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山大龙通身白色,全长100米,是一条白色的怪龙,它堪称中华第一大龙,却只有龙头、龙身,没有龙尾。这条龙就是溧水县骆山村的“骆山大龙”。遗憾的是,国家级非遗的骆山大龙由于资金无法到位,今年恐怕舞不成了。
一条没尾巴的“怪龙”
骆山龙是白色的,不像其他地方的舞龙喜欢红绿橙黄的喜庆色彩,白纸糊就的龙,村民们管它叫做“白龙”,最怪的是,这条龙没有龙尾。龙委会成员、村民杨小照告诉记者,骆山大龙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为何只有龙头、龙身?传说,明朝万历年间,骆山村出了一个进士杨培庵,为官很清廉,晚年告老还乡。有一年,开春就雨水不断,一直到六七月份,雨还没停。玉皇大帝查出此系一条小白龙所为,便让张天师去斩杀小白龙,杨培庵恰好经过,小白龙哀求他救命。原来小白龙是胭脂河边一女佣所生,女佣被主人指责伤风败俗,遭遗弃后贫病而死。此后,小白龙每年二月二都要来母亲坟前祭拜,可能是他肚子里的怨气无处发泄,每次来去都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杨培庵怜惜他身世可怜,便代为求情。张天师最终以斩龙尾代之,无尾小白龙被杨培庵带到骆山村,安置在石臼湖中。从此,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传统,祈求天下太平,村里人团结和睦、子孙兴旺。
舞条龙要500号人
“骆山大龙非常大,舞龙队伍也很庞大。每年腊月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八,都是舞龙的日子。”杨小照告诉记者,骆山大龙长100多米,光是龙头就200斤重,得21个人分成三组换着舞;另外还有24节龙身,整个一条龙的舞龙演员要达到250号人;加上参与舞龙活动的比如锣鼓、放炮、提灯以及跳云的群众演员,足足500号人。
杨小照告诉记者,骆山村九成的人家姓杨。也正是这缘故,龙头上最中间的位置,一定安放的都是杨令公、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焦赞、孟良等杨家将人物。
资金不够今年恐要停
虽然骆山大龙已经传了400年,但如今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昨天,“龙委会”会长杨书范很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年骆山大龙恐怕舞不成了。据他表示,每年舞大龙都会遇到资金问题。每舞一次龙需要20~30万的活动经费。由于舞大龙是纯民间行为,每次舞龙村民们都是自掏腰包。“现在村民们不愿意掏钱了,从去年就开始停舞了。今年看来也舞不起来了。”
溧水县负责非遗的樊先生告诉记者,骆山大龙停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舞龙的队伍太庞大,参加舞龙会的人更是多得不得了。“安全也是个问题。”
快报记者 胡玉梅
见习记者 李蓓超
杨家将后人乃扎龙高手
一条大龙8000元
杨家将后人乃扎龙高手
春节前后,高淳、溧水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不过,很多地方都是会舞不会扎。就连赫赫有名的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也不是溧水县骆山村自己扎的,这条非常出名的断尾白龙出自高淳一位老人之手。他叫杨学虎,还是杨家将的后裔,扎龙尤其是龙头前面的戏剧人物,是杨学虎的绝活。杨学虎扎龙有啥诀窍?昨天记者拜访了这位民间高人。
记者赶到的时候,60多岁的杨学虎正在家里忙着制作小戏人呢。这些小戏人都是用普通的泥巴和稻草扎成。看记者好奇,杨学虎向记者演示了小戏人的“诞生”过程:只见他先把稻草用铁丝固定成骨架,“用稻草主要是为了减轻重量,你想想啊,一个龙头上要插四五十个小戏人,全用泥巴来做的话,舞龙头的人就吃不消了。”
“扎龙最难的是龙头,因为龙头要放50多个小戏人。杨学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15天就能扎好全套小戏人,因为扎小戏人最难,也有外地人过来直接买小戏人,一个30元;也有扎整条龙的,一条8000元。”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杨学虎展示他扎的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