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资银行遭外资大规模抛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资银行遭外资大规模抛售
  瑞士银行抛售中国银行股份的消息刚刚落定,昨天上午10点,美国银行宣布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亿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固定价格3.92港元,出售价值逾28亿美元。美银此次出售价格居然比建行H股昨天的收盘价4.45港元还低12%,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投资者顾虑中资银行股将陆续遭其他外资机构投资者套现救火,在港上市相关个股遭遇大笔杀跌,建行跌8.76%,中信银行和工行均泻逾7%,招行跌6.11%,国企指数大跌近400点至8244点,其中建行占到全日成交额的六成。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银行

  售出56亿股建行H股

  昨天,美国银行宣布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亿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固定价格3.92港元,出售价值逾28亿美元。这一出售行为导致美银对建行持股比例从19.1%降至16.6%。此次出售价格比建行H股周二收盘价4.45港元低12%。

  美林和瑞银负责此次配股;购买上述股份的投资者将受到120天禁售期的约束,但买家可以通过做空该股以锁定利润,从而对股价造成压力。

  此次出售距离美银放弃前次出售计划不足一月。美银发言人斯科特·斯韦斯利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美国投资公司Sterne Agee & Leach驻纽约的分析师锡恩·瑞恩(Sean Ryan)评价说:“美国银行此举是非常明智的。”

  美银去年6月曾宣布以2.42港元/股价格从汇金公司买入60亿股建行H股,此次出售符合证券法相关规定,美银获利逾10亿美元。

  [链接]

  美银增持建行历史

  建行上市前,美国银行以3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建行的部分股份。2008年6月,美银宣布又再次投资19亿美元增持建行股份。截至当年9月30日,美银持有的建行股份市值几乎增加了两倍,总价值已经上升至了145亿美元。

  当年11月,美银以每股人民币2.46元(相当于每股港币2.79元)的价格向汇金收购其持有的建设银行的部分股份,其所持建行股份增加到了19.13%。

  美银的此次收购价格为建行账面价值的1.2倍,较所购股票的市场价存在32%的折扣。至此,美国银行所持有的建行股份市值几乎增加了一倍。

  [相关背景]

  美银出售建行计划曾流产

  去年12月15日,美国银行曾被迫停止出售最多55亿股建行股票的计划,原因是根据中国证券法相关规定,持有公开上市公司5%以上股权的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后的6个月内不能出售这些股票。若违反相关规定,投资者出售股票所得盈利将全部转交给所持股公司。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股东利用独家消息进行短期套利。

  美国银行曾分别于2008年6月和11月大规模增持建行股份。

  ■背景·后续

  外资股东抛售意愿强烈

  为期三年的禁售期自2008年起将陆续结束,而外资金融机构在过去一年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中遇到重创。它们选择减持或抛售中资银行股份,兑现账面利润以改善其财务状况,成为很自然的选择。

  可见的事实是,不久前,此次抛售的主角瑞银刚刚接受了瑞士政府6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此外,在财政压力之下,中行第一大外资战略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曾于去年10月份减持汇丰控股套现超过24亿元。

  瑞银和美银的举动给其他外资股东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快报记者从美林证券相关人士处获悉,李嘉诚基金会(Magnitico Holdings Limited)所持的20亿股中国银行H股也将于8日开始配售,售价为每股1.98港元-2.03港元。

  另据星岛环球网报道称,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新任行政总裁Stephen Hester正评估是否减持有关股份,预计可套现至少20亿英镑。苏格兰皇家银行当年入股中行时,购入209亿股中行股份,持股比例8.25%。

  据统计,按照本周一收盘价计算,截止到今年底,仅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四家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所持解禁股总额就高达3660亿港元。

  ■相关事件

  瑞士银行

  解禁首日清空中行H股

  2008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战略投资者限售期解禁第一天,瑞士银行在其网站宣布,将其所持中行33.78亿股H股悉数抛售。这批股份占中行总股本的1.33%,占中行H股总股本的4.44%,出售价格较中行当天收盘价2.12港元有12%的折让幅度,出售对象为15家机构投资者,瑞银同时表示,将继续与中行保持业务往来。

