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西方分析师和国外同行的嘲笑对象,外界普遍认为部分中资银行从技术角度上讲已经资不抵债了,但是他们大概低估了中国政府救赎国有银行业的决心和能力。尽管超过5000亿美元的救赎代价不菲,但是通过大规模注资和改制上市,中国银行业不仅没有在与国际银行业竞争中败下阵来,反而发展成为初具国际竞争力的相对独立的金融势力。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银行业躲过了次贷危机的冲击。
其实,在弱肉强食的金融市场,没有一家银行真心希望竞争对手和自己并肩成长。中国国有银行当初为了上市而引进战略投资者既是特定时期的需要,也是一种让利行为,中资银行希冀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全面提升银行管理水平。从结果来看,虽然表面双方通过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用卡等领域的合作,中资银行的确学到了一点“know-how”知识,但从整体实施效果来看,中资银行当初对引入外资进行战略性改革过于乐观。目前的状况是合作双方都对彼此的表现感到失望。双方的暂时合作无法掩盖本质上的竞争,双方在战略目标上其实是大相径庭的。
中国银行业要达到最佳国际标准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是由利率管制下的高利差保证的,未来几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势必加快,利差将会大大收窄,银行要想获得超高的利润增速基本不可能。银行改制上市后,虽然不良贷款率因为政府注资而减少,但关键在于银行是否建立起了一套防止新增不良资产的有效机制,在于银行能否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来明晰产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
事实证明,中国银行业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培育内生优势,通过把中资银行打造成为国际顶级商业银行敬畏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以此来捍卫中国金融主导权。章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