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1号文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1号文件
  新的一年,各市纷纷忙着出台

  号文件

  年年绕不过两个词:发展和民生

  说到每年的“1号文件”,尽管各地都会强调“顺应工作需要,非刻意安排”,但长期以来人们早已习惯于从中观察新一年政府的工作重点。

  事实也是这样。各地市委、市政府的“1号文件”通常都预示着当地未来一年的发展目标、政府投入的重点方向。以南京为例,南京市委多年的1号文件都是“富民”,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近年来成效显著,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南京市政府1号文件则更加具体,操作性也更强,例如2007年是“关于加快推进跨江发展的若干政策”,主要解决多年来约束城市平衡发展的“跨江难”的老问题,2008年是关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的意见,目的是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进一步促进投资效益的稳步提升……

  全省13个省辖市,各市实际情况有所不同,“1号文件”的侧重点自然也就各异,不过,几乎所有的“1号文件”都绕不过两个关键词:发展、民生。

  眼下是全新的2009年,也是全省13市的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开启全新一页的时候。记者昨天向部分省辖市了解到,有的城市“1号文件”已经发布,有的正在起草、讨论或签署中。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省委、省政府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在各市的“1号文件”中得到显著落实。例如,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南京市政府今年的1号文件批转了市建委《2009年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的通知;又如,促发展的落脚点是保障民生,扬州市政府今年的1号文件正在签署中,涉及30多项民生保障举措,等等。也有部分省辖市的领导告诉记者,“文件虽然还没正式下,但是我们工作已经开始做了……”

  2009年,似乎更期待“1号文件”,因为它浓缩了挑战和机遇。

  苏州:200万的惊喜!

  1月5日,苏州市政府2009年1号文件《关于积极应对当前形势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正式公布,吸引众多企业和市民关注。《意见》直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稳定岗位、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等。

  《意见》中,颇受关注的亮点举措在于制订《苏州市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贴息贷款实施办法》: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借款人提出展期并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贴息采取“以奖代息”方式,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展期贷款不贴息。

  [解读]

  2009年苏州市政府1号文件的出台,在当前形势下,能给企业和就业人员带来哪些利好消息?昨天,苏州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倾诉了他们的认知和心声。

  “1号文件”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就业

  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殷志诚介绍,“1号文件”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就业。他介绍,目前这个《办法》还没有正式施行,实施细则基本上已经定稿,今年一季度肯定要正式实施。

  按照这一安排,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享受相应的贴息贷款。“可以说此次的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比以前翻了一番。”

  殷志诚说,此次政府提出适度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但也不是说什么项目都给予扶持。主要是具有好的项目,特别是具有核心技术的,应该优先给予扶持发展。”

  不只是政府花钱给失业人群买岗位

  接收安排一个够条件的人员就给予10万元贷款,看起来似乎是政府花钱给下岗人群买岗位,实际上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这个效果。

  对于这一新政的实施尺度,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企业管理科副科长梅建伟说,“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其实也并非特指“下岗失业”,只要是失业人群都可以享受,而且在“劳动密集型”概念界定方面也有所放宽。如果确实是吸收了不少失业人群,而企业又有具体产品生产,并且生产销售正常,信用优良,都可以提出申请这一贷款项目,“甚至还可以多贷一些,譬如一家企业吸收了5个失业人员,按照规定可以贷款50万元,但是在贷款时甚至可以贷到100万元,只是另外50万元的利息不能享受贴息。”

  梅建伟说,“只要企业吸收的是7类人群,就可以向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然后该中心就会对照实施细则对企业的性质进行审核,如果是符合劳动密集型企业标准的,可以很快审批,然后由银行具体审核批准放贷,在企业完全还清贷款后,然后由财政部门返还贴息的部门给企业,基本流程并不算复杂。”

  苏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快报记者 王彪 摄

  [其他政策]

  ■对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

  

  ■为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当年新招用的女45周岁和男55周岁以上苏州市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200元/月的岗位用工补贴,补贴时间暂定至2009年12月31日止。

  

  ■继续执行好现行就业促进扶持政策,妥善处理政策衔接问题。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继续执行,改定额补贴为全额补贴,审批截至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对依据《企业破产法》实施重整企业的无生活保障职工,可按照苏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发放不超过6个月的生活补助费,重整后的企业必须优先录用原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规模较大的市,经报请省政府批准后,可在1至2年期限内适当下降失业保险单位征缴费率,以减轻用人单位缴费负担。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失业保险金最低发放标准从2009年1月起,由原来每人450元/月,提高到500元/月。

