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6月开始的明孝陵方城明楼加顶保护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五一”前,市民将看到一个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明楼。
1500万元戴顶“金帽子”
“明楼上原本就是有顶的。”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余金保告诉记者,太平天国的炮火纷飞,让明楼遭遇“灭顶之灾”,所有木结构全部被毁。
余金保说,以前也对方城顶部以及明楼地面作了防水处理,但时间一长,渗水现象又出现。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6月15日,方城明楼的保护工程正式开工。根据方案,新加的这个顶,参照了北京十三陵中明成祖朱棣长陵明楼的建筑形制,和北京故宫明代殿宇的装饰风格,采用木制斗拱工艺,内部用材质较轻的钢结构,成上下两重的中国传统歇山顶式样,而整个工程花费达到1500万。“木料用掉了1200立方,全是进口柳桉。”
据了解,以前明楼里用的是金丝楠木,现在想找那种一人抱不过来的楠木几乎找不到了。现在的木料全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明楼中间的三根额枋,每根都有9米长,最大的一根,足有五吨重!
琉璃瓦和北京故宫的一样
记者昨天在加顶现场看到,在木头撑起的“骨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所有的琉璃构件也已经上顶铺设完毕,阳光下十分耀眼。
“这些琉璃瓦,全都是从北京运过来的,用传统方法烧制,和故宫的琉璃瓦一样。”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王前华介绍,明清时期,皇家使用的琉璃瓦按大小分成“十样”,不过“一样瓦”和“十样瓦”因为太大或太小,几乎不用,现在我们能看到最大的就是故宫太和殿上的“二样瓦”。
据介绍,此次明楼加顶用的全为“三样瓦”。“北京天安门是‘四样瓦’,比明楼瓦还小一个规格;而‘三样瓦’ 是故宫常采用的瓦片规格,算是陵墓建筑上最大的了。”王前华说,铺上去的瓦片共有10多万片。不过,考虑到方城明楼的承受能力,重量减轻了一些。
梁上彩绘还原明早期风格
目前还只是外部完工。春节后,明楼“帽子”的内部将进行油漆彩绘。
余金保说,加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但风格必须和整体协调,因此,彩绘将呈现出明代早期的风格。据了解,大顶的彩绘上,会采用“玄子彩绘”(平面彩绘)与“和喜彩绘”(凹凸彩绘)结合,内容以花草和龙等形象来充实。沿袭明代风格,色彩则以绿色和黄色为主。
有关人士介绍,预计今年“五一”前,明楼加顶工程将全面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通讯员 钟萱 快报记者 孙兰兰
■相关新闻
明孝陵博物馆新馆
即将免费开放
快报讯(通讯员 钟萱 记者 孙兰兰)已经在进行内部布置的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将在下个月的梅花节期间,开始向游客免费开放。
新馆位于下马坊遗址公园,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先这里是南京手表厂的老厂房,如今外观已被改造成明清建筑风格。整个展厅呈回字形,由《大明孝陵》主题展厅、《中国明式家具艺术馆》、360度环幕影院、临时展厅、书吧、文化产品超市、大明生活馆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