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风衣,长长的黑色卷发,有着斯里兰卡血统的澳大利亚女孩伊娃走在南京的街头回头率颇高,乘公交、坐地铁,她逛遍南京的名胜,对德基、水游城了如指掌,她精通还价,夫子庙小摊贩们都认识这位外国美女。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16岁的女孩已经两次来到南京学汉语。她在课余兼职当保姆,在家帮父母做家务,才攒到了旅费。伊娃的校友、只比她大几个月的男生赵士也是如此,他业余时间在肯德基打工,这次的南京之行花去他所有的积蓄。
做保姆也要攒钱学汉语
2008年3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芭拉雷特文法学校的21名学生曾经作客南京一中,在9天里大家学了简单的拼音和剪纸、国画、武术等,伊娃就是其中的一个,而赵士却因为没有攒够旅费,没能和大家一块来南京。2008年12月,南京一中校长吴晓茅去澳洲访问,当时伊娃和赵士就是他的小导游,两人趁机表达了想到一中学汉语的愿望。吴晓茅答应给他们20天的短期留学机会。随后,两人来到了南京。
两人的旅费基本都是自己打工赚来的。“我从七岁开始,在家做家务就是有报酬的,比如喂鸡喂狗、擦桌、做饭等,父母都会把报酬打到我的银行卡上。我还会给别人带小孩当保姆,四五个小时就能赚50澳元。”伊娃这次来南京就是自己出了一半钱,另一半是母亲为了祝贺她16岁生日赞助她的。伊娃告诉记者,她12岁就一个人去新加坡,这些年去过马来西亚、印度、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八个国家。“我爸妈觉得多出去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比什么都重要。”伊娃家境富裕,父母都是医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去做喜欢做的事。
赵士更厉害,周游列国的钱全由自己买单。他十岁时就一个人到墨尔本旅游,还迷过路,经过锻炼后,胆子也越来越大。这次来中国,来回机票要近万元人民币,父母愿意赞助,但他不接受。每一个休息日,他都在肯德基打工赚钱,平时上学期间一周也会去两次。“现在钱花完了,这次回去,立即到肯德基打工。”
十多天体验,练出还价本领
举起双手,伊娃的指甲闪闪发亮:“在夫子庙做的美甲,80块,很便宜。”虽然伊娃的中文还不是很流利,但她已经把南京时尚女孩的生活摸得清清楚楚,还价的本事一点不比南京姑娘差。伊娃去了三次夫子庙,花250块钱买了6束假发。“知道开价多少吗?800!”伊娃得意地说,营业员经不住她一通忽悠,最后250元成交。她还淘到两个漂亮的包。刚来的第一天,伊娃就带着赵士去买冬装,200块一件,她一通猛砍,变成了200块买一送一。“我还去德基看电影了,《赤壁》。”伊娃因此迷上了中国历史,特别到外文书店去买了《三国演义》的英文版带回澳大利亚。
“怎么才能让短期留学的学生学到更多?”伊娃从上次来南京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回她干脆写下了三页纸的建议交给南京一中的吴晓茅校长,其中有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有对来留学的学生的建议,一中已经准备采纳其中的部分。
有理想,但不一定上大学
高中毕业后立即考大学似乎是理所当然,但这两位学习特别认真的优等生却不这么想。“也许会先去周游世界。”伊娃说:“我有三个梦想。一个是做医生,帮人解除病痛。第二是到联合国做翻译。第三则是做个外交官。”她说,自己也喜欢记者、商人等职业,但是觉得对人类贡献很大的,还是这三个职业。将来上大学,也会到首都,因为那里的政治氛围好。但她可能为了增长阅历会先周游世界。目前,凭借自己的努力,她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和简单的绘画,还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汉字。
赵士的想法也有点特别:“上大学可能会有些无聊,因为我经常到爸爸的会计事务所去,发现坐办公室很闷。我伯父的朋友在越南开公司,我希望能到那个公司做生意。这样既能赚到钱,又能周游列国。”赵士说。对于两人的选择,他们的父母都表示能接受,认为只要他们高兴就好。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