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民利·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九科名师剖析高三“小模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九科名师剖析高三“小模考”
  刚刚结束的南京高三期末考试非常特别,因为这次考试由南京市教育部门组织,被教育界人士称为“小模考”。“小模考”考得如何?有哪些主要问题?接下来的寒假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核心组专家对九科测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给出解决办法。撰文:南京市高中各学科核心组专家 组稿:快报记者 黄艳

  语文 纠正错别字迫在眉睫

  【主要问题】

  一、审题不够仔细,片面理解图意,表述意思含混,如第3题。二、缺少上下文意识,不会“通”读材料,如第4题。三、积累少,常识缺乏,不少译文不通畅甚至不合文法,如第8题。四、词句理解不准确,分析作答不具体,如第9题。五、名句默写似是而非,如第10题。

  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下:①审题不明,吃不准材料的核心内涵,或另起炉灶,或信马由缰。②立意不高,缺少深入的思考及开放的思维。③视野窄,积累少,选材撞车;很多时候落入俗套,抗震救灾、奥运等题材被滥用。④逻辑混乱,文体特征不明显;议论文缺乏分论点支撑,思路混乱;出现一批套作、仿作,或者干脆扩写材料,不会写材料作文。

  

  【复习建议】

  审题要准确、全面,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挂一漏万。强化工整书写、作文修改意识,力争消灭错别字!

  围绕学生薄弱的能力点选题、编题、练题、讲题,不被题目牵着走,不平均用力。强化弱“项”,清理弱“点”,不做过多的综合卷。就本次检测看来,南京市学生较薄弱的是三种能力: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文言文阅读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词积累不足,虚词掌握模糊,分析综合能力较低。因此,在下一阶段,一是要把熟读课内经典和精练课外语段相结合,语感来自诵读,要求学生在高考以前至少有40篇文言文的底子,课内经典篇目(不少于20篇),课外精选语段(不少于20篇),读通读熟。二是把整理积累和平时训练相结合,精选语段的训练价值不仅在提供4道题,它是考材,也是教材,要引导每做一篇文言文阅读,就材料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难句翻译做适当的积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积少成多,便于复习。三是狠抓文言翻译,选好材料,用足时间,人人动手,当堂反馈。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让学生明了阅读题命制的基本套路,训练学生快速确定答题区间。选考题往往是理解核心概念——理解关键语句——筛选信息——推断信息,文学作品往往是概括文意——理解重要语句——分析手法——整体鉴赏。共同点是由易到难,由前到后,由局部到整体。②让学生努力增强两种意识。一是原文意识,言必有据,要不厌其烦地搜索原文,鼓励在原文中圈划。二是要点意识。不管是照抄,还是改写,要依据题目要求和分值衡量自己所答文字的“含金量”(针对大阅读)。③平时训练要精心选择材料,防止以讹传讹,防止不了了之;讲评要到位,讲题目,讲得分,讲标准,评题、评人、评答案。

  立足于写好“规范”作文。①把整篇写作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特别要加强审题、构思训练。②“三基本”(基本明白,基本通顺,基本完整)是脱贫线,力求人人上线。③要拿发展分,语言是关键。可在锤炼佳句,精写语段上下工夫。④文体要明晰,书写要规范。

  数学

  基本概念、定理掌握不到位

  【主要问题】

  一、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对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不清晰。如第1、5、10、15题。

  二、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如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在高考中常考,也比较容易得分,此次考试学生在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问题上得分情况不够理想。

  三、表达规范欠缺。这次考试突出表现立体几何等内容上,在此次考试中,很多学生在此出现了较多的无谓失分,如第17题。

  四、计算能力比较弱,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眼高手低。如第2、5、15、18题等。

  五、学生“读题”能力较弱,对题目中有什么,求什么,常规的转化方法等不清晰,不能很好地转化。

  

  【复习建议】

  一、选择专题进行复习。在进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多“读题”,给学生足够的审题和做题的时间,同时加强学生对解题后的反思,真正讲一个问题,清楚一串问题,不贪多,不贪难。

  二、从这次考试看,有一定综合的中档题的得分不理想,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前三题,在这类题上,得分空间很大。下一个阶段,一要加强填空题的专项训练,强调正确率的前提下,提升速度;二要加强解答题前三题的专项训练,如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围绕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简单的应用题(包括函数、导数、概率、三角等知识)展开,题不要难,做完后,让学生交流和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规方法。

  三、解题规范必须进一步强调。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二要解剖学生的解法;三要将数学中常出现的表达问题进一步强调(如函数的定义域、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强化计算。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同学之间的对比,感受不同的算法,进而体会到“算在想之后,想在算之前”的重要,提高运算能力。

  五、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应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渗透;加强对新背景问题的研究。

  英语 四大项问题全面剖析

  【主要问题】

  一、选择题:对冠词的运用把握不准。

  二、完形填空: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单词时满足了书本上的内容,在引申意思上没有重视,同时在使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如对搭配问题判断不准,不会把单词运用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中。

  三、阅读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把握不到位,对作者态度的推理不够准确,对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清晰。

  同时,阅读理解还暴露出:学生时间安排不当;在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心理发生变化,变得急躁;教师平时指导的解题方法临场不会使用;做完一篇阅读理解后,学生不会用统一的眼光看题与题之间的联系。

  四、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的题材是学生住校还是租房的看法,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写得不是很好。

  

