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人物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美国来的老南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国来的老南京
Ian Clark:过年了 先找个地方躲鞭炮
10

  商场打折、年货走俏、车票难买,南京城的年味越来越浓。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忙碌时,在南京定居的美国人陶亦然也开始忙碌了。最近,他将龙江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还特地买了一篮水果送给装修工人,水果是他送的“年货”。这个春节,陶亦然不打算留在南京,他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害怕爆竹声,所以他要去外地“逃”年。

  姓名:Ian Clark

  中文名:陶亦然

  性别:男

  年龄:34

  籍贯:美国俄亥俄州

  ■延伸阅读

  南京:

  30多名外国人持有“绿卡”

  记者从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获悉,2008年,临时来宁的境外人员总数为33万余人次。来宁的境外人员总数比往年有所下降,其中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9.1%,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14.2%。

  2008年,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500余人常住南京,韩国3000余人和美国1000余人。2008年,有4个外国人取得了南京的“永久居留证”。截至目前,共有30余名外国人取得了南京的“永久居留证”。其中,2005年元月4日,扬子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裁(德国人)布铭邦成为南京首位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

  快报记者 田雪亭

  今年到句容去躲烟花爆竹

  到2009年,陶亦然来南京已经整整10年了。而2009年的春节,将是他在中国过的第十个年。这个年怎么过?陶亦然自有打算。

  首先,他找了工人来装修房子。他的房子买在龙江小区的摩尔特区,搬进去已经两年了,因为当初搬得仓促,住进去以后,装修工作一直在断断续续进行着。最近,时间相对空闲,再加上天气冷得够呛,陶亦然决定给客厅的窗户再加一层玻璃,一来可以保温,二来早晨起床后,玻璃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讨厌的水汽。

  这会儿,装修工人都忙着过年,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好心肠的工人,答应来帮他装修房子。陶亦然对工人打心眼里感激,提前就买好了一大包水果,打算送给工人当“年货”。至于自己的年货,陶亦然觉得:“这层玻璃就算是吧。”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过年就是大吃大喝,特别是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陶亦然的过年节目单里却没有这一项。提倡素食主义的他,现在一天只吃两顿饭,菜都是简单水煮或者凉拌的,他不会为过年做特别的准备。

  陶亦然还记得10年前,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情形。当时是在敦煌一个叫七里镇的地方,中国朋友准备了饺子等食物,一盘一盘往他面前端,陶亦然接过来,一盘一盘吃下去。起初吃得兴高采烈,后来就架不住了,但入乡随俗,对别人的热情,他无法拒绝,所以那个春节,留给陶亦然最深刻的印象,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撑坏了,撑得要死了。

  如今,在中国住了10年,陶亦然已经懂得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幸福生活,所以,他今年春节不会大吃大喝。当然,装修不是春节唯一的节目,陶亦然还打算到句容去住几天,因为那边有几个朋友,更因为春节期间,南京城的烟花爆竹声不断,“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

  在句容住几天以后,陶亦然打算接着到上海的朋友家里“避难”,因为“过年期间,上海放烟花爆竹的比南京少很多。”

  躲完了年,陶亦然就回到南京家中,继续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陶亦然还是那句老话——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在忙着翻译余秋雨的书

  在南京,陶亦然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这其中包含翻译自己喜欢的书。

  2008年11月中旬,一家出版社找到陶亦然,请他把余秋雨的散文集《寻觅中华三十年》翻译成英文。陶亦然欣然接受,他很快翻译出一部分。出版社把翻译稿拿给余秋雨看,余秋雨很满意。

  陶亦然告诉记者,目前全书的翻译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会在7月截稿,年底,出版社将带着这本书参加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书展。

  在中国,余秋雨是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作家,他那些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文章,甚至就连中国人自己也未必读得明白,交给一个美国人翻译,会翻译成什么样子呢?记者为此暗暗担忧。

  然而,上了陶亦然的个人网站后,记者的疑虑彻底打消了。

  在这个域名为www.mrtao.com的网站上,陶亦然罗列了自己的多篇中文作品:散文、诗歌、论文,品种齐全、功力扎实。

  陶亦然的中文到底好到什么地步,他说:“如果让我给外国人教汉语,我保证两个小时就让他弄明白汉语的四个声调,而且保证他一辈子不会忘。”就连思考问题,陶亦然都不会留意自己在用中文还是英文,“两种语言我都使用自如。”

  8年来,我平均每天掐三根烟

  如今,陶亦然说一口标准南京腔的普通话,光听说话,基本上没人相信他是外国人。只有他那张高鼻深目白皮肤的脸,暴露了他的身份。然而,他之所以常常被周围的人视为“另类”,倒并不是因为他的脸,而是因为他的行为。

  陶亦然向记者说起了2008年圣诞节,他在龙江新城市广场的一段遭遇。

  那天晚上,陶亦然去一家无烟商场买东西,在商场,他看到一位店主正在自己的店外面吸烟,而就在附近,清清楚楚挂着禁止吸烟的标牌。陶亦然轻轻走过去,一声不吭就掐了对方的烟。对方很傲慢,紧接着又点了第二根烟。陶亦然也不肯罢休,再次走过去掐掉他的烟。

  看到陶亦然的这个动作,那位店主旁边的同伴来火了,挥起拳头就打在了陶依然身上,紧接着,又有三个人举起了拳头。雨点般的拳头落在了陶亦然身上。等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额头隐隐作痛,摸上去,鼓起一个包。

