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发现 身体密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爱情的保鲜期 究竟有多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爱情的保鲜期 究竟有多久
  ★说爱情不可能长久,已不是新闻,因为科学家说,热恋中的人,他们的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而多巴胺最多只能维持一千天,所以爱情不可能持久

  ★说爱情能够维持终生,则是新闻。因为近日有记者报道说,英国一对夫妇,结婚60多年来,他们每年都要举行结婚仪式,爱情一直甜蜜如初

  ★科学家和新闻记者,到底谁对呢?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日益发达,人类也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关于人体的奥秘:除了人脑,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以替换,而人脑的神秘便在于它是控制着人类思维、情感的终极器官。但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理性,与发自本能的情感之间的斗争持续至今,而“多巴胺”的发现也许可以让争论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人脑分泌的可以使人“上瘾”的物质,真的可以控制爱情吗?

  人类真的能于某天清晨,相约饮下盛在蓝色水晶瓶里的药水,它的名字叫做“多巴胺”,从那以后,两人相爱矢志不渝、永生相守?

  爱情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决定的?

  不久前,英国媒体报道了一条趣闻, 英国汉普郡滑铁卢维尔市84岁老翁约翰·比尤沃辛和81岁的妻子玛格丽特自1948年结婚以来,几乎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要走上教堂的红地毯,在牧师的主持下重新举行“结婚仪式”。如今,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60多年,但是仍然感到爱情非常甜蜜。

  而在今年年初,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挑选了近千对相携20年的老夫老妻,以及一些新交往不久的情侣,将他们分为两组。工作人员向这两组试验对象分别展示爱人的照片,借助脑部断层扫描图像,结果显示,在那些共度20年的伴侣中,超过1/10的人看到爱人的照片后,大脑还可以迅速分泌大量化学物质多巴胺。

  科学家用多巴胺解释爱情,将其分泌的多少作为爱情浓厚的标准,这一说法似乎将爱情和生物学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由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这种物质——多巴胺决定了爱情,既然如此,那人类数千年来所讨论的什么是爱情这一话题是否就找到了定论:爱情等于多巴胺?

  多巴胺究竟神奇在哪里

  为了弄清楚这个结论,发现周刊记者首先走访了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的滕士超主任。滕主任告诉我们,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关于临床反应方面,涉及到多巴胺,则主要是使用盐酸多巴胺这种药物来帮助心脏病人升血压,或者用它来抢救休克病人。这种药物对病人可以起到兴奋作用,它由化学制剂合成,性质与人体自然分泌的类似,但是不能随便注射。

  滕主任说,对于多巴胺与爱情的关系,更多的解释应当属于神经系统的范畴,由脑科或者心理学的专家来解释更加贴切。

  在滕主任的建议下,记者找到了南京市脑科医院的陈建国主任。陈主任介绍了多巴胺的工作原理: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的简写为DA。神经递质的功能主要是负责情绪等大脑信息的传递。因为神经细胞就好像一个个球,但是它们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当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信息要传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时候就像搬家一样,多巴胺就好比搬家公司的搬家车,把这个神经细胞内的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细胞。

  而大脑结构非常复杂,除了多巴胺,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经递质,这些递质有不同的功能,也有一些有着相类似的功能。多巴胺主要负责传递兴奋和喜悦的情感,当人们感到愉快、刺激的时候,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在特殊情境下,譬如,当一个人见到自己喜欢的人,体内就会产生愉悦和兴奋感,从而脸红心跳、血压升高,这些都有着多巴胺的作用。

  那么,从这个理论来看,在爱情中,多巴胺确实在起作用,那这个作用是否是一种可以主宰爱情的神奇力量呢?

  据陈建国主任说,多巴胺的作用并不仅仅在于爱情方面,不光是在陷入爱情的情况下人才会分泌大量多巴胺,即便是看到其他人,人体也会释放这种物质。有的人在陷入爱情时有一些较为极端的反应,则与人体自身对多巴胺调节和控制有很大的关系。

  杜丽娘死于多巴胺泛滥?

  每个人在爱情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可以淡然处之,而有的人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民间,便有许多关于“花痴”“相思病”的说法。

  在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中,女主角杜丽娘在梦中与一名男子即柳梦梅相遇后,一觉醒来却久久不能忘怀这个梦中人,竟然因此抑郁而终。而法国著名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的女主角也对只见过几次面的男子终生不能忘怀。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为情所困,有些甚至最终导致极端行为。当人们一方面崇尚这种极致爱情的同时,也为这些悲剧结局感到深深惋惜,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可是,对于这些当事人来说,或许更多的是无奈,明知道是错的,却走不出来,对于这种情况,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心理疏导可以解决的问题。

  陈建国主任说,当人体多巴胺功能异常的时候,人体会出现冲动控制障碍。比如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的时候,看见一个女人看了自己一眼,就觉得那个女人喜欢自己,然后一直陷入这样的幻想之中;有的人,追求别人遭到拒绝后还一而再再而三去骚扰;更有甚者,因为失恋去自杀、杀人乃至做出报复社会的事,这些可能都是属于疾病范畴。由于多巴胺功能亢进,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发现周刊记者就这个问题和陈主任展开了一些讨论。据陈主任说,一个人出现“自作多情”的情况是多巴胺缺陷所致,那么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性幻想”的经历,那是不是可以说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不正常的呢?陈主任笑道,大部分人不正常那么也就说明是正常的了!——其实判断是否属于疾病主要依据还是看两点:一是状态持续的时间是否很长,二是是否严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陈主任建议,患者可能需要神经治疗,比如通过一些药物来改善病情。而造成多巴胺功能异常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包括遗传、环境等因素。

  此外,有一种叫做苯丙胺的药物,它起到的作用为多巴胺激动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脑细胞受体,达到兴奋作用,该药物对抑郁症有治疗作用。有些人会觉得爱情如毒药,其实也就是爱情牵涉了可以让人上瘾的多巴胺。

  科学家可以研制出“忘情水”吗?

