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老四,20年来大哥一直想着你
· 老婆,我改过自新,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 终生难忘父亲的背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终生难忘父亲的背影
上世纪50年代,父亲和母亲的合影

  倾诉人:王先生

  53岁 南京市某机关公务员

  到春天,父亲去世便满十周年了。最近,每每从夜梦中醒来,无限回忆涌上心头。

  父亲的果断避免了一场火灾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1年,他从小没读过什么书。抗战胜利后,在老乡的介绍下,就从溧水乡下到了江北做学徒工,开始学习制作面点。

  大概是在1957年或者1958年吧,各个行业内兴起技术比赛。我的父亲就在比赛中一举夺魁,获得南京市面点制作的冠军。那时候,父亲荣获的锦旗挂在家里的墙上,看着它,家里人都觉得是莫大的光荣。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件关于父亲的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和哥哥去给正在工作的父亲送饭。当时父亲正在一口大锅前炼猪油,那口锅非常大,冒着腾腾热气,猪油在大锅里沸腾。可能是炼油的铁锅老化了,这时出现锅底意外破漏,滚烫的猪油漏到火炉里,顿时火苗蹿了上来,随后便形成一片大火。

  父亲见状,并没有慌张,而是一面让我和哥哥赶快到外面街上呼救,一面大步冲到里面的房间,拖出一床值班人员用的棉被,并迅即将被子浸到大水缸里,再转身将浸湿的棉被扑盖在大油锅和火炉上。由于父亲果断的措施,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火灾被制止了,而父亲的衣服、双手和眉毛都被大火燎到了。试想那时如果父亲稍微有一丝胆怯,可能后果就不堪设想。

  他顶着哮喘送我去下关做手术

  我们家有五个兄弟姐妹,其中四个男孩,一个女孩。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后期那个物质匮乏的漫长时代,我们家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艰难就是粮食紧缺。父亲想了很多办法给我们这些孩子搞吃的,有时候要跑到外地去托人想办法。

  一次,父亲买了块羊脂回来,本来准备用羊脂炼油用作摊面饼吃。结果家里的猫闻到羊脂味了,没等轮到我们,猫已经把羊脂给偷吃了。那只可怜的猫最终被父亲痛打了一顿。猫挨了打,全家人心里都很难过。

  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时,我病了,要去下关第四医院动手术。那时浦镇到江南的交通很不方便,又赶上寒冬腊月天,父亲的哮喘病正在发作,可是他完全不顾自己,背着我从浦镇辗转来到下关姜家园的医院做手术。伏在他背上的我能听见他哮喘着发出沉重的肺音。

  1971年年初,我来到中央门外吉祥庵的南京晓庄师范念书。开春后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上课时,忽然间一抬头,看见我的父亲的脸庞出现在窗口,等他转身,我看到他的背上还背着一床裹成卷的棉被。也许老人家不放心初离家园的孩子,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只身从老远的江北小镇跑来看我。后来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就想到了父亲这一幕,于是情不自禁地将这两个老人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忠孝两全是父亲的美德

  我的爷爷是1937年冬天被日本人杀害的,奶奶三十六岁便守寡。因为父亲在浦镇当学徒,奶奶也到了浦镇。后来奶奶的哮喘病越发严重,最后卧床长达十年。父母亲一直极尽孝道,除了百般寻找治疗病痛的药物,还在经济十分拮据和市场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为奶奶不断采购各种可口的食品。后来,父亲还亲手为奶奶做了口非常漂亮的大寿材。

  1997年,父亲听说了香港即将在七月一日回归祖国的消息,十分激动。他对我的女儿说,下次回去看他一定要给他带一面国旗,等到香港回归那一天,他也要在家里升国旗。那时候,老人家已经被诊断为结肠癌,病痛并未能减退他的爱国之情。自从孙女答应帮他带回国旗后,老人家便在家里备下长竹竿,以作为升旗的旗杆。结果,孙女为他带回的国旗,尺寸只有杂志封面那么大,而老人家准备的竹竿很长。看到这一场面,全家人都笑了。

  当然,虽然不能像在天安门广场上那样升旗,但老人家看到国旗,心里已经非常满足。于是他又重新找了根小竹竿,把国旗插在门框上。

  父亲临走前告诉我两件事

  1999年春,父亲已经病得很严重,在我陪护的时候,父亲和我聊天,说到两件事:第一件事,他说他实在难以忍受病痛,想要自杀,可是想到这样做,是对已经尽心的家人和子女的不负责,所以决定再痛也要挺着;第二件事,父亲要我们答应他,以后一定要照顾好母亲。

  就在父亲去世前夜,那天轮到我护理。我对父亲说:今晚有事要处理,待明早我再来陪护。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就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最后一刻没能守在父亲身边,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见习记者 李子婴 整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