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台北故宫》再现 65万件国宝大迁徙
· 八年前当负心汉 郑伊健不后悔
· 死前他人在场?饭岛爱死因成谜
· 李冰冰出书 揭秘初恋晒晒写真
· 希望青霞复出 徐克用饭局游说
· “马文”的官司 就在南京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故宫》原班人马历时三年打造完成
《台北故宫》再现 65万件国宝大迁徙
毛公鼎

  中国只有一座紫禁城,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宝岛台湾。作为央视2009年开年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1月12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台北故宫》将首次披露文物在两个故宫博物院之间迁移的过程。在日前该片召开的记者会上,导演介绍,这部纪录片由《故宫》原班人马制作,创作历时3年,制作成本逾千万元,台湾音乐人小虫担任音乐制作。

  文献性

  深度解读65万件文物精华

  传世极少的汝窑瓷器,全世界仅存70件,有21件藏于台北故宫;被称为中国青铜器之最的“西周毛公鼎”,历经辗转、从日本归国的传世国宝翡翠屏风,以及被乾隆誉为“天下无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些都是台北故宫中的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的总导演周兵介绍,在纪录片中,一共介绍了65万件传世珍宝,“台北故宫是一个宝库,里面都是中华文明的顶级瑰宝,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中国历代名家字画,从商周的铜器,到世上最精美罕见的瓷器,这批文物占了全中国文物精华相当大的比重。我们拍摄的12集纪录片,包括《瓷中繁花》、《玉润华光》、《翰墨风雅》等内容,希望用最直观的影像呈现最真实的台北故宫。”

  新闻性

  重新解读国宝躲过战火的奇迹

  周兵表示,《台北故宫》最大的特质就是新闻性,将新闻性、文献性和历史揭秘融合在一起。“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希望能完成两项使命,一是呈现和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二是要向人们揭示当年那次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重新解读65万件国宝是如何奇迹般躲过战争的浩劫抵达台湾的。”为了讲述这个故事,导演组颇费周折地找到了几位当时押运国宝迁徙的当事人和当事人的亲属,最终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国宝迁徙路线图。

  家常化

  解说尝试散文手法,小虫配乐

  周兵介绍,《台北故宫》的语言风格也是与其他纪录片不同的一大特点,“我对撰稿的要求是,你与家人怎么说话,就怎么写解说词。现在很多纪录片的语态都很教科书化,缺乏亲切和自然的感受。我们在尝试用一些散文式的叙述手法,但是这种散文又不只是追求文字的优美。小虫为我们的纪录片做了配乐,从画面到文字到音乐,我们都追求质朴的感觉,希望少一些修饰,多一些自然。” 林芳

  ■名词解释: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全称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耗时17年,行程数十万公里,几经辗转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现存台北故宫的文物自从1948年迁台后,祖国大陆老百姓就很少有人见到过,然而这批文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却非常大。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