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生活无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要把连锁店开到上海去!”
· 无锡暂未发现
央视曝光的“一洗黑”
· 一年捞起40万吨蓝藻
· 胡埭镇慈善基金又上新台阶
· 滨湖区GDP今年要超400亿
· 去年食品检测合格率超过9.5成
· 宜兴救人青年获评“感动宝鸡新闻人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要把连锁店开到上海去!”
  “碗糕王子”英语科班出身”

  “王勇碗糕”生意还不错

  一副半框眼镜,面容白皙,讲起话来文绉绉的,今年27岁的小伙子王勇2008年在无锡美食一条街上开了一家“王勇碗糕”店。细心的邻居常常觉得,这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看起来和其他小老板有些不同,但任谁也不会想到他居然是个大学生,而且走街串巷卖碗糕两年才挣出了这个店铺。

  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王勇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的毕业生,2005年毕业后应聘进了一家公司,每个月拿2000多元薪水,可是王勇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也许是天生性格不够安分吧。”王勇说,没过多久他毅然辞职,打算自己创业。

  听说王勇辞职准备自己创业,要好的同学们都祝贺王勇从此做起了老板,可当听说王勇辞职居然就是为了卖碗糕时,笑掉大牙的同学有,眼镜跌碎一地的同学更多。

  什么人都能卖的碗糕,怎么偏偏就引起了王勇的兴趣?话还要从2005年说起。原本王勇辞职后其实是想凭借自己商务英语的专业技能看能不能做外贸生意的。2005年11月份,他和女朋友两个人到南禅寺逛街,遇到一个东北老太太在卖一种看起来和馒头差不多的甜点。女朋友说肚子饿了想吃,王勇就掏钱买了两个。“一尝口味还不错,看看买的人也挺多。正好那时候没工作没收入,我就开玩笑一样地对老太太说,你这个甜点真好吃,要不明天我和你一起卖,你只要管我饱就行。”没想到老太太居然一口答应了。“当时反正也闲着没事干。”抱着无所谓态度的王勇也没有多犹豫,第二天就推着车子与老太太一起卖起了甜点,也就是现在他在卖的碗糕。

  从此以后,刚刚毕业半年的王勇就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起了碗糕。“你别说,生意还真不错,我第一天骑自行车卖碗糕就卖了100多个。”王勇说,“也巧,没过几个月那个东北老太太就说要到北京去,反正这门手艺传给我对她也没什么损失,就让我交点拜师费把手艺传给了我。”

  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碗糕王子”

  刚毕业的王勇是个彻头彻尾的穷小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父母就指望着王勇能找份安稳的工作。可没过多长时间父母居然接到王勇电话,说是打算去卖碗糕,能不能支持他8000元“拜师费”。“你说哪个父母听到这种事情不气昏头啊?我也是好不容易才说服父母给了我那笔钱。”王勇说。

  “拜师费”交了,老太太的手艺也传给了王勇,于是这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摇身一变成了“糕点师傅”,每天一大早就蒸起碗糕,弄得一身面粉。很快,走街串巷卖碗糕的王勇尝到了甜头,一天最多能卖出1000多个碗糕。当初嘲笑他的同学现在也开始佩服起他来,亲切地喊他“碗糕王子”。

  2006年年底,王勇最大的遗憾不是大学生卖碗糕会被人嘲笑,也不是觉得整天骑车风吹雨打吃不消。“流浪式的经营模式让我很苦恼,每天卖碗糕的地方大都不一样,很多人吃过后念念不忘,还想吃时又苦于没法找到我。有些地段人流量大、生意好,但这类地段管得特别严,一般不允许小商小贩卖东西。”当时王勇念念不忘的是能在无锡市中心区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店面。

  “欧风街上”开小店

  “碗糕王子”开店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原来经过两年走街串巷的积累,王勇在无锡著名的美食一条街“欧风街”上盘下了一个店铺。“有了店铺生意好做了,回头客也多了。”说起这家打着“王勇碗糕”招牌的小店铺,他十分得意。现在王勇除了在店铺里卖碗糕,还向市里其他一些糕点店批发碗糕。“现在一天差不多能做到2000元的营业额,接下来还想在上海也开一家同样的店铺。”王勇说起以后的打算头头是道,“争取将来能做成‘王勇碗糕’连锁店。”

  王勇说,现在大学生已不复高高在上的社会形象,不管是卖碗糕还是卖猪肉都没有什么丢人的,他觉得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才是最主要的。他还经常将他的创业故事与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分享,鼓励他们走出校门自主创业。

  陈超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