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90后”少女为义气制造百万劫案
· 昔日重刑犯 今办安置帮教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昔日重刑犯 今办安置帮教站
  2009年的元旦,中国安置帮教网山西工作站站长赵立宏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一个多月前挂牌成立的工作站各项工作刚刚起步,考察、筹建分站、发展会员企业、为释解人员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没人看得出,这位看上去和善忙碌着的中年男子,竟曾是一位3年之内二进宫,被判过死缓的重刑犯。2002年以前,他的人生有近一半时间是在狱中度过的。

  从昔日的重刑犯,到今天创办安置帮教工作站,为刑释人员再就业搭桥铺路,41岁的他,曾经走过怎样的人生历程?

  迷途岁月

  走进省城开化寺街中段闹中取静的后街公寓,一眼便可以看到赵立宏的安置帮教工作站。工作站位于公寓底层,大红的牌匾醒目地悬在房门上方:百万企业安置百万释解人员、释解人员的娘家。办公室内陈设简洁,最显眼的莫过于墙上一幅书法作品:枯木逢春初芽生,迷舵转航奔新程,失足并非千古恨,回头便是满园春。赵立宏说,这几句话出自一本法制杂志,他看到后非常喜欢。

  眼前的赵立宏浓眉大眼,敦实的中等身材,举止言谈十分平和,仅从外表,很难将他与20多年前持刀砍人被判死缓的重刑犯联系起来。点燃一支烟,赵立宏在他最喜爱的那幅字前落座,回忆起当年少不更事的自己。

  记者:听说你曾有过两次入狱服刑的经历?

  赵立宏:是的。第一次是因为盗窃,那年我17岁。

  我父亲当年在一所学校工作,但对我的教育方式却简单粗暴。小时候常常是我在外打人,回家再挨父亲打。那时,我对父亲的严厉管教不理解,感觉家里没有温暖,初中没读完就退学离家去“混社会”。整日和一帮朋友混在一起,扒上火车去西安、去上海,到处流浪。

  我游泳很好,退学后曾在一家游泳场当过护游。游泳场附近有座仓库,闲下我就溜进去,往外“拿”罐头吃。那时候完全是法盲,被抓住后仍没意识到自己犯了盗窃罪。

  服刑一年出来后,自认为人生有了污点,前途一片渺茫,我索性破罐子破摔,继续“混社会”。1986年,又因打架砍伤他人二度入狱,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那一年,我19岁。

  我服刑是在汾阳监狱。入狱之初,我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有一天,我重感冒发高烧,监狱的霍教导员带我去医院就诊,还自己掏钱为我购药输液。与此同时,母亲家信里的一句话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别人如何,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我,仍在等着我回来。她说,相信儿子是男子汉,把以前犯下的错全部忘掉,重新站起来,妈妈永远爱你。从那以后,我开始积极劳动改造,接连获减刑奖励,从死缓减到无期,又由无期减到16年。2002年出狱时,我35岁。

  记者: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你更加懂得,来自家庭社会的温暖和接纳,对于一个失足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赵立宏:对。随着年龄增长,随着自己成家为人父,我开始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为时已晚。父亲在我服刑期间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其他选择,惟有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不再让老母亲为我担心。我的女儿今年3岁,每逢爱人因孩子淘气发火时,我都会提醒她克制。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之初,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向善的一面,爱的召唤对一个人的影响,要比棍棒的力量强大得多。

  处处碰壁

  重返社会的赵立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重新就业,自立于社会。然而,曾经的服刑经历,令他在求职路上一次次碰壁。不堪回首的求职经历,成为赵立宏日后投身释解人员安置帮教事业的动力。

  记者:重返社会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赵立宏:我入狱服刑的16年,正是社会飞速发展,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我回家时,原先的街道早已拆迁,连落户都成了问题。但更难的还是就业。

  记者:那段时间你曾做过哪些工作?

