生活规律,有要求也不提,所以就“委屈”着自己,所以拘束,所以不自在。
他们喜欢说:“养老院好啊,在这里过年好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可是,很显然,他们有些言不由衷。谁不盼望着儿女成群,谁不盼望着热热闹闹?而现在呢,他们能盼来的只是逢年过节时儿女的探望。他们一直在说,儿女们都很孝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是自然规律,甚至有老人已经担忧起儿女年老时要面对的孤寂:“儿女们将来还不如我,只有一个孩子。”可是这样的“隔阂”真的没法超越了么?
一位大爷在采访中一直强颜欢笑,说自己一个人过得好,可是直到最后一刻才袒露心声,“一个人的时候还是会寂寞。”问他希望儿女们做些什么?他说平日里再多打几个电话就好了。他拉着记者的手说,这些话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这是深埋在心里的感伤。
我们在此发出爱的倡议:如果您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就常和他说说话,聊聊天,让他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如果老人住在养老院,平时经常打一个电话,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牵挂的!过年了,把他们接回家吧!
[爱心款捐赠方式]
贫困家庭、贫困大学生请拨打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热线13770596060。读者朋友,如果您想为贫困家庭、贫困大学生圆梦,也可以拨打爱心热线,或者将爱心款转入快报的公共爱心账号:华夏银行南京汉中路支行,钟晓敏41402020010101944740
您还可以通过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南京市新街口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6楼现代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收。邮编:210005。资助咨询电话:13770596060(早晨8:30—晚上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