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一新的苏州圆通美术馆
美术馆内展览的宝物
这两天,家住苏州网师园边上的周阿姨闲下来又有了新去处,阔头巷一座破烂仓库成了博物馆。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破仓库,就是编号为177号的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最近,鉴于古建筑保养费用高企,“认养”的主人准备适当收取门票,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3天拍板修复控保建筑
清洁的石板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厚重梵紫的大门,这就是新近修复的苏州圆通美术馆。“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接触圆通寺是在2006年的10月。”昨日,说起苏州圆通美术馆的修葺过程,馆长高炳鑫记忆犹新。他就是修复这座控保建筑的投资人。
2006年,爱好收藏的高炳鑫在一次闲聊中得知,在网师园旁边有一处面积700平方米、废弃多年的控保建筑。网师园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第二天,高炳鑫就赶到了圆通寺。由于年久失修,寺院里破败不堪。第三天他就和沧浪区政府签订了意向协议。根据协议,由高炳鑫个人出资修葺圆通寺。作为回报,政府允许其拥有该寺一定的使用年限。
圆通寺属于文物,高炳鑫的任务就是按文物部门的规划设计图施工改造。“即使要改动一个窗户上的一个窗格,我都要先打报告报批。”他还特意请来了苏州香山匠人,都是些修复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的好手。高炳鑫累计投入了200多万元。至于使用多少年,他选择了保密。
给政策再修十个都没问题
圆通寺变身为一家私人博物馆,圆通美术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馆中价值过亿的玉猪龙、吴作人真迹和一些在国内外都堪称稀有的高古玉石让参观者叹为观止,两个月内已经接待超过一万多人。
“美术馆没有任何收益,但光每年的接待维护费用就达到了15万。”为了维持正常运行,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向游客收取门票。而对于美术馆的后续发展,高炳鑫有些隐忧。他建议,在民间资本进入控保建筑修复的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可以体现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宽松的政策上。高炳鑫有一个设想,就是通过文物的流转来吸收资金,继续投入修复控保建筑。按《文物法》规定,国家一级文物是不能出售的,但《文物法》对国家一级以下文物在交易领域还是有很多空间的,而且现在还有专门的评估和拍卖机构。“我们可以通过置换的方式把一级文物置换成二级、三级文物,然后再通过拍卖融资,用来修复新的控保建筑。或者以自身的收藏文物与金融机构联手融资变现等,都可以尝试。他表示:“如果政府能从政策层面上认可的话,我再修复十个项目应该没有问题”。
文保社会化须跨四道坎
苏州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尹占群说,苏州市被纳入控制保护范围的古建筑就有33.8万平方米,其中不少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故居、文化遗迹,早在五年前,《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便增设了“鼓励国内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古建筑”的条款,目前全国只有苏州实施了针对控保建筑的《古建筑保护条例》,但道路却一直坎坷。
郑志然,地道的苏州人,自筹资金创办了苏州古建网。他的梦想就是要把苏州的古建筑搬到网络上交易。他说:“近三年来,苏州市用于古建民居保护投入资金每年仅2000万左右,而全市几百处古建筑原居民全部搬迁后进行修复,投资要达几十亿。”
他认为,苏州的古建筑保护要真正走上社会化运行的轨道,还要迈过四道坎:原居民搬迁难、古建筑保护资金缺口大、土地出让金居高不下、古民居交易手续烦。郑志然建议,把古民居保护列入苏州市每年的实事工程,对古民居内的居民,参照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政策实施搬迁。在资金上,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多渠道地吸收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可考虑引进信托投资公司参与古建保护,引入信托投资资金。何寅平 王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