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以爱的名义,来一次“变形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以爱的名义,来一次“变形计”
快报发出“体验贫困”征集令,请孩子们来小手拉小手
  连日以来,快报“冬日暖洋洋关爱大行动”持续给贫困人群送温暖。1月13日,当我们在报纸上发出了“来,帮他们圆一个梦”的呼吁后,爱心立刻涌向了三个贫困家庭,转眼之间,他们的三个心愿一一实现。今天,快报特别向爱心家庭发出“体验贫困”征集令,让我们手握爱心接力棒,为贫困孩子小小的梦想,继续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见习记者 王凡 快报记者 赵丹丹 钟晓敏

  快报“冬日暖洋洋关爱大行动”启动以来,我们在采访中不断看到贫困家庭令人心酸的生活图景:一天伙食费三块钱,一家人挤在几平米的小屋,一桶油吃上半年……可是果真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身上有着太多的闪光点,怀揣着救父梦想考上大学、父母双双失去劳动力靠自己挑起生活重担、宁愿自己花8毛钱吃饭也要给家人买一套保暖内衣……

  在贫富差距面前,有人感叹应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有人被贫困家庭顽强的意志力深深打动,一定还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生于贫穷,我将如何生活?”我们曾接到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能不能让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儿子,去体验一次生活的艰辛?我们可以和需要帮助的孩子结成对子。”

  今天,我们在此发出“征集令”。如果你愿意把孩子送到一户贫困家庭去感受生活的艰难,为这户贫困家庭献一份自己的爱心,就请拨打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热线13770596060报名,相信在体验的过程中,两户家庭、两个孩子都会收获各自不同的生活感悟。小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

  征集令

  她穿上新衣服

  穿上新衣的小雪 见习记者 王凡 摄

  家住安品街的7岁女孩小雪一夜之间失去父亲,牵动人心。孩子太小,她根本不知道爸爸已经去世,还指望他买件新衣服过年送给她,这样的心愿令人心酸。张先生昨天中午就把一套棉衣棉裤送到了安品街居委会,“我爱人开了一家儿童服装店,我们拿了店里最贵最好看的一套衣服送给小雪!”张先生还带来了200元压岁钱,“今后孩子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以后每一季的衣服我们都愿意送给她!”昨天下午,小雪到居委会换上了新衣,许久没有展开笑颜的孩子,一个劲地说:“喜欢喜欢!”穿着漂亮的衣服接连转了好几个圈。

  她能坐卧铺了

  “想给女儿买张卧铺票”, 闻玉霞朴素的心愿打动了很多人。在为45名甘肃灾区学生和南京四所高校的150名大学生送上回家路费后,江苏电信又决定给闻玉霞的女儿资助500元路费。当记者打电话给闻玉霞时,她又出去换煤气罐了,小女儿周月正好在家。就是这个姑娘,为了省钱,每次从沈阳回家都坐硬座。母亲看了疼在心里,多想这趟回学校给她买张卧铺票啊!知道回校的车费有了着落,这个懂事的姑娘激动得一时语塞:“我终于能知道坐卧铺是什么感觉了……”

  孩子想要一盏台灯

  朱芳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她的家只有六七平方米,是楼梯肚里搭出的一个房间,母女二人就是在这间“小屋”里过着日子。可是朱芳却非常懂事乖巧,在三条巷小学读六年级,成绩非常优异。

  树德里居委会的唐主任看在眼里非常心疼,虽然社区里的妈妈关爱团时常给她送去温暖,可是这个孩子缺失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前两天去她家里,看到她的台灯光线都暗了,孩子在这样昏暗的灯光下,每天看书还看到很晚。”因为房间里摆不下书桌,朱芳就把台灯放在床上,够着脑袋看书,吃尽苦头。“她需要那种能架在床边的台灯,亮一点,要不然眼睛都看坏了。”唐主任还说,要是再能配上一个放在床上看书的小桌子就更好了!

