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卖报15年 88岁老人昨天“退休”
· 划车者终被逮 物管居然不管
· 翻车轧死人的下桥口
又翻车了
· 逃犯捡来的驾驶证
· 出租车高架上自燃
· 别人帮他灭火 他却躲进被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卖报15年 88岁老人昨天“退休”
曾创下日销快报200份的骄人业绩;已向每个老主顾通报了“退休”决定
  今天清晨,经常路过丰富路和秣陵路十字路口的市民可能会发现,路口那位卖报纸的慈祥的老奶奶不见了。也许熟悉她的市民并不知道,这位老奶奶今年已经88岁高龄,在这个路口卖了15年报纸。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老人决定正式“退休”。

  今天,你就见不到这位老奶奶了

  15年前开始接管报摊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清晨6点前,丁巧英老人就会准时出现在丰富路和秣陵路十字路口,与形形色色的上班族赴一场特殊的“约会”。可能没有人在意她是哪一年开始卖报的,但经常由此经过的市民可能无人不熟悉她那富有“磁性”的吆喝声和慈祥的笑容。“我上中学时就经常在老人摊子上买报纸,我们一天天成长,老人脸上的皱纹却一年年增加。”某公司白领杨先生回忆说,老人每卖一份报纸,都会“露出八颗牙齿”朝顾客善意地笑笑。

  1993年秋天,已经在路口卖报两年的老人的二儿媳终于找到了工作,全家人欣喜之余也为小报摊的去留犯了愁。“还有不少报款没和批销户结算,许多周边订户的报款也收了全年。不能说走就走啊!”全家人商量之后,已经从南京第四毛纺厂退休15年的丁巧英老人“二次就业”,暂时接管了报摊。老人回忆说,自己有退休金,经营报摊不是为生计,只是想信守一份对大家的承诺,“当时我就打算把报摊支撑到年底,没想到这一卖就是15年。”

  不知帮多少人指过路

  “开始几天报纸卖得不多,倒是每天有很多人向我问路。”丁奶奶的老伴过世早,退休在家一直很闷,一下子每天上街与各色人等交流,心情开朗舒畅了许多。为了应付问路的行人,她甚至还专门研究过报摊周围的地形,帮人解了忧,丁奶奶也有了不少成就感,关张报摊的事自然也就无限期搁浅了。

  当然,经营报摊并不轻松。丁奶奶接手报摊没几天,就连续被几个无良假钞骗子买杂志时套走两百多元。“这要卖多少份报纸啊!”丁奶奶那几天偷偷哭了好几回,不过痛定思痛,她鉴别假币的本领很快修炼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往后的十几年,再也没被假币坑过。

  可能大多数读者并不清楚,自己买到手一份完整的报纸送到报摊时都是每叠分开的,每份报纸都要经过多次分插“组装”。分插报纸就差点难倒丁奶奶,“没几天我的手就被磨破了,晚上睡觉钻心的疼,后来找送报员要了几个特质的指套才好了些。”可以说,丁奶奶的卖报技巧是和手上的老茧一起成长的,经意报摊不到一年,她就成了附近有名的卖报强人,2002年更是创过日销快报200份的“骄人业绩”。

  尽管丁奶奶乐此不疲,但四个子女看着日渐苍老的母亲寒暑都在路口卖报,实在按捺不住了。“他们早几年就劝说我 ‘退休’,我觉得身体还行就一直敷衍他们,到今年自己也感觉是有些累了。”丁奶奶经过一番思考,决定2008年年底正式“退休”。

  和每个老主顾打了招呼

  早在一个月前,丁奶奶就和经常买他报纸的老主顾“通报”了自己的“退休决定”,并提前和送报员结清了款项。“我们希望每天见到丁奶奶,但没有不散的宴席啊!”许多老主顾听闻消息也都恋恋不舍。

  “退休了我就让两个退休的儿子陪我逛公园或者聊天。”谈到今后的生活,丁奶奶说,尽管一下子闲下来还不习惯,但已经有充分的计划安排闲暇时间。“没准老人家耐不住寂寞还会复出呢!”听了一位老主顾开的玩笑,丁奶奶笑而不答。

  不管丁奶奶是否“复出”,我们都祝愿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健康快乐。

  快报记者 杨成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