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查查这小子是谁
· “甘露”竟然是虫尿
· 山寨春晚,过把瘾就死?
· 第二匹狼
· 孔子的务实
· 才子风流
· 最后一件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孔子的务实
  孔子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道德状况是颇为忧虑的,所谓“礼崩乐坏”。鲁迅先生《孔乙己》中孔乙己引用过的那句“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原文其实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也就是说即使在孔老夫子看来,那个年代世界上好人不多。

  也许是对世道人心看得太透,孔子虽穷其一生致力于“礼乐教化”,却绝少假道学气。《论语·雍也》中记载了引得后世聚讼纷纭的“子见南子”事件。南子是卫灵公夫人,当时是一个著名的淫乱妇人。传统上甚至把表现淫乱的文学作品称作“郑卫之音”,也许就是受了这个有“宣淫”之名的美妇人的牵累。孔子去见了这个名声不好的香艳美妇,惹得学生子路大为不悦,没办法孔二先生只好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我要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老天也不会放过我!看来,子路是个道学家,或者说是个道德教条主义者;而孔子是个实践家,一切以“解决问题”为旨归,只要能推行自己“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走一走“夫人路线”也无不可。

  孔子虽鼓吹“道德重建”,走的却是务实的路线,与今之那些空唱道德高调者不同。只可惜这样的言论多见于杂家著作,《论语》所载者反少。据《吕氏春秋》,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子贡各做了一件好事,子路是“拯溺者”(抢救落水者),子贡是“赎人”(为奴隶赎身);子路收了人家一头牛的酬答,而子贡做了好事却拒绝奖赏,孔子评价子路说:“鲁人必拯溺矣”,意思是说,子路做了好事,收了人家一头牛,做得对,因为这样一来,老百姓都愿意做好事了,因为做好事有好处啊;孔子评价子贡说:“鲁人不赎人矣”,意思是说,子贡做了好事却拒绝奖赏,不好,因为这样一来,老百姓都不愿意做好事了,因为做好事没有好处啊。这让我想起一件多年前的旧事。前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拟通过一项决议,其中规定:捡到东西的拾主可以向失主收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谁知这项议案在交付社会讨论的时候,引致了一些不同意见,理由无非是:中国向来是一个伦理化的国度,道德评价高于一切,捡到东西应该无条件地归还失主,现在竟说可以索取报酬,算哪门子事呀?难道果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说中国人是孔夫子的精神后裔,果真?丁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