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外资加紧控制我粮食领域
· 中国大豆产业大事记
· 正对外资进入进行研究
· 谬论改变不了事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外资加紧控制我粮食领域
  海关总署统计司4日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预警报告特别点名指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海关总署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海关总署并没有对此提出政策建议,有关负责人解释称,怕对其他部门造成压力,对国家决策造成影响。由于大豆在进出口中占了很高的比重,此次的预警主要指大豆领域的外资控制。

  丰益国际被点名

  2008年8月,市场传出“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消息。同时,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也在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认为,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的大举进入。”

  据海关统计,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出口粮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349.3万吨,价值19.5亿美元,分别比前年同期下降67.5%和29.2%。共出口稻谷和大米93.1万吨,下降18.9%。出口豆类135.2万吨,增长19.6%。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进口大豆3414万吨,同比增长22.4%。

  预警为保证我粮食安全

  李国祥说,跨国粮商的目的是通过跨国战略谋求高额利润,他们通过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对粮食需求大,跨国公司一旦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就会加大中国粮食市场的波动,同时影响到国内的粮食安全。

  “海关的预警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李国祥说。对于大豆的前车之鉴,李国祥认为,大豆加工的60%以上受到跨国企业的控制,大豆食用油和饲料价格也受到跨国企业非常大的影响,忽高忽低,损害了豆农和收储企业的利益。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跨国企业在操纵。

  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其他粮食产品的干预力度。同时,不仅要扶持中粮等大企业,还要对中小企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放松流动资金的贷款,保护中小收储企业。

  粮食流通需改革机制

  对于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表示,我国的国有粮食流通体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需要的是改革机制,不是非得要外资进入。因为粮食流通涉及到国家的命脉。

  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级的粮食储备归由省一级负责,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级的粮食是有保证的。而地方粮食储备有的选择了行政保护,有的则进入了市场。徐祥临对此的建议是,可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粮食储存环节负责粮食的收购,并由国家统一调度。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日前也表示,将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并将适当增加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和薄弱地区的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库存,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大粮食临时收储力度,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据《每日经济新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