  赵立宏: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韩雅琴妈妈介绍我去了新雷锋摄影城,摄影城的负责人王杰也是中国安置帮教网创办人。他接纳我做了送货工,负责市内接货送货。但是,当我带着待送的货物走出大门,站在高楼林立的街头时,我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我。16年过去,曾经熟悉的这座城市变得那么繁华和陌生,许多地名我是头一次听说,更别提前去送货。我决定放弃这份工作。

  我在狱中曾经做过9年车工。2003年春天,我去一家工厂应聘,我报的是车工5级,实际操作时,我做出的东西也十分漂亮,绝对达到了5级的标准,用人单位十分满意。情况在我如实填写个人简历后发生变化,那是一段实实在在的经历,我不想隐瞒也无法隐瞒,惟有正视。因为有16年的空白我没法填写,招聘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我们不需要这种人。不管我活儿做得多么精致,他们都不要。那次应聘,我感受到的是刻骨铭心的歧视。

  记者:求职失败后你又做过些什么?

  赵立宏:在汾河公园卖过风筝,也做过煤炭生意。其间经朋友介绍成了家。女儿出生后,我带着妻女南下广东,从事饰品加工。一方面是因为那里就业机会多,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人看简历。

  投身帮教

  2007年年底,远在广东的赵立宏接到一个来自家乡的电话,中国安置帮教网正在筹建山西工作站,赵立宏是网站创办人王杰首先想到的站长人选。两人一拍即合,不久,赵立宏带着妻女返回省城。

  记者:你在广州发展得很好,是什么原因让你愿意重返太原从事公益性质居多的安置帮教工作?

  赵立宏: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过那样一段亲身经历,我深深知道释解人员重返社会的难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社会负担的同时,更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者:以非官方的身份从事安置帮教工作,困难显而易见,基本的经费从哪里来?

  赵立宏:总站确立的模式是商业运作,自负盈亏。建站之初,在我们拥有自己的实体之前,经费主要来自我和两位副站长身边一些热心朋友的赞助。小店村治保主任薛六毛听说我们创建工作站经费紧张,不仅主动赞助,还表示可以协助我们安置释解人员,一家从事建筑业的私企老板从朋友处听说此事后,托人送来2000元。孝义市一家煤矿、西安市一所技校也与我们取得联系,表达了合作意向。他们的热心支持,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

  运作一段时间后,我希望工作站能够拥有自己的实体,就像游泳,自己游得好才能谈得上救别人。

  记者:目前工作站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赵立宏:首先是宣传安置帮教,让更多的人了解安置帮教是做什么。其次便是通过宣传动员更多的热心人参与这项事业,发动企业为释解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在释解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同时发展各地市分站,扩大网络。

  任重道远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让这些语言融进你的血液中,你不成功也难。”建站之初困难重重,赵立宏将这样几句话贴在办公桌旁,为自己打气。

  记者:工作站成立至今已有一个多月,安置工作进展如何?

  赵立宏:工作站成立第二天,就有人前来寻求帮助。来自长治的王某,服刑结束两年多时间,一直未能找到工作,我们针对他的个人特长,介绍他到一家车队做驾驶员,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前几天他专门跑来致谢。他脸上满意的笑容,让我感到由衷的充实和自豪。

  记者:你们如何说服企业接收释解人员?

  赵立宏: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有爱心的企业拿出一个合适的岗位,安置一名释解人员,积少成多,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企业拿出岗位安置释解人员,我们工作站最直接的回报是,通过我们的网站为企业做一些免费广告宣传。同时承诺,如因释解人员本身的原因给企业造成损失,工作站负责赔偿。

  记者:工作站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赵立宏:一是资金紧张,二是乐意接收释解人员的企业数量有限。我相信,新的一年里,随着工作站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会有所好转。近期,我要去当年服刑的汾阳监狱参加“百母教百子”的帮教活动,我们还计划在省城组织一次爱心慈善车牌义卖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安置帮教,让更多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据《三晋都市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