  2005年,中行进行规模为11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之前,分别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淡马锡、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4家机构签订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4家战略投资者共投资51.37亿美元,持有中行16.85%股权。其中瑞银以4.916亿美元收购了此次出售的股份。据此计算,瑞银在此交易中约获利3亿美元,回报率超60%。

  瑞银抛售中行解禁股并未对中行股价造成冲击。中行H股本周一收于每股2.21港元,较2008年12月31日上涨4%。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此次瑞银抛售解禁股是向机构投资者配售,不是在二级市场上卖的,对于股价没有直接压力。”

  ■中方回应

  减持是股东正常市场行为

  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瑞银的举动不会影响中行与其业务联系,不会影响中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也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目前中行和瑞银基本没有战略合作项目。2005年瑞银进入中行时,意在与中行在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中行也希望能够学习瑞银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但是由于监管当局并不允许成立合资私人银行,瑞银无法参股2007年底开业的中银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只能在人员招聘培训、IT系统建设、产品挑选、风险控制等领域合作。但瑞银在中国市场也绝非一无所得。伴随着其入股中行,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瑞银证券已相继在中国扎根。

  建设银行董秘陈彩虹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银行在此次出售交易前已知会建行。并表示,美国银行出于自身财务状况等因素考虑,减持部分建行股份,属正常的市场行为。美国银行此次减持的股份,主要转让给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者对购买并持有建行股票反应热烈。

  陈彩虹还称,美国银行此次减持,对建行来说只是换了股东而已。但对美国银行是否会进一步减持的问题,陈彩虹予以了回避。

  美国银行减持建行股份后,市场对于双方下一步的合作充满猜测。建行相关人士昨日强调,建行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一致确认美国银行减持部分股份不会影响双方的战略合作。

  美国银行总部新闻发言人此前也曾经表示,美国银行不会改变其作为建行重要股东的地位。

  外资持股中资银行情况一览

  (注: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数据来源:各中资银行最新季报及其招股说明书)

  ■观点评说

  战略投资者

  缘何变战略投机者

  揣测外资股东的出售动机本身是个伪问题。在中国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类似事件并不新鲜。中石化、中石油等境外投资方均仅持股3年就抛光,拿走数十亿真金白银。

  资本的天然逐利性使得这些跨国巨头“熙熙即为利来,攘攘即为利往”。“适当时机”的抛售,虽无可厚非,却反映一个重要问题:战略投资者不是长期投资者。在短期利益诱惑下,战略投资者们必然会采取套现了结的机会主义行为。

  2005年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参与已经覆盖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也引发国内“贱卖论”等激烈争锋。其实,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其成熟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加盟后,直接提升了资本市场对我国银行改革发展的信心,顺利上市,从而抓住了有利的经济上升周期时机,规模、利润均实现增长跳跃。而境外投资者从中获得巨额IPO承销收入以及不菲分红,已实现双赢。

  但寄希望于用股权换机制、换管理、换技术,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境外投资者受经济金融形势左右,存在不稳定性。所谓“形势比人强”,形势好时大量进入、形势不好时或有风险隐患、风险增大时的退出都在所难免。中国银行业引资格局中战略投资者演变为战略投机者或财务投资者、战略合作转化成战略冲突的态势,可能会愈加清晰。

  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最终力量和主体仍在银行内部。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和改造是否是神似而非形似。令人担忧的是,引资上市后,银行改革中一些至关紧要的改制匆匆过场,流于形式,宛如美容手术,忽视了实质内涵。比如,董事会制度方面的建设就尚未真正落实,与之相应的是用人机制改革的缺失。目前的用人制度仍然是与官本位看齐,忽视了现代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专业管理领导才能。

  当然,我们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战略投资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巨大利益损失。首先,应积极培育国内战略投资者,改变重境外、轻境内的局面,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其次,国内银行自身应该加强研究和完善境外投资者的退出机制,减轻资金抽离可能对国内银行造成的冲击。可参考三点原则:一是“撤资阶段性”原则,即在规定比例以上的投资必须实行分阶段退出;二是“合作延续性”原则,即资金撤出在先,而业务合作和技术支援应该延续一段时间;三是“受让合规性”原则,即如果采取的是协议转让,则股权的受让方必须具备同等或更高的合作条件。史晨昱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