  在电影《河东狮吼》中,张柏芝为了忘却爱人含泪喝下“忘情水”,自此,往日的深情立刻烟消云散,而根据北欧神话拍摄的电影《尼伯龙根的戒指》中,男主角因为中了爱情魔咒,完全忘记了对原来爱人的感情,转而痴迷于对他下咒的女子。这些剧情看似神奇,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许多曾经看似“不可能”都变为了“可能”。多巴胺参与情爱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对异性情感的产生,甚至可以左右到人们的行为,这些已经为医学界承认,那传说中可以控制爱情的魔药是否离我们也不遥远了呢?

  既然多巴胺及与其类似功能的激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并作用于人体,貌似上述的猜想也具备一定的推理依据。试想,若是可以掌控爱情的药物问世,除却巨大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将面临多少伦理争论。会不会有科学家将伦理置于脑后,秘密研制这种专为富人服务的药物呢?

  发现周刊也就这个“未来”的问题咨询了陈建国主任,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一假设。

  陈主任说,影响爱情的因素很多,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很多外界的因素,诸如社会、文化、种族、教育等等,这个问题不能用还原论来解释。爱情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关于精神疾病方面的许多问题,在医学上至今还没有弄清楚,但是爱情的对象是不能通过药物来改变的。

  多巴胺可以延长爱情“保鲜期”吗?

  陈主任说,多巴胺作为人体内的神经递质,在人体中产生,将神经细胞的信息从这个细胞传到其他细胞的过程中,并非永恒传递。当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信息被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时候,也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遇到推动作用继续传递,还有一种则会遇到抑制作用而阻碍传递。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人体会产生大量多巴胺,造成大脑兴奋,但是这种兴奋始终持续的话,人体会无法负荷。于是大脑会产生抑制成分,所以,多巴胺给人体带来的激情感受是有期限的。当多巴胺消失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激情过后。

  目前,科学家发现多巴胺作用一段爱情的期限最多在三年左右。可是英国那对夫妻却可以保持六十多年爱情始终如一,是否他们体内的多巴胺异于常人呢?

  陈主任认为这对夫妻的现象与多巴胺异常没有关系,他们的爱情持久也是因为其他因素。而在与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的滕主任讨论这一问题时,他的答案则是爱情就是责任。

  如此看来,对于爱情究竟是什么,还是一个各人看法问题,或许,这还是作为一个社会学的范畴来讨论更加全面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巴胺的爱情理论或许更适合崇尚激情论的人们或者是那些为花心找借口的人们吧。因此,从这种理论和现象来看,如果一定要用多巴胺来解释爱情,并且我们在观念上更偏向爱情相互专一论的话,恐怕得说健康的爱情是战胜多巴胺的,反之,被多巴胺主宰的爱情是不健康的。

  “痴情女子负心汉”没有科学依据

  很多人认为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观念普遍偏向于女性较为专一、深情,自古便有“痴情女子负心汉”一说,那么这一差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向陈建国主任咨询:女性比男性痴情是不是因为女性分泌多巴胺比男性旺盛?

  陈主任摇头,他认为,多巴胺的分泌程度和性别没有必然关系,并不是由男女的天生性别差异造成,他反驳说,其实男性的“花痴”也很多。在中国,女性在情感生活中好像比男性更专一,主要还是一些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女性受封建礼教影响,在社会地位上要低于男性许多,这也造成女性在情感方面的自主权低下,长久以来,便造成了男性和女性在情感方面的差异,这主要还是一个观念形成的问题。

  而在情绪方面,滕士超主任说,女性的情绪较男性更容易波动,女性抑郁症患者人数要比男性多。在甲亢患者里,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比例是4比1,这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诸如月经、孕期有关,并且还受社会压力的因素影响。现在很多女性既要从事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在压力中导致内分泌失调。而情绪失调和内分泌失调又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当情绪失调后,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则又加重了情绪失调。

  “购物狂”其实是多巴胺在作怪

  由于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当人们在吸烟、吸毒、饮酒的时候都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购物也可以让人产生欢愉的情绪,这样同样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使得购买者产生强烈的购物冲动,经常买下并不需要的物品,而当购物这个过程结束后,多巴胺的浓度迅速下降,购买者便恢复理性,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行为。

  此外,当人们遇到新鲜事物、参与探险或者玩电脑游戏时,都容易“上瘾”,这些都和多巴胺的作用不无关系。所以,当我们决定去“血拼”或者干某件容易上瘾的事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多巴胺。

  那到底该怎样管好自己的多巴胺呢?陈建国主任的建议是,当购物癖、赌博或者迷恋某样事物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通过自身调节已经无法控制并且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就医。

  同样身为购物爱好者的记者建议,如果经常冲动购物的话,不妨在购物前先列出清单,然后分析预备购买的物品是否是自己确实需要的再行动;或者当看到喜欢的商品时,抱着多比较的心态多去看一些同类商品;再极端一点的办法就是索性出门不要带钱包和信用卡。

  本版主笔 见习记者 李子婴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