  想给妈妈披上一件羽绒服

  秦仁艳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那时候不怎么懂,就知道爸爸不在了。”秦仁艳不愿意去想那段过去,说到此处,泪水已经浸湿了眼眶。初中时,一心苦读的念头扎根在她心里,终于在2006年考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其实,之前她从来没见过手机和电脑,更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学这个毕业能挣大钱。”她丝毫不觉得这个想法很世俗,因为在一本励志书上,她读到了高尔夫球星伍兹年轻时去打球,就是想赢奖金,为母亲买幢别墅。

  秦仁艳非常上进,大二时还得过5000块钱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在学费完全靠自己挣。可是她心里有遗憾,“一直没有为妈妈做点什么,好想买一件羽绒服,过年回家披在她的肩上……”只是,去过几次商场,看着一件衣服都是几百块钱,她又犹豫了,“买了羽绒服,下学期学费又凑不齐了。”

  “我要给女儿做碗红烧肉”

  帮困对象:夫子庙社区6户贫困居民

  “我要给女儿做碗红烧肉”

  昨天上午,快报联手南京金宝天印山农贸,把年货送到了秦淮区夫子庙街道夫子庙社区6户贫困居民手中。金宝天印山农贸的王经理和工作人员,左手一瓶油右手一袋米,一趟趟不厌其烦地把年货往社区送。“有米、油和木耳,这还有肉呢!”贫困居民陆艳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个月没吃肉了啊!她把肉在手里掂量了几下,“这少说有七八斤了吧。”

  为了方便残疾居民,社区的兰主任带着王经理把年货送到了盲人夫妻何守国家中。何守国早年从福利工厂下了岗,现在全家就靠着妻子退休后的四五百元工资过日子。为了补贴家用,何守国在附近路边摆张椅子帮人按摩,可他的小摊常常一天都无人问津,最好时一天才赚上十几、二十元。

  得知王经理送来的年货里有猪肉,何守国有些不敢相信,开心地问:“真的是猪肉啊?”说起猪肉来,何守国满肚子心酸。一次,女儿过年从中专学校回来,见父母都在吃咸菜,拿出平时舍不得花的零用钱,买了一只盐水鸭和两斤猪肉,烧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吃饭时,女儿把肉一块块夹进父母碗里,何守国嚷着,“你也吃啊。”女儿满口答应道:“我吃着了。”可是何守国心知肚明,“我眼睛虽然看不见,可是她有没有吃肉,我还不知道吗?她一直在吃素菜,那盘肉根本就没吃。”回忆往事的时候,何守国的情绪还是难以控制。“现在可好了,今年过年有肉吃了!”他抹了抹眼泪,“我要烧碗香喷喷的红烧肉,让女儿一次吃个够。”

  夫子庙社区的困难居民收到年货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睡在毛毯上,冬天就不冷了

  帮困对象:朝天宫街道11个社区650户家庭

  睡在毛毯上,冬天就不冷了

  昨天,南京泰誓公司执行董事何烈胜先生,携手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为朝天宫街道11个社区650户家庭送上毛毯,这让居民们着实惊喜了一回!

  “这条毛毯是给我的啊?”接过何烈胜亲自递上的毛毯,40岁的余大智乐得合不上嘴。余大智自幼重度残疾,母亲去世之后,他就失去了依靠,流浪在街头,以乞讨为生。“下雪天,他就缩在人家屋檐下。”2003年的一天,止马营社区主任闫安兰动了恻隐之心,把他带回社区,设法安顿下来。这6年来,他的饮食起居,一直由社区照顾。“他的户口不在我们社区,我们没办法帮他申请低保,但是每次有社会救助,我们第一个就会想到他。”闫安兰说,多亏社会上的好心人帮了余大智。前天,刚有人给余大智送了米和油,现在泰誓公司又给他送来了毛毯。

  毛毯是大红色的,看上去很喜庆,摸上去很柔软,余大智当天就铺上了床。他告诉记者,车棚密闭性差,西北风“嗖嗖”地刮,有一次半夜把他冻醒了。“有了这床毛毯,我就不怕冷了。”余大智一个劲地感谢泰誓公司,感谢何烈胜。

  其实,感激南京泰誓公司的何止这650户居民?近9年里,何烈胜以南京泰誓公司的名义资助了六合区100名贫困学生,还吸纳了100名下岗工人进入公司工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给受灾居民捐赠了1008条棉被、656条毛毯,加上生活用品总价值达150余万元。2008年6月27日,南京泰誓出资援建残疾人培训基地和滨河西路社区,总费用约为140万元。2008年底,政府号召向四川灾区捐棉被的活动中,他所在企业又一口气捐出了11000条,比全市指标还多了1000条。

  “财富似水。”何烈胜说,企业蓬勃发展、壮大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