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床下有个塑料袋 袋里装个男婴!
· 他捡到“国宝”?
· 闹市撞成一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他捡到“国宝”?
专家认为还需进一步鉴定
  “我捡到了国宝!”陈万康是一名无锡籍的考古爱好者,前段时间他在无锡阖闾城遗址附近无意中找到一只硬纹陶器,上面刻印有26个鸟虫篆字“王”字。因为“走遍江南各博物馆,翻遍各专业刊物吴越遗址发掘报告”都从未见过,老陈认为自己捡到了“国宝”。

  老陈捡到的果真是“国宝”么?昨日他带着陶器找到了无锡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

  阖闾遗址给他惊喜

  老陈一直对吴文化情有独钟,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到无锡周边乡村寻古探幽。2008年12月7日,他独自一人去位于无锡马山的阖闾城遗址附近闲逛,没多久就在闾江边捡到一堆夹砂红陶片,其中十三片能拼出一只双耳宽沿釜,基本完整,残缺四分之一。

  正在老陈十分满足的时候,更大的运气笼罩了他。“山脚一线让我欣喜若狂!我找到一只几何纹硬陶罐。罐高13.8cm,最大胸径20cm,口内径10cm,底径12 cm,颈部有双耳,上肩饰一圈菱形纹,下腹饰六道回字纹,中胸刻印一圈二十六个鸟虫篆字。我在阖闾城内外采集硬陶片近千,从未见过整器;走遍江南各博物馆,翻遍各专业刊物吴越遗址发掘报告,都未见出土鸟篆字硬纹陶器——我捡到了国宝!”老陈说。

  专家还要进一步鉴定

  昨天一大早,老陈就带着他的“国宝”找到了无锡文物部门的专家。

  专家看过实物后认为,至今发现的刻有鸟篆“王”字的春秋器物都是青铜器,老陈发现的这件陶器整个工艺比较粗,可以肯定不是铭文。如果“王”字是纹饰说得通,但肯定存有疑点,因为明朝时候的古人也喜欢做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赝品”陶器附庸风雅。

  不过如果这一陶器属实,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接下来他们将邀请上海、浙江方面专门研究春秋战国文物的考古专家来共同参详这一陶器,老陈也将带着陶器样本到上海博物馆去检测。快报记者 陈超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