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忙活了一年的农户们通常早就提前开始“歇年”休息起来,可在宜兴市万石镇后洪村,种植蔬菜的农户们却是越到年底越忙碌,而且这个村上绝大多数的农户种的都是同一种蔬菜——水芹,不但不愁卖,反而是来自上海、苏锡常的批发商怕买不到。批发商们每天早早等候在后洪村村委和村上的水芹交易市场,将一筐筐已经清洗干净的水芹发往各地农贸市场。每天从后洪村卖出去的水芹有30吨左右,节假日期间,水芹销售量更是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两成,“水芹村”的村民每天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地把水芹卖到外地。而由后洪村生产的“陶都”牌水芹和别地产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后洪村的水芹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村上1000多户村民种植的水芹田,每亩的产值在2万元以上,这些水芹田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一个月价格三级跳
“从一个月前开始,批发商对水芹的需求量开始猛增,同时开出的价格也提高了不少,但还是买不到足够的量。”后洪村村委书记濮焕中介绍说,一个月前水芹的批发价格是1元/斤,半个月前是1.2元/斤,这两天已经涨到1.4元/斤,而根据往年的情况到春节前两天,价格会涨到2元左右。“现在我们每天卖出的‘陶都牌’水芹,其中50%以上的量都是销往上海的,无锡、江阴、常州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宜兴市场上销售的不足5%。从这里1.4元批发出去的水芹,在大城市里能卖到三四元一斤。”
在后洪村村委书记濮焕中眼里,短短3年时间后洪村由一个贫困村靠水芹种植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水芹村”,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2006年的时候,宜兴到万石镇的快速通道经过祥下村,原先种植的水芹田因为道路建设只能转移。当时后洪村是最有条件接受水芹种植的村子,因为我们村的耕地有4000多亩,而且邻近太湖的地理位置也注定我们村子不能发展工业,而只能向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濮焕中说,当时他们虽然承接了万石镇的“水芹产业”,可心里根本没底,但是已经有了百年名气的万石水芹如果就这样任其自生自灭,确实可惜。
“在种植条件上,后洪村的耕地没有问题,但是出于水芹种植技术和销路上的考虑,一开始村民们根本不肯响应水芹种植。”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濮焕中说,“我们村干部就带头种,60多亩水芹田第一年竟然就有30多万元的净收入,确实让村民们感到了盼头。”
村民收入翻一番
水芹本身是江南“水八仙”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疗效。而在江南民间,除了日常食用外,在过年时吃芹菜也有“来年可以勤勤快快”的寓意。加上万石镇水芹种植百年来积攒下的名气,水芹的销路不用愁了,反而产量却成了摆在后洪村面前的一道坎。
“虽然只短短种植了两年多时间,但是通过摸索和聘请专家攻克难题,现在我们村的水芹是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因此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水芹村’。”濮焕中说,在春季的时候水芹田的亩产量有1万多斤;到了夏季虽然亩产只有3000斤左右,但一斤能卖1.5元;仲夏和初秋的产量也不高,亩产只有四五千斤,但随着气温的变化,供求关系的影响,每斤售价可以从1.5元到2元不等;而在冬季不但亩产能达到1万斤,由于习俗的关系,消费者对水芹的需求量更大,因此最高的时候每斤售价能达到2块多钱。“水芹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在25℃以下,最短的种植时间50天不到,最长不过2个多月。我们的村民现在已经摸索出一套经验,对水芹田进行错时、错地种植,这样就能每个季节都有很好的产出。”濮焕中说,一般现在普通村民家庭两口子种植5亩水芹田绰绰有余,而因为一年四季都有产出,平均每亩的产值在2万元左右,除去人工、大棚维护等的费用,每亩的净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据测算,今年后洪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3万元。不到3年的时间,靠种水芹,村民收入整整翻了一番。
精品路线是方向
随着后洪村水芹种植的上规模和高效益,村里如今已经为水芹注册了“陶都”商标和成立了水芹协会,还成立了“宜兴市汇丰水芹专业合作社”。因此,在濮焕中的名片上,除了万石镇后洪村村委书记的头衔,还多了“宜兴市万石镇水芹协会会长”和“宜兴市陶都水芹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称呼。而在后洪村关于水芹发展的计划中,在种植地面积、产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现在又打起了水芹精品发展和深加工的主意。
“现在我们的水芹供不应求是事实,但绝大多数都是流入到农贸市场,随着产量的趋于饱和,产值也将无法有新的突破,发展“精品水芹”和“无公害水芹”还远远不够,有机蔬菜、功能蔬菜将是我们下一步水芹种植的发展目标。比如说在城市里开我们的水芹专卖店,这样不但农户们的收益将更可观,而且对质量也能把关更严。”濮焕中说,现在对于水芹的食用,还是沿用多年的清炒、凉拌,下一步他们正在考虑对水芹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水芹的药用价值,满足更多的消费者。
金辰 薛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