  【复习建议】

  加强听力训练,掌握答题技巧。如,在听的过程中,考生可以充分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和听各段对话之间的停顿间隙,速读一遍该语段的全部题干和选项。然后聆听、理解、推测并作出选择。在听语篇时要抓住以下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便较好地理解主旨要义;获取具体事实信息,推断说话背景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坚持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每天要精选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各种题材短文2-3篇,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120词。所选文章难度要稍高于自己的实际阅读理解水平,阅读太易或太难的文章都不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狠抓口笔头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建议在平时训练中考生可以先从口头作文入手,训练自己快速捕捉话题或情景要点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口头英语的能力,在这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书面表达的笔头训练。笔头训练要强调突出要点、语句正确、书写规范、大小写、标点符号正确,词数不能少于100词,也不能多于150词。

  化学 计算和综合能力较差

  【主要问题】

  一、对化学基础掌握不够扎实,如第5题考查学过的一些重要的物质检验实验,第10题考查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得分率都不高。二、信息获取加工和迁移应用能力较弱。如第15题,许多学生不能根据氢氧化锌沉淀生成和溶解的pH信息以及学过的氢氧化铝两性电离写出氢氧化锌的电离方程式;第18题有许多学生不能根据题目所给的光化学烟雾日变化曲线分析二次污染物。三、化学计算和综合能力较差。表现在化学计算题(20题)、实验流程分析题(14和15题)、无机框图推断题(16题)、有机合成题(19题)失分较多。

  

  【复习建议】

  学习化学新课程是按照模块进行的,复习既要依据教材又要打破模块界限,对《测试说明》中所列考试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复习,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扫除知识盲点。复习顺序可以按照所学教材顺序进行,但对相关考点在不同模块中学过的内容要进行联想和发散思维,充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理论知识来理解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规律,并将相关的概念、实验和计算融入其中,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同时注意训练和提高化学信息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达到能综合应用“四基”解决典型化学问题的目的。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热点和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如选择题考点专题、非选择题题型与内容专题(无机框图推断、化工流程分析专题、有机合成与推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化学实验专题、化学计算专题等)。

  物理 实验能力弱是大问题

  【主要问题】

  物理学科存在五大主要问题,包括:一、不能准确使用物理语言规范表达物理过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表述不清,“测量导电液体的电阻率”实验电路图画得不规范。二、审题草率、答题马虎。如选择题第1题(单选)是选“不正确的”,学生在看见A选项(正确)后,就不再往后看而轻率地选择了“A”,造成错误。三、分析不到位、运动图景不清。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很重要,如果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四、实验能力薄弱。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本次考试的实验题仍是失分的重点。五、物理思维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

  

  【复习建议】

  很多人运用所谓的“学习宝典”来记背“典型题目”等来应付学习。这些做法对物理学习不仅无效,更是有害的,严重违背物理学科的学习及思维训练要求。高三物理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仍要强调规范解题、注重解题表述的细节,要进行读题、审题、运算能力的专项训练,使其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定期进行“纠错”训练,平时上课和练习就要强调规范、注重细节,提高应试能力。

  生物 解题时抓不住实质

  【主要问题】

  一、基础不扎实,对已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二、理解不够深,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个空格上有多个答案的题目,得分率非常低。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三、教材内容不熟练,分析问题能力不足,解题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四、审题能力差,作答不规范,表述不准确。

  

  【复习建议】

  抓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争取基础知识少丢分,甚至不丢分,提高基础过关率。加强阶段性综合训练,经常性反馈与及时性巩固相结合,降低遗忘率。加强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规范答题,提高语言表述能力,不能在简单的题目上拿不到分。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研究与比对教材,取其精华,拓宽知识面。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实验能力在后面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治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主要问题】

  一、基础不牢固、主干知识理解不到位。二、读题、审题能力欠缺,未能抓住有效信息。三、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四、答题不规范,政治术语不强。

  

  【复习建议】

  一、夯实基础,记死学活。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在平时复习中,力求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识记和理解;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做到点、线、面的结合,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树立人文精神。平时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好高考方向,密切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善于创设新的试题情景,注重探究、体现课改,更多注重培养自主性,创新性;注重过程性更加关注对文化内容的审美和鉴赏,着力提高人文素养,树立人文精神的取向。三、提高解题技巧,培养综合能力。研究高考试卷解题的一般规律和解题思路,认真读题、审题,善于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对知识进行整合,答题有要点,规范政治术语。

  历史 历史知识体系不清

  【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干内容把握不牢,历史知识的体系不清。二、审题不清,概念不明。三、阅读理解能力欠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材料信息把握欠缺。四、答题不准,或答非所问。

  

  【复习建议】

  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应进一步理清历史发展的专题线索,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框架结构。抓主干,突出重点知识复习。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抓住主干知识,加强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其特征和本质规律,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特别是抓好学科内综合训练。

  地理 知识应用能力欠缺

  【主要问题】

  一、自然地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得分率普遍不太理想。二、知识应用能力欠缺。不少学生不能适宜在给定的情境解决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三、空间判断能力不强。尽管新高考对区域地理内容不再专门考查,但空间判断能力对于地理学习十分必要。四、语言表述不规范。不少学生不能按照试题的要求,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答案的组织不能做到全面、有序。

  

  【复习建议】

  一、加强必修模块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过关。二、适当加强地理空间判断能力的训练。三、加强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训练。四、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的要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