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25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宣布,明年浙江省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各级领导出国考察经费削减20%。
(12月25日《中国广播网》)
吕省长说此举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也有回应前段时间“清单曝光丑闻”的意思。偶然丢失的清单让出国考察腐败暴露无遗,舆论压力下各地都表态要严管考察经费,有的说要“零增长”,有的说要“严加管理”。
如果出国考察经费真如吕省长所言能够削减20%,这当然是好事,但实现承诺要有合适的环境,就现有的监督环境来看,“减20%经费”却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场数字游戏。
你政府说要“将考察经费削减20%”,可谁知道你是真的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还是仅仅做个姿势。因为纳税人根本无法监督政府的公共财政,无法监督“削减20%”能否得到执行和落实。在公共财政极不透明的制度语境中,出国经费对纳税人而言是一笔糊涂账,所以具体削不削减、削减多少都是官员自己说了算,纳税人只能从官员的表态中看到一个幻象。
“削减20%”的数字化约束听起来是一种很硬的约束,不像常见的“原则上”、“大体上”那样可以任意阐释和伸缩。但“数字化约束”要起到硬约束的效果,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信息必须充分透明,数字必须足够完整,所有相关的数字都必须公开——缺乏这个前提,“数字化约束”就失去了计算的基础。单纯一个“削减20%”或“零增长”,没有其他相关数字作基础,数字就失去了硬约束功能。就像一个方程式,其他信息都是未知数X,只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样全是X的方程叫人怎么去解?大家不知道以前政府每年的出国考察费用是多少,也不知道政府明年的费用具体是多少,财政信息不公开,行政成本不透明,纳税人拿什么去比较,用什么去度量20%,如何判断真削减20%了。神秘的公共财政下,政府承诺的20%削减既不能证实也无从证伪。
这样的数字化约束,很可能只是营造了一种硬约束幻觉而已。对于公众而言,比听到承诺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承诺怎么兑现。他们要亲眼看到20%在财政审批过程中被削减,才会相信政府的承诺。这一点,不知道吕省长想过没有。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