  最后,经过警察调解,纠纷和平解决。对方向陶亦然真诚道歉,还赔偿了一笔钱。

  虽然冲突有了比较圆满的解决,但说起自己长达8年的“掐烟史”,陶亦然还是耿耿于怀,“八年来,我平均每天要掐掉三根烟,都是在公共场合的无烟区。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挂着无烟区的标识,却偏偏有人吸烟。我并不反对吸烟,可是既然挂标识了,就不应该吸烟。”

  同样是在去年12月,陶亦然家所在的那栋楼里,水压出了问题,从6楼到11楼,连着六层楼基本上都停水了。陶亦然和邻居们去找物业交涉,前前后后交涉了近一个月,水管终于修好了,而在近一个月时间里,陶亦然每天都要到别人家去挑水。因为水少,陶亦然用得小心翼翼,他形容自己洗澡:“基本上就是在水里蘸一下。”

  水管爆了没人修,陶亦然郁闷,而别人的话更让陶亦然郁闷。

  住在12楼的一个邻居,他家的水管并没坏,但热心的他常常陪陶亦然找物业,商量解决问题。一回两回,工作人员不乐意了:“又不是你家水管坏了,你跑什么跑?”陶亦然也不乐意了:“这不是很正常吗?他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也会帮。而且,这种事情,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大家都是这里的业主,管是天经地义的!”

  “我抱怨,是因为我爱南京”

  按照这种陶氏逻辑,这些年来遇到的很多事情他都想不明白。所以,陶亦然常常忍不住要批评和抱怨。

  比如,搬进去不久的新小区居然有人搭了违建,所有的人都承认那是个违建,可就是没人管;比如,好好的一段公用马路,就被人用作停车场了,而且还像模像样地盖个小亭子,有人坐在里面收费;再比如,北京西路的老房子,原本漂漂亮亮的建筑,有人给漆上了丑陋的黄色;而在北京和上海的国际机场里,男士厕所里的香烟味实在熏得人头晕;还有,中国女孩子的着装实在有点暴露……当陶亦然向周围的人谈起这些事,大多数人都会来一句:“要是觉得这里不好,你可以搬到别的国家去啊!”远在美国的姐姐,也常常会这样劝陶亦然:“不喜欢就不要住嘛,搬回美国来好了。”

  这些善意的劝说让陶亦然觉得不开心,“我又不是搬家机器,为什么要搬来搬去?我挑毛病,是因为我想在这里生活,我希望能改善周围的环境,我不要做个袖手旁观的人。”

  实际上,这些年来,除了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周围的环境,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陶亦然还在努力变成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从几年前开始,他就着手申请办中国“绿卡”。为了让自己在南京有个家,三年前,他又特地买了房子,然而搬进新房后,他成为中国人的梦想还是没能实现。

  虽然,从目前来看,当中国人的梦想在短期内还实现不了,但是这并不阻碍陶亦然推销他的中国梦。前不久,他甚至成功“游说”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美国老乡移居南京。陶亦然的这位美国老乡叫William,中国名字叫程阳。程阳买房迟,房价已经涨上去了,龙江是买不起了,只得选了江北的明发滨江新城,一个平方只要3700多块钱。

  看房买房是陶亦然陪着一起去的,“等地铁开了,那边交通很方便的。”陶亦然这样帮老乡分析着。

  衣服越旧越有味道

  说起当初为什么来中国,陶亦然说,是因为他不愿意生活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我是绝对不愿意住的,美国、英国和以色列。”

  不住的理由是:“这三个国家比较好战。”

  和平和宁静是陶亦然最喜欢的。去年,他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帮了个大忙,朋友问他要什么,他要了一顶无檐毛线帽,在帽边上,他要求朋友用梵文绣上一圈“和平”的字样。今年冬天,就是这顶“和平”帽伴着陶亦然穿越南京的大街小巷。

  和平的概念,在陶亦然看来,还包括人和动物、植物以及身边所有事物的相处。就拿穿衣吃饭来说,陶亦然把自己对周围的“掠夺”降到了最低。他指着自己的外套说:“这是继父的旧衣服。”解开纽扣,里面的开襟毛衣是外公穿过的,再里面的一件毛衣,是17岁那年,花了10美分淘来的二手衣,脚上穿的老布鞋则是两年前淘来的。

  “我喜欢穿旧衣服,旧的衣服有生命,我能感觉到,越旧的衣服越有味道。我很少去买新衣服。衣服穿破了,我就修修。”陶亦然举起一只胳膊,把衣服袖子上的一处针线指给记者看。他认真的眼神让记者想起了一句老话——“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在食物上,陶亦然的原则是:吃植物。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动物吃植物,人吃动物,其实就等于消耗很多植物,浪费大;相对而言,吃植物就要好很多。”

  在满足了穿衣吃饭的简单需求后,陶亦然最爱的事情就是和朋友弹琴唱歌,去不同的地方旅游。当然,需要的时候,还要干点工作糊口。

  陶亦然把自己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称为“巴罗克”风格,“不是巴洛克,巴洛克指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我的巴罗克,是戏谑的说法,也就是我自己的风格啦,也可以叫陶氏风格。”

  快报记者 白雁/文 施向辉/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