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界、经济学界的个别知名人士提出一种怪论: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为全球信贷泡沫埋下种子,并导致泡沫最终破裂引发灾难性后果。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这种怪论认为,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储蓄和投资取向,全球经济才出现失衡。此外,在近年来低通胀、贸易与资本流动迅速增长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的高储蓄压低了投资收益,促使发达国家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投资渠道。
首先,这种“逻辑”存在着内在的缺失。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发达经济体的消费者、投资者在偿还能力薄弱的条件下,可以毫无顾忌地借他人钱、借未来钱进行消费或投资。打个比方,邻居有钱,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在超市购物、在高风险领域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储蓄高,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政府可以放松金融监管,放任本国的消费者、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有问题的信贷交易,“吹大”泡沫。
就中国而言,居民高储蓄源自中国百姓的消费文化和传统。世界性和地区性金融危机多次爆发的历史证明,中国的储蓄与这些危机并无因果关系。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的产生,不仅在于高消费、高负债的增长模式,也在于金融监管缺失,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寅吃卯粮,是美国消费文化的一个侧面。此次金融危机,无疑暴露出美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系统监管上的很大缺陷。因此,美国政界、经济学界不应到国外找原因。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