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交通 刘玉琴
报社的同事偶尔会恭维我,说“你是半个交通专家了”,我总是矢口否认:“谈不上,差得太远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从事交通报道几年来,我深知这个领域的专家的分量。某次和一位交通人士闲谈,他回忆道,读大学的时候,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目,因此特别羡慕文科学生。在连续冬雨过后的一个晴朗天气,学校草坪上围坐了许多学生,晒着太阳,悠闲自得,他却埋头在教室里做题目、做实验,忙得昏天黑地。
他描述的这个情景深深打动了我。做交通工程,是那么实在和沉重的活儿,来不得一点虚无缥缈,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没有下过“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功夫,谈什么专家呢?也许你能久病成医,但懂的终究是皮毛而已。
路在那里,桥在那里,站场设施在那里,一个地方交通的好坏是没法藏着掖着的。作为江苏人,我们享用世界一流的高速公路,我们穿行世界顶级的跨江大桥,我们甚至觉得,这已经有点稀松平常了。翻看1996年的新华日报合订本时,我曾惊讶地发现,那时候,在建的沪宁高速公路,三天两头就占据我们报纸的头版头条,那份殊荣,超过后来的任何一项交通工程。不过,当优秀成为习惯,人们不免就看淡了它,甚至求全责备了。
人非草木,这几年的交通条口跑下来,我对铺陈在江苏大地上的交通工程,怀着理解和敬意。我对交通人,怀着善良和美好的心愿。记者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一个便利就是,既可入乎其内,又可出乎其外,用通脱的、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今后有一天,我会不再跑交通,成为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希望那时候,我常常听到和看到的,依然是交通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