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凭啥你们巨亏照拿百万年薪”
· 赵孟頫《远顾帖》200万起拍
· 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找个“避风港”
· 迎来三大投资机遇
· 战胜股票型基金
· 次新股基 业绩越好赎回越多
· 传统保障型保险受市民青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私募大腕炮轰公募基金经理——
“凭啥你们巨亏照拿百万年薪”
  “错误谁都会有,凭什么私募要对错误承担责任,而公募基金、金牌分析师却继续着旱涝保收的生活?”同处熊市,私募、公募面临的境遇并不相同,近日深圳著名私募人士、深圳市君赢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伟臣撰文表示愤慨。私募人士再次把关注的重心转向私募合法化以及熊市之中公募基金该不该收取管理费两个焦点问题。

  私募地位如“二奶”

  “记得在2007年众多投资机构评选出的十大金股,截至目前个个都是跳水冠军,综合跌幅高达70%以上!现在这些推介个股的金牌分析师依旧拿着上百万的年薪,悠然自得中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给广大投资者造成的伤痛!没有见到谁站出来给广大投资者道个歉!错误谁都会有,凭什么私募要对错误承担责任,而公募基金经理,金牌分析师却继续着旱涝保收的生活?”王伟臣近日发表在私募排排网上的一篇博文惹人关注。

  以去年年初上榜30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的2008年“十大金股”次数最多的万科A、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石化、中信证券、 建设银行、贵州茅台、 中国国航等10只股票为例,与去年年初相比均跌幅惨重。拿中国平安来说,国泰君安当时给予增持评级和162元的目标价,光大证券则在中国平安股价104.22元时给出了增持评级。“如今,几乎个个都成了跳水冠军。”王伟臣说。“预测失灵,业绩大幅滑坡,错误谁都会有,凭什么单单私募要对错误承担责任。”昨日,王伟臣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不平。

  “现在的状况是,一只是大象,另一只是小老鼠,而且私募处于相对灰色的地位,是二奶。”王伟臣坦言,在法律地位上,私募比公募的地位要低很多,私募基金在法律上地位的暧昧性不利于资产管理结构的完善。

  私募合法性成焦点

  多个私募人士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私募与公募之间的根本问题在于法律地位的不对等,私募基金仍然处于边缘地带。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解决私募基金的合法性问题很难去谈公平。

  广州私募小黎飞刀认为,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必须改善私募面临的尴尬境地。从这个点上讲,阳光私募是一个路子,但准入的门槛需更严格。“大的前提下,本身法律上没明确私募基金的地位,仍处于边缘地位,大框架没解决。”江苏私募王伟表示,长远来看,私募基金的最终取向是合法性。

  银河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李海滨表示,私募基金的核心问题在于法律地位。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私募基金的合法性,一般需要借助信托、公司等形式去做。“名不正则言不顺”,法律地位没明朗之前,根本没法去谈公平。

  “私募能够迅速获取高额的收益,当然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小黎飞刀说,私募本身要以相对较高的收益衡量业绩,与公募相比,在熊市中承受更大的压力也属于合理。“单纯地抱怨没有道理,私募可以拿分成,但公募只能是工资。”李海滨说。

  管理费收取引发争议

  长期以来,私募基金“牛市吃个死,熊市没得吃”的状况一直无法改变。王伟臣认为,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源在于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规则不完善。王伟臣建议,私募基金可以在收取管理费上进行改革,牛市中不收管理费,熊市中收一点帮助渡过难关。同时,在牛市中的收益可以适当降低,比如从现在的20%降到15%甚至10%。

  “挣多挣少都收一样的管理费,当然不合理,现在投资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基金公司也在改进,但需要时间。”小黎飞刀认为,对公募而言,也要改变管理费的收取问题。

  李海滨则表示,公募基金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管理费,而在于基金产品设计本身,可以考虑基金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允许选时基金的出现。

  面对私募对券商去年初所荐金股的质疑,李海滨认为,市场本身很难预测,券商和公募只能保证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这个亏损。“碰到这样的行情,基金公司肯定要亏。”李海滨说,但在熊市中保持管理费收取的规则不能改变。如果公募基金经理在熊市中不能收取管理费,很可能出现博傻行为,将加大风险。他建议适当改变管理费的收取结构,比如可以考虑拿一半的管理费,另外适当与提成结合起来。 南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