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金融危机? 还是机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金融危机? 还是机遇?
好莱坞要对经济萧条大做文章,“企图”利用时势造出大片
  金融危机袭来,人人自危,但是好莱坞的编剧们却乐滋滋地回忆起上个世纪大萧条的时候,娱乐业反而出现了一个“小阳春”。电影里的歌舞升平给了失意的人们以安慰,好莱坞就在那个大萧条的低迷中为全美造出了一个天使般的秀兰·邓波。如今,电影制作公司又在盘算着,能不能再造出个“小阳春”来。而且这一次,他们企图利用金融危机本身做文章,让时势造出大片来。

  利用“危机”美剧先行

  “好莱坞在想,这也许是个编剧的黄金时代。”近日,美国报纸《好莱坞报道》这样写道。金融危机忽然袭来,雷曼兄弟顷刻倒下,破产、失业、心灰意冷……这些都是绝佳的故事题材,嗅觉敏锐的编剧们也已经开始行动。“我的意思并不是‘大鱼吃小鱼’……但是据我了解,大家都发现了把金融危机当剧本的发展趋势。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抢占先机。”一位好莱坞的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相比电影漫长的制作周期,边拍边播的电视剧显然动作更快。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个月里,不少美剧早已经先行一步将金融危机加入了剧情,《犯罪现场调查》和《数字追凶》里都有这样的桥段。在新一季《犯罪现场调查:纽约》中,金融危机袭来,预算不够,政府裁掉了有经验的警察而换上工资标准少得多的普通人当政府保安,直接导致安全管理系统产生重大漏洞,让人进入实验室企图盗窃证据。《数字追凶》最新一集里,因为经济不景气,火车调度公司缩减预算,把夜班人员从两人减至一人,天天加班导致重大火车相撞。

  电影公司蠢蠢欲动

  电视剧里加入有关金融危机的小桥段还只是小儿科,更大规模的手笔还在大银幕。福克斯影业公司1987年曾经推出著名的商战片《华尔街》,现在他们准备借着金融危机的局势推出续集,暂定名为《金钱永不崩塌》(Money Never Sleeps)。制作方已经找来了编剧艾伦·罗卜拟出了新的剧情大纲,1987年《华尔街》里的主人公保罗将再度出场,展现出当下的经济形势,让华尔街幕后财团的众生相再度呈现在银幕上。与此同时,导演巴兹·鲁赫曼正在准备把《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盖茨比”的故事重新加工,反映出当下的时代。

  这些有关金融危机的电影不仅仅走的是商战路线,还有不少打的是人文关怀牌。热衷于社会问题和现实主义题材的“参与者制作公司”正在准备一部名为《最低工资》的电影,展现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态和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既然采用人文视角,不少制作公司觉得再在相关题材上多列几个发展计划也无妨,因此金融危机下的保险政策也成了编剧的热门题材,虽然这些金融危机相关题材未必立刻可以列入拍摄计划。

  瞄准时势未必如意

  上一次的大萧条中,有所作为的都是热热闹闹的歌舞片;但是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编剧们都瞄准了金融危机准备做文章。必须看到,这些企图利用时事的“金融危机电影”看似是大金矿,但是结果未必尽如人意。根据水门事件拍摄的《总统班底》就是“时势造大片”的正面典型,但是其他一些利用时势的电影成功者寥寥,讲述阿富汗战争的电影《狮入羊口》和《反恐疑云》就不过尔尔——因为公众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危机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讲述华尔街股市的著名电影《开水房》讲述了当时的泡沫经济,堪称金融商战电影的范本。但导演本·雅戈尔却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我当时的电影,还有《华尔街》,都有同样的命运——现在看来非常、非常过时。”他对当下这些蠢蠢欲动的“金融危机电影”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好莱坞蜂拥而至某个热门题材,忽略了电影的长期健康发展。专家们也认为,时局可能会带动观众的选择,但是好莱坞机械地在“金融危机”上做文章,急着挣钱,未必会成功:“大萧条时期最受欢迎的电影是警匪片这种让人轻松的、能够从现实体系中获得解脱的电影。而优秀的艺术是整合和生产,不是简单复制现实——这是利用现实事件编剧的电影难以成功的原因。”实习生 张润芝 编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