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风云变 战争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国暗战 俄罗斯微笑亮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国暗战 俄罗斯微笑亮剑
  2008年,地区冲突仍然不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俄格冲突和年底的巴以冲突。

  这一年,俄罗斯开始变了,变得更加强势,更加主动。

  8月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俄罗斯随即宣布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显示出解决边境争端的决心和强硬手段,更是给习惯于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西方国家上了一堂课。下半年,由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共同领导的俄罗斯把触角伸向了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俄罗斯的战舰10多年后再次停靠在委内瑞拉和古巴的港口。给了美国一个结结实实的颜色看。

  而以色列,也是困局谋变,以期重振声威。

  大片A B

  时间:2008年8月7日

  主演:俄罗斯 格鲁吉亚

  剧情:对决南奥塞梯

  8月7日晚至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炮击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市,导致12名俄维和士兵死亡,俄方随即对格采取军事行动,千余名当地居民被打死,数万民众被迫逃离家园。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宣布结束军事行动,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六项原则协议。8月26日,俄宣布承认格境内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区独立,美国、法国、德国和北约等对此表示反对。

  看点

  俄美刀光剑影 新冷战逼近?

  就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大国关系而言,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俄美关系波澜突起。从年中的俄格武装冲突到年末的俄委联合军演、俄军舰出访美国“后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无一不使人联想到了当年冷战的阴影。而美国在进入奥巴马时代之后如何处理美俄关系则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这将决定俄美这两个大国在下一步是走向缓和还是走向对抗。

  格鲁吉亚军队8月7日晚对南奥塞梯地区发动突然进攻,随即遭俄军迎头痛击。持续5天的冲突给地缘政治和俄美、俄与欧洲等大国间的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同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此举立即在美欧产生了强烈反响。欧洲一些国家的政界甚至发出了要对俄罗斯制裁,并把俄罗斯开除出八国集团,阻止其参加WTO的威胁。2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达拉斯”号大型执法舰抵达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巴统港。不久之后,在巴统港以北大约290公里,俄罗斯“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和两艘导弹快艇也驶入阿布哈兹的重要港口苏呼米港。黑海局势骤然紧张。

  但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随后则说俄罗斯已准备好作出任何决定,甚至不惜完全与北约断绝关系。他还公开表示,俄罗斯不希望发生新的冷战,但对于这一前景并不害怕。

  其实,这是俄罗斯所作出的一种必然而本能的反应。早在2004年3月,当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等7国正式加入北约之后,北约便将其东扩的目标锁定在最后的几个东欧国家身上,其中就包括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北约将触角延伸到了俄罗斯边境已成不争的事实。2007年1月份,美国向波兰和捷克提出恢复导弹防御合作谈判。美将在波兰设立导弹防御基地。所以这一切已将正在重振国力并已初见成效的俄罗斯逼上了绝境,而格鲁吉亚军队的举动则无疑给俄罗斯提供了以实际行动表达其“话语权”的机会,俄罗斯不愿再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

  为了表示对美国的还击,俄罗斯暂停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实施,威胁要在本国的欧洲地区部署抵御北约的武器,甚至威胁要退出苏美中导条约,重新部署能覆盖西欧的中程导弹。

  不仅如此,年末之际,包括“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在内的俄海军四艘军舰组成的北方舰队舰艇编队抵达委内瑞拉北部港口拉瓜伊拉,与委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紧接着,俄罗斯三艘军舰又驶进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港口。俄军舰在美国“后院”的频繁举动令美国首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欧洲则于此前从自身利益考虑,率先缓和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这使人意识到欧洲并不希望与俄罗斯对抗——因为西欧国家至少有40%的能源依赖于俄罗斯。

