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寒风中站立六小时等候奥巴马
· 美国经历“布什主义”
· 美国承接布什“遗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国经历“布什主义”
  “布什主义”三大支柱: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划分“站在我们这边”和“站在我们对面”两个阵营。

  直到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卸任,恐怕也无人能准确定义“布什主义”。

  现在预言“布什主义”是否会伴随布什卸任而完全消失还为时尚早。但是,下任白宫主人贝拉克·奥巴马的表态以及新组建国家安全团队的构成表明,他有意与“布什主义”拉开距离。

  “布什主义”形成和变化与两次事件相关:2001年“9·11”恐怖袭击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

  布什2000年竞选总统时高谈现实主义,允诺实施“谦和”外交政策。但“9·11”事件后的两三年间,“布什主义”急速成形。

  政治分析师和历史学家普遍把2002年白宫《国家安全战略》视为“布什主义”宣言。《战略》提出“布什主义”三大支柱: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划分“站在我们这边”和“站在我们对面”两个阵营。“布什主义”还衍生出相信“单干”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等外交原则以及“邪恶轴心”概念。

  “布什主义”以美国强大军事实力和“天定命运”宗教优越感为后盾,贴有新保守主义标签,强调意识形态,推崇实力外交,主张向世界推行美式民主。

  抛开一系列政治和外交名词,媒体简化“布什主义”表象,称之为“牛仔外交”。

  身处白宫期间,布什决策风格是实施“布什主义”的关键。《华盛顿邮报》知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认为,“布什主义”重要产物之一是伊拉克战争陷入困境,与布什的决策习惯存在缺陷有关。

  换言之,以“布什主义”衡量,布什做足“先发”,却不知如何“后治”。

  美国媒体记者认为,布什推崇“布什主义”,喜欢“先发制人”且不顾盟友批评,与他个人迅速行动的做事方式和乐天的性格不无关联。

  布什喜欢依自己的心思行动,甚至有时让人感觉过于随意,继而致使后果不佳。

  他为清洗刷子可以把刷子付之一炬,曾经在树丛中骑山地自行车以致摔伤,走到德国女总理身后亲热地按住她的肩膀,让对方毫无准备,或是为马上结束来客访问而突然说出一句“让我们照个相吧”。

  布什总能保持乐观态度,即使在他的国家和民众无法保持乐观之时。譬如,去年某一天等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到来时,他跳起踢踏舞。

  了解布什的做事风格和性格不容易,就像难以定义“布什主义”一样。

  “这是一任充满矛盾的总统,”美联社记者本·费勒说。

  耿学鹏(新华社)

  12日,布什在白宫举行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