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人”字大旗,奔流到海不复还
· 张治安被诉与“白宫”猫腻有关吗?
· 防“洋跑跑”于未跑是个大考题
· “减20%经费”可能只是数字游戏
· 石化双雄抱团过冬是扩大垄断
· “茅于轼现象”背后的利益红线
· “附条件不起诉”值得一试
· “附条件不起诉”很值得警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茅于轼现象”背后的利益红线
  ■热点纵论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在会上指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每日经济新闻》12月25日)

  茅于轼的“新论”,正如国务院相关专家所言,根本不值得一驳。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如果照茅于轼的说法,西方国家之前曾着力渲染的中国粮食威胁论便不攻自破了,那些担心“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专家学者也早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如果依茅于轼的“只要有市场,一切都可以解决”,如果市场能取代忧患意识,那么国际金融危机根本就不会发生了。

  好了,我们暂且不说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可不可以突破,单是看看茅于轼这些年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的一些言论,到底深藏着什么的利益红线。

  长期以来,茅于轼执着地为绝对市场化摇旗呐喊,并且擅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观点哗众取宠。比如“个税起征点调至8000都低”、“限价房推高房价”、“经济适用房只有毛病没有好处”等等,不一而足,但细细一看,大多围绕着房价在做文章。“语不惊人誓不休”,从一个方面来说,它或许是一种大胆缜密的探试,但一旦过度,也很容易沦为狂妄和不负责的狡辩。

  社会转型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开始形成。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走向平民主义,而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则依附于既得利益集团,充当代言人,为之摇旗呐喊,更有一些知识分子则是摇摆不定。比如在国企改革、股市、房价等问题上,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专家、精英们发表一些代表某些利益集团的观点。种种怪现象的不断发生,加剧了知识精英和民众的紧张关系,专家学者的公信力,一再受到民众的质疑,便成为一种必然。

  本应当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精英们,如果只是俯首听命于既得利益者,而不考虑广大民众利益和国家大局,恐怕就有违先哲斯密的精神,或谓之“有辱师门”了。 (叶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