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发布淮北地区寒潮警报,今天将发布南京地区的寒潮警报。南京24日将遭遇18年不遇的低温,25日就将迎来14年来最冷的一个除夕夜,有“守岁”习惯的市民,深夜娱乐可得注意保暖了。春节前期全省多好天气,但是早晚气温很低。
23日“冰”点以下
北方强冷空气继续东移南下,昨天14点其前锋已达锡林浩特、朱日和、包头、吉兰太一线,预计22日傍晚前后到夜里起影响南京,冷空气前锋过后,全市气温将明显下降,预计未来72小时内最低气温将下降10℃以上,并伴有陆上6级阵风7-8级,江河湖面6-7级阵风8级的偏北大风,24日全市有严重冰冻,请做好防范准备。
气象专家说,别看最低气温出现在24日,23日就能感受到彻骨寒冷,因为23日正值冷空气全面过境,一天最低气温都在0℃以下。
除夕夜很冷
由于受寒潮影响,南京24日有可能出现18年来不遇的极度严寒,而25日正好就是除夕,守岁的朋友要小心了,因为这一天同样会遭遇低温,最低气温-7至-6℃,这也是自1996年以来,最冷的一个除夕夜了。气象资料显示,近些年南京除夕遭遇严寒天气几率非常小,只有在2008年,人们才在春节感受到久违的寒冷,不过那一年冷空气恰好在除夕来临,除夕当天大部分时间在0℃以上,只有到了大年初一清晨,气温才降到-5.1℃,严格说来,还冷不过今年除夕。气象专家介绍,近20年来,最冷的除夕夜毫无疑问就是1996年了,那一天南京的最低气温达到了-7.2℃,而到了当年大年初一早晨,最低气温仍然只有-5.9℃。而近20年里,最暖的春节无疑就是2006年和2007年了,2006年除夕当天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12.1℃。
春节前期晴冷
今年春节由于受冷空气影响,长假期间肯定会比常年冷。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发布的预报,春节前期,也就是除夕到大年初一(25-26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维持晴到多云天气,江苏大部分地区也将维持晴到多云天气,不过早晚天气寒冷,中午阳光好的时候,气温能稍微回升一点。而到春节后期,天气系统比较复杂,冷空气还会南下,就江苏而言,尤其是南京在内的苏南地区,天气可能会有变化。快报记者 刘峻
[南京三日天气]
今天白天多云转阴,今天夜里阴有小雨或小雨夹雪,今晨局部有雾,今天傍晚前后起转偏北风5级阵风6-7级,并逐渐增强到6级阵风7-8级,今晨最低温度4~5℃,今天最高温度13℃左右;1月23日全市白天多云到阴有时有小雨夹雪或小雪,夜里多云到晴,最低温度-5~-4℃,有冰冻,白天最高温度0℃左右;1月24日全市晴到多云,最低温度-9~-8℃,有严重冰冻,最高温度1℃左右。
[相关]
阴阳历转换,让今年春节来得早
快报讯(通讯员 马伟宏 记者 安莹)春节即农历年岁首(正月初一),细心的公众一定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在2月7日,而今年的春节却落在了1月26日。同样是春节,为何阳历日期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解释说,这其实就是阴阳历转换的问题。
据介绍,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夏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合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至12天。如果上年农历是平年,下年春节会比上年提前11-12天;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或20天。
去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俗称鼠年)是个农历平年,全年12个月共354 天,比公历年少了12天(2008年是闰年共366天)。因此,农历己丑年(俗称牛年)的春节就要比去年提前12天。去年的春节落在了2月7日,今年自然就移到了1月26日。
[应对]
高速公路
不轻易封闭
去年大雪,高速公路全部封闭,导致大量运力浪费。据气象部门预报,1月22日至25日会出现持续低温天气,且伴有8级以上大风,对此,省运管局昨天表态,他们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今年已做好了相应的预案。
据介绍,今年省运管局已与省公安厅等协调好达成共识,在下雪及雾天等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不会像往年那样轻易封闭,将采取分时段、分车种上路,比如客车有危险,可以让货车走,“下雪的时候,一定要有车在跑,这样高速公路就不容易积雪冰冻,至少可以保证一条车道。”
省运管局汪局长透露,今年春运期间如果封路4小时以上那么就必须要上报省春运办。另外,在寒流到来之际,省运管部门已经组织对大桥及一些干线作了检查,及时做好除冰工作。去年准备不足的长江二桥今年已经购置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如破冰机、平地机等,“只要不是强降雪,公路客运应该不成问题。”昨天,汪局长这样表态。
至于大风,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巴会不会因为侧风影响安全,昨天,汪局长也解释,江苏省内的大巴全都做过侧翻试验,即使车身倾斜30度也不会有问题,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快报记者 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