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苏州市政协委员祝荣华的提案《重视江南水乡生态环境与风貌的保护利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陈慧中的提案《切实加强林业资源建设保护 做到永续利用》,从保护苏州生态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具体建议引起关注。
停止对“鱼米之乡”土地蚕食
祝荣华委员在提案中提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江南水乡的空间、范围日遭“侵蚀”和压缩,生态环境与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苏州是一个资源匮乏、土地紧张的城市。所以,在发展中保留适度的“江南水乡”空间、范围,并保持其特有风貌,对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苏州“鱼米之乡”特色风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他建议:对粗放型、高资源消耗低效率的工业经济加快进行压缩、转移或并购,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停止对“鱼米之乡”土地无节制的占有开发和改变用途。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对闲置、抛荒的土地,应进行全面的调整、治理,鼓励土地复垦。
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江南水乡民居及其他建筑物的开发、建设。江南水乡民居应充分体现地域和人文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对已有的形式风格脱离了原有江南水乡特色风貌的民居,可有计划地进行“穿衣、戴帽”的改造和整治。全面调查现存保留完好的自然村落和湿地,并切实加以保护、合理利用,发挥其生态、游览作用。开展乡村游,不宜过多地建设旅游设施,以免造成“画蛇添足”式的建设,破坏自然村落的特色形态。要防止盲目以生态建设的名义,毁掉原生态的林地、湿地。
“水天堂”不该成为墓园地
现任花山自然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的陈慧中,是连任两届的老委员。多年前,他和政府签约45年,耗尽自己毕生积蓄投入上百万养护花山。他建议:不要再在沿山傍湖的地带兴建别墅了,不论打着什么旗号和名义,要把最好的视觉地带留给子孙;不要再在墓区兴建坟墓了,苏州已经受够了,苏州不是骨灰倾泻场,应该是人间天堂。他曾专门就苏州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做过调查:占整个苏州70%山地资源的西部青山大面积“硬化、白化”。苏州林业部门一项分析,硬化的土地靠自然力恢复需要上百年,而要靠人工短时期恢复,成本十分惊人。
政协委员钱怡说,有人推算说,苏州市现有墓区共有35万个墓穴,其中85%是上海业主,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上海扫墓客来苏祭扫;如按每人在苏消费50元计算的话,扫墓大军就能带来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但也该算算另外一笔账:土地和山林生态资源被破坏了,旅游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子孙后代又能获得什么?
委员们认为,城市的定位对资源的规划利用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限制“死人与活人争地盘”的尴尬难题上,常熟经验为人称道。2005年,常熟市确定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市镇两级骨灰堂建设,进而逐步取消村级公墓。
同样,苏州高新区自去年以来也采用就地深埋、树葬和塔陵存放的形式,平迁近1.2万只散坟;而张家港也拟投资近亿元,解决乱埋乱葬、浪费土地等现象。“争取用20年的时间,让墓区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这是苏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日前的一个表态。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