  因此,对于2008年俄美关系的演变可从几个方面予以解读:首先,就俄罗斯来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仍然还不能与美国相抗衡,尽管美国眼下深处金融危机之中。冷战对于俄罗斯来说是背负不起的重担,因此俄罗斯主动挑起冷战不太现实。但是,如果西方特别是美国逼得俄罗斯走投无路,触及了其心理“红线”,那么俄罗斯必将作出强烈的反应,2008年俄美紧张就是例证;其次,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后,不断侵蚀俄罗斯的战略领地,不断扩展北约,而在最直接关系到美俄重大战略的格鲁吉亚未来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从此将会变得更加谨慎,希望更加渺茫,因为北约不会超越俄罗斯的“红线”;再者,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问题上,欧洲至少在现阶段不会与美国如出一辙;最后,美国即将进入奥巴马时代,而俄罗斯此时在美国的“后院”频频舞剑,也意在试探奥巴马。奥巴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将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汉平

  编辑手记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这只骆驼还没有瘦死,并且慢慢在变胖变强!此次俄格在南奥塞梯的冲突,是俄罗斯等来的一张好牌。被美国和北约压制多年,俄罗斯频频被踩痛要害,一口怨气无处发作,必定堵得慌。这副牌打下来,虽说伤筋动骨,但是终于长出胸中的一口恶气。

  另外,军舰战机跑到美国后院绕了一圈,让美国感到“后院失火”如坐针毡。

  俄罗斯变了,诚如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系主任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所言:2008,俄罗斯微笑着展示拳脚!他还说:“充满艰辛的一年即将画上句号,在强加给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斗争中,我们基本上是取胜了。这场争斗与其说与上世纪类似,倒不如说更像19世纪或18世纪。我们展示了拳头。但我们也开始展露微笑。我们开始摆脱衰弱和为衰弱复仇的综合征。但最重要的是,在这场博弈中,我们开始掌握主动权,并遵循了新世纪的游戏规则。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将继续高歌猛进,尽管一切将非常之难。”新的一年,我们静待俄罗斯继续出招。

  大片C

  时间:2008年12月27日

  主演:以色列 哈马斯

  剧情:血洗加沙

  以色列战机12月27日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了多处哈马斯目标,造成至少上千人伤亡。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军这次行动谋划已久,在军事、情报、舆论上早已做好准备。据当地观察人士分析,以色列袭击目的并非推翻哈马斯“政权”,而是迫使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真正有效的长期停火协议。

  看点

  鲜血与坟墓

  这是个惨烈的新年

  在2008年年尾收关之际,“轰隆隆”的爆炸声打破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短暂的宁静。短短几天,以色列的空袭已经造成了上千名巴勒斯坦人的伤亡,无数人无家可归,人道危机一触即发。而以色列也频频遭遇到来自巴勒斯坦火箭弹的袭击,造成了人员伤亡。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将注定在鲜血与亲人的坟墓旁度过2009年的新年。

  毫无疑问,以色列政界是出于选举的需要而发动了停火协议到期之后对巴勒斯坦的狂轰滥炸,企图一举消灭或削弱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迫使其重回谈判桌前——这被视为是以色列政府的底限。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这样的做法完完全全是一把“双刃剑”。当以色列在削弱哈马斯的同时,也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因为以色列的空袭行动必将会导致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疯狂报复和国际社会的谴责,巴激进组织甚至会瞄准世界各地的以色列目标作为他们袭击的对象。

  展望2009年,巴以局势难以有丝毫的乐观。首先,以色列在明年2月面临选举,支持率明显落后于极右翼政党的执政联盟与在野的极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的较量中必定会在如何处理巴勒斯坦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当然是走向更加右翼,更加激进,这就意味着巴以局势将更加复杂;其次,遭受了自1967年以来最大伤亡的巴勒斯坦人无疑将会把报复与复仇当作他们当前及今后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这也注定巴以之间不会太平,而以色列人则会在惶恐不安中度过每一天。第三,美国即将进入奥巴马时代,他的中东政策是否完全有别于布什政府,这也使未来的巴以问题充满了变数。此外,以色列的空袭行动还会引起连锁反应,触发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武装组织的反弹。

  而对以色列政府来说,眼下的空袭最终将会使其骑虎难下,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不排除与两年前黎巴嫩爆发冲突之后的战局一样进退不得,而空袭行动对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以及国内安全和经济来说,同样得不偿失。到头来很可能本届政府在选举中遭遇惨败,更右翼、更激进的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巴以重回昔日的对抗与对峙之中。汉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