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40年前,张大千的画整麻袋收
· 濒危“植物熊猫”将入百姓家
· “戴帽子”的明楼五一前开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40年前,张大千的画整麻袋收
明起80幅张大千真迹南博展出一个月,赶快去一饱眼福
  2元、5元、10元……最贵的也就50元,这并不是普通的小商品,而是货真价实的张大千画作!不过,这样的价格都是40年前了,如今最便宜的也要几十万。

  经过武警的一路押运,吉林省博物院的80幅张大千画作昨天终于安全抵达南京博物院。据了解,这批画作都是张大千早年的代表作,有以假乱真的仿石涛的《圆明园故址图》,有被称为“张水仙”的《水仙画》,还有高仕图的《东坡居士笠屐图》等等。从明天开始这批画作将在南博免费展览一个月,这80幅真迹的总价超过了亿元。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收购

  当年张大千的画也就几块钱

  40多年前的张大千,画工了得,他仿谁像谁,不论是画法、用纸,还是旧气都已经达到了瞒天过海的境地。就连吴湖帆这样的大收藏家都辨认不出是仿作。“很多博物馆以为自己收藏的是晋唐或者是宋元时期的古画,但实际上都出自张大千之手,都是张大千临摹的。”

  如今,只要是张大千的作品,不论是他临摹的还是自己创作的,市场价最低也要几十万,贵的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很多博物馆以收藏到张大千的画作为荣。

  但40多年前,张大千的作品却只要几元钱就能收购到了。据吉林省博物院研究员李成介绍,吉林省博物院一共收藏了张大千的画作125幅,这些画作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超低价收购来的。“我们原始的资料显示,有的画是2元钱,有的是3元,有的是5元,而且这种几元钱的居多,最贵的一幅花的是50元。”    

  李成告诉记者,他听老前辈们讲过当年“扫货”的场景。那时候,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被贬到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的前身)当副馆长,他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大收藏家,1948年,为了购买《游春图》,他以2.1万美元把别墅变卖买下了《游春图》。“张伯驹的夫人潘素是张大千的弟子,他们私交很好。所以,张伯驹到了吉林省博物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麻袋去购买张大千的画作。因为张伯驹的名声在外,他的线索很多,所以,每天张伯驹都亲自带队扫街,去过北京的荣宝斋,就连一些私人家里也去征集。这是一种非常有眼光的做法,虽然当时张大千的作品不值几个钱,但现在身价已经是好几十万、几百万倍了。”

  押运

  两箱宝贝来宁,包了一节车皮

  “张大千的作品,我们也曾经在广州、上海展出,来南京还是第一次。”昨天上午,两箱贴着南京博物院封条的宝贝终于安全抵达。只见南博工作人员戴上手套,小心撕去封条,箱子打开,却是一个个圆圆的蓝花纹缎子。

  只见布展人员在地板上先摆一层白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圆鼓鼓的缎子放在白纸上。打开,里面才是卷好的画作。南博陈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胡卫民介绍说,这次张大千画作展是按照接待外展(国外展览)的规格来接待的,每一件展品都拍照,对画作的详细情况做记录,就连进库房点交也是走了一定程序的。

  “这批画作总价值超过亿元,是非常难得的文物了。我们到吉林省博物院的库房发现,他们对这些宝贝的保护也是非常细心的。”胡卫民介绍,当时他们在库房看到这批文物时,就是双重包装,最外面是铁箱,里面是缎子,中间还放置了防霉、防虫剂,外面还有温湿监控器,就像呵护孩子一样。

  为了迎接这批文物,南博派出了6名专家贴身押运,而吉林省博物院也派出了5名随行押送。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乘火车来到南京。“除此以外,一路上我们都有大量的武警负责押运工作,确保这批文物的安全。为了文物的安全,虽然只有两箱文物,但我们包下了一节车箱,而且每一站,各个站点都对这批文物开了绿色通道,这样才总算到了南京。”

  布展

  有些画上有污点

  却不敢重新装裱

  南博的工作人员几乎是在一双双眼睛的“监控”下完成布展的,每一幅作品挂到固定的位置上,格子内都有两三个人相互合作,同时,玻璃窗外还有人监控这样挂妥当不妥当,高了还是低了,对文物是不是有伤害,是不是斜了?

  虽然大家都很小心,但记者还是发现有的画上有污渍,有的画上折痕比较严重,还有的上面有轻微的霉点。对此,李成解释说,并不是他们保管上的问题,当年征集来的时候,有的人就把张大千的画作往客厅里随意一挂,落上了灰尘也没人料理;有的画作则由于当年挂了收,收了挂,但又没怎么注意,就出现了折痕。“虽然我们知道污渍、霉点、折痕都是画作的敌人,但我们也没啥好办法。有的画也许重新装裱一下,就会把这些问题去了,但重新装裱也是双刃剑,会对原画造成一定伤害。”李成坦言,征集来的125幅张大千画作有的经过了重新装裱,有的至今没动过,就怕重新装裱对画作带来一定的伤害。

  揭秘

  张大千仿古

  为何能瞒天过海

  据南博书画专家欧阳摩一介绍,这批画作都是张大千50岁以前的作品,多临摹古人作品,“他早期临摹明代的八大山人、徐渭画作比较多,后来临摹宋元、晋唐时期的作品,作品能够瞒天过海,就连大收藏、鉴定家也难以辨认。”

  张大千的作品为何能瞒天过海呢?欧阳摩一说:“张大千研究古画很投入,他对石涛、八大山人的印章就颇有研究——他们早、中、晚年都用什么印章,某方印章哪里缺一块,印文有什么特点,留下什么痕迹等极为细节的方面,都了如指掌。一旦仿起来,就极难鉴别。”

  那么,为何连用纸都看不出一点端倪呢?这是因为,张大千平时很注意搜寻旧纸,若颜色不佳则染上较淡的颜色,画好之后先裱起来,再用漂白粉等溶液洗涤。如需纸面有裂纹,则用火将纸烤脆,或用熨斗将其烫焦,再用手来回搓卷,如此几次,纸面自然出现裂纹。他还请裱画师住在家中,随时为做旧画、装裱伪古书画进行加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