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南师大考点内进行考前练习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这几天,南京师范大学的琴房最忙了,每天一大早就有家长和考生来排队等着用琴房。江苏省音乐专业统考面试正在进行中。
“我是学声乐的,大概学了四五个月吧。”一位考生直言不讳。为了上大学,原本该是“童子功”的音乐,也被考生钻起了空子。还有的考生为了顺利过关,居然临时学起了偏门的乐器。看来,艺术的魅力已经为上大学让道。
【考生】
学了四五个月,就来考试了
2009年音乐专业统考的考生人数共有6332人,比2008年增加了9.2%,而考声乐的考生大约有5000多人,器乐的1000多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考生都是报考声乐的,其中半路出家的还不少,时间长的大概有个一两年,短的也就学了几个月。“我学了四五个月。”一位考生告诉记者。“那四五个月就来考了,你有信心吗?”记者问道。“差不多,有自信就行了。反正我之前唱歌也还不错,喜欢K歌。我们学校一共才18个学音乐的,全是考声乐的。”
突击学冷门,希望混过关
在校园里,来自苏北的一位考生还在进行“考前集训”,他的乐器并不常见,像是用几根竹子拼凑起来的。“这叫笙。”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自己的文化成绩并不怎样,想考个像样的学校实在太难了。高三时,老师就建议他考艺术类,算是上大学的捷径。不过,时间很仓促,能来得及吗?
他的心里很矛盾,不过,老师很快给他出了个“绝招”:学个偏门乐器——笙。老师说,“突击学声乐的考生太多,竞争太激烈,要想成功突围,只有选考这种偏门器乐才讨巧。”他说,“这种冷门乐器估计面试官也不是太了解,希望能够蒙混过关吧。”
【评委】
太小看我们的水平了
“哈哈,这位考生也太小看我们评委的水平了。”听说考生剑走偏锋,认为学笙能够蒙混过关,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恩笑了。他说,笙这种乐器是民族乐器,不算冷门。而且,所有参加面试的评委都是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高校专家,水平都很高,而且器乐都是触类旁通,评委一听就能听出水平的高低了。器乐考试中的确会有一些冷门的乐器,如马林巴琴,但评委也能分辨听出演奏者真实的水平。
至于声乐,通过科学训练和突击的,相差很大。“只要一开口,就能听出来了。”王长恩告诉记者,评委都是火眼金睛,有没有学过,到底水平怎样,听一句就能分辨出来了。如果考生没有什么天赋,想把艺考作为上大学的捷径,那其实是走进了“死胡同”。
【家长】
学了艺术,孩子就没休息过
音乐楼上传来铿锵有力的鼓声,随着节奏,吴女士轻轻地打着拍子。“不错,点都到位了。”鼓声停了,吴女士松了口气。不一会儿,女儿从楼上蹦蹦跳跳地下来了,显然,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女孩长得秀气,名字也秀气——周细巧。三年前,文雅的她居然爱上了帅气的架子鼓。用吴女士的话说,“太辛苦了,女儿再也没有好好休息过。”
吴女士说,每天早晨六点不到,女儿就会摸黑起床,在家里练习起来。不过,她敲的不是真正的架子鼓,而是轮胎。要不然,整幢楼的邻居都没法休息。白天上完文化课后,她就得跑到鼓校继续练习。
吴女士说,学艺术得砸钱,虽说也就学了两三年,可已经花了好几万。快报记者 谢静娴
相关新闻
防作弊 伴奏老师现场“屏蔽”
快报讯(通讯员 沈考宣 记者 谢静娴)考生声情并茂地演奏,伴奏的音乐从严实的屏风后传出。2009年音乐统考出了新规,伴奏老师都被屏风挡住,不得和评委见面。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师范大学的考点内。候考区,楼上是考场,两者完全隔开。在二楼的考场外,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拿着金属探测器在考生身前身后各刷一次,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带手机之类的通讯设备、录音笔等进入考场。 每个考场内还安装了两个电子监视器,一个对准考生,另一个对准评委。这样,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实时记录、监督考场内的情况。
除了评委以外,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能进入考试现场。记者只能在监控室内看到考场内的情况。考场内,伴奏老师和评委之间放置了一个屏风。王长恩介绍,这是今年新增的一个“装置”,考生请的伴奏老师一般是业内人士,都是“熟面孔”,不让他们和评委见面,也是为了避免打暗语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