  

  ■凡具有苏州市常住户口,年龄在16~25周岁符合见习职业(工种)要求的本市失业青年,通过双向选择,可进入青年见习基地,参加全日制职业(创业)见习活动,每人每月按最低工资标准的50%享受见习补贴。见习期间还可享受政府给予的商业保险补贴,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

  员工好,我也好

  苏州万德福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其中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0多个。该公司董事长何宜祥告诉记者,在用工当中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企业为员工签合同、交保险,但有的员工却不愿企业为他们设立账户缴保险费,希望企业直接多发钱给他们。这些员工主要来自湖南、四川等外地农村,“一方面是这些人流动性大,不愿被限制自由;另一方面是他们认为以后转保险麻烦,认为不干了后保险也就白交了。于是,向公司要补贴的那部分费用,发现金给他们。”

  何宜祥认为,其实,个别员工不愿缴纳保险是错误的,没有长期自我的保障观念,但他也能理解,在动员不了的情况下,只好尊重个人行为。

  苏州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提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为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当年新招用的女45周岁和男55周岁以上本市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200元/月的岗位用工补贴。得知这一政策,何宜祥说,“这不仅对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对员工来说更是个好消息。”

  “首先,这一新政为单位减轻了压力,在面临经济危机之际,也能避免裁掉就业困难人员。此外,原本个别不愿签合同、交保险的员工,也有了危机感,会积极签合同不愿再要现金了。”何宜祥认为,政府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可以让企业员工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我能贷到100万了!

  苏州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然而,陈秋峰却不得不在这个冬季的雨天独自奔走于七八家客户之间,提供维护服务工作。“企业创立时间不长,售后服务不到位以后怎么开拓市场呢?”

  陈秋峰,一个身带残疾的青年创业者,虽然他的软件服务公司才创建了不到两年,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软件服务公司办成苏州较大的企业软件服务商,而目前对他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扶持。

  “我记得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几万元,只能租一间40多平米的房间作为办公地点。”如今,陈秋峰的公司已经由一个4名员工、办公面积40平米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家120多平米办公面积,拥有20多名员工的中小企业。为了回报社会,陈秋峰特意在招工时吸纳了4名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家庭困难职工。“说实话,要是企业规模能够继续扩大我还想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甚至是残疾人。”但陈秋峰坦言,由于碰上经济危机,企业效益有所下降,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能够获得50万以上的贷款。不久前,他特地前往银行咨询贷款事宜。但银行的贷款门槛很高,他不得不放弃了贷款计划。昨天,当他得知苏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苏州市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贴息贷款实施办法》的时候,陈秋峰大喜过望。

  他算了笔账,公司已经有4名符合该实施办法规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只要再吸纳6名,他就可能获得100万元的银行贷款。如果按照6%的贷款利率,则一年他需要还贷6万元,但算上政府年底50%即3万元的贴息,在贷款上,他足足省下了3万元。“关键是贷款获得了100万元!有了这100万,我可以扩大公司的规模,更新设备,开设更多的连锁店。”

  医疗也是关注重点 CFP图

  南京:

  1号文件锁定“城建”

  市政府1号文件已经下发,内容核心是“城市建设”。市政府批转了市建委《2009年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建委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提交的2009年城建投资计划为438亿元,比去年高出86亿元,增幅为24.4%,其中铁路、港口、地铁、过江通道等14大重点工程占48.6%,交通、居住、环境三类民生问题占全年总投资的60%以上。

  扬州:

  民生问题“全覆盖”

  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正在签署中,涉及30多项民生政策。连续多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都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关注民生相关意见。这一份又一份《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意见》,成为拉动和改善当地民生工程的重要推手。2009年的1号文件包括30多条意见,涉及就业、房地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了群众关注的各大切身利益问题。

  镇江:

  领先 赶超 突破

  2009年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确立了镇江市“领先、赶超、突破”的目标定位,例如,农民增收幅度力争保持全省领先,到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7万元,比全省提前2年、比全国提前5年翻一番。其次,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制度乃至“三农”的支持保护制度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利好的举措。此外,文件还提出要建立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一平台,2010年,所有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

  本版撰文

  快报记者 郑春平 王彪 陈泓江 见习记者 何寅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