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美国专家提出“热带已经北爬2.5个纬度,全球变暖现象仍在持续”。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受此影响,南京的“亚热带风情”更加浓郁,引种到南京的热带植物也越来越容易成活。
热带北爬了2.5个纬度
今年年初,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布最新一项研究报告说,地球热带正在向两极推进,过去20多年来,热带已经向北向南各推进了至少2.5个纬度,相当于大约280公里。这意味着本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湖南省,其南部一些地区也属于热带区域了。
南京大学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美国的专家可能是从年平均气温上考虑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上。由于全球变暖,各地的年平均气温还在升高,确实有可能出现报告里所说的热带北爬现象,不过,在中国的气候带划分上,还不能搞这样的“一刀切”,不能说推进了2.5个纬度,纬度以南的地区都是热带了。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热带和亚热带一般是以北回归线为分界线,但这一条线恰巧经过南岭山脉一带,由于该地多山脉,地势的高低往往决定气温高低,例如西双版纳和云贵高原就是典型的例子,两个纬度差不多,却分属两个气候带。所以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应该是弯弯曲曲,而不是一条光滑的弧线,具体到城市更需一一研究。
南京“亚热带”味更浓郁
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准确来说,南京本应该属于北亚热带,不过,江苏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兼有,而南京位置比较“尴尬”,正好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边缘地带,而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也许在将来,南京亚热带的味道将更加浓郁。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判断江苏某地是否属于亚热带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该地区可以种植大片的竹林、茶叶以及柑橘。众所周知,能种植这三种植物的,一般是苏州、溧阳包括延伸到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南京种柑橘恐怕还不行。
热带植物不惧冬天
随着南京冬季气温上升,一些本该在南亚热带和热带出现的植物,也尝试性进入南京了,有的还成为成功引入的典范。棕榈科植物被视为热带植物,但随着近十年来,南京气温升高,这种植物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景观道路以及楼盘绿化中了。
南京引入棕榈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园林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曾出现过雪灾以及-8.6℃的低温,但依然苍翠挺拔,不受影响。”
随着棕榈越来越常见,同属棕榈科植物的另外一些植物也“跃跃欲试”了。2002年南京某小区引种了小型的加纳利海枣和华盛顿棕榈,其后陆续引种了银海枣、布迪椰子等品种,鼓楼北极阁广场也栽种银海枣,江宁科技园天印大道也栽种了高大的加纳利海枣。专家说,这些植物比棕榈更不耐寒,比如布迪椰子原产巴西,银海枣原产印度,最低只能耐受0℃,如今看来,这些植物通过一定的保护手段,仍然存活了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京的严冬不那么可怕了。
前期气温高,易形成寒潮
都说全球在变暖,但2008年年初遭遇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年末更是连续遭遇强寒潮的侵袭。南京大学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别看这几波寒潮来势凶猛,似乎天气不是变暖而是变冷,但需要注意的是,寒潮最大的特点就是降温猛烈,如果没有前期气候异常偏暖,降温幅度是达不到寒潮标准的。
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全球变暖的趋势并没有随着寒潮猛烈而改变。当北冰洋的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周围流动,很像“泄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方冷空气,冬季平均每7-10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具体到每一个城市,降温就不太一样。南京由于前期气温比较高,往往降温幅度就比较大,很容易形成寒潮。专家表示,今年接二连三的寒潮影响,一方面与寒潮强度确实比较大有关系,另一方面,冬季基础气温高也是祸首之一。因为当基础气温最高气温为10℃以内的话,基础气温越低,寒潮过后,气温下降幅度越小。
结冰、积雪日数都在降
省气象台专家经过统计发现,近50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南京的冬季结冰日数和积雪日数都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而且,结冰日数的下降幅度比积雪日数要大,结冰日数的减少幅度为2.92天/10年,积雪日数的减少幅度为0.39天/10年。其中,年结冰日数达到60天以上的共有8年,极大值出现在1976年,该年的结冰日数达到了88天,而2007年冬季也就是2007年12月到今年2月的结冰日数有50天,属于结冰日数正常年份。年积雪数达到20天以上的共有4年,极大值同样也出现在1976年,该年的积雪日数达到26天,而2007年冬季南京的积雪日数有19天。
专家另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结冰日和积雪日都下降,但南京近50年来最大积雪深度却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极大值36毫米出现在1983年和2007年,这两年还都不是结冰日数和积雪日数最多的年份。可见,结冰日数和积雪日数受温度的影响更大,积雪深度还要受降雪量等其他因素影响。
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