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喝三天可乐,鸭蛋大结石离奇消失
· 女子爬上万伏高压架讨要“分手费”
· 温宅错叫翁宅20多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温宅错叫翁宅20多年
绫庄巷31号“大宅门”有望正名
 南京市级文保单位绫庄巷31号古民居,被错叫了20多年的“翁同龢故居”,终于有望改名为“温葆琛故居”了!温葆琛和翁同龢都曾经是清代皇帝的老师,但由于20多年前文物普查的时候,工作人员听群众推荐,而造成老宅被张冠李戴。它怎么会被错当成翁同龢故居的?当年参加普查工作的胡季华老人很坦率地承认,“这件事,当年是我搞错了!”

  【当年普查人员】

  “20多年前是我搞错了!”

  今年68岁的老人对这件事,至今心里有个疙瘩,觉得愧疚。

  1982年,南京首次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先由群众推荐到居委会,居委会再报到街道,最后由街道上报到文物普查办公室。”胡季华回忆,在建邺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他,那时候被抽调到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全程参加了这次普查。

  当时群众推荐说绫庄巷31号是翁同龢故居,街道上报的也是这个名称。谁都没有想到,这里会是另外一个帝师——温葆琛的故居。于是,这里就理所当然地以“翁同龢故居”的身份,成为建邺区文保单位(今改属白下区)。后来,胡季华在地方志办公室参加编撰建邺区志,“翁同龢故居”又写进了文物志。

  1985年,胡季华发现,自己可能搞错了绫庄巷31号的主人。“这20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证据。”胡季华认为,从他搜集到的证据来看,自己当年确实搞错了,“这个宅子以前真正的主人应该姓温。”他拿出了最主要的两个证据:一个是清末南京名士卢冀野在《冀野文钞》之“温明叔寿诞”中记载:“温氏宅第在绫庄巷……大门联曰:‘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可知当时门庭之盛。” 胡季华说,温葆琛正是字明叔。另一证据是,《同治上江两县志》中记载,温家原先住太平门外板仓,温葆琛的哥哥先迁到绫庄巷,温葆琛随后也在哥哥家旁边建了新宅,之后温家五代人在此居住。“这些记载中都提到了温葆琛的宅子建在绫庄巷。”胡老说,更何况,温葆琛是南京人,告老还乡建个宅子理所当然 。

  【翁同龢纪念馆】

  没听说他在南京买过宅子

  可是,翁同龢跟南京压根没多少关系,怎么会突然冒出个大宅子呢?

  昨天下午,记者与翁同龢常熟老家的纪念馆取得联系,该馆负责人说,他们没有听说过翁同龢在南京买过宅子。“关于他的事,我们都很关注。翁同龢好像只有应试的时候,短暂居住过南京。”该负责人觉得,绫庄巷这处老房是翁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这幢房子进去,第二进有个圆形拱门,上方写着‘文恭轩’三个字啊。”采访中,仍然有不少人对老宅姓翁深信不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文恭轩”,据了解,翁同龢死后追谥“文恭”。

  “这三个字,我普查的时候根本没有。”胡季华说,一定是后来有人根据“翁同龢故居”的说法,题了“文恭轩”。

  【文物部门】

  证实后将还历史真面目

  “2006年,考虑到这个建筑的重要性,被列入了市级文保单位,不过,用的名字是:绫庄巷31号古民居,而不是翁同龢故居。”南京市白下区文化局的李科长说,现在正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这次普查非常细致,这个百年老宅自然也是普查范围之内。

  而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经过核实和求证,这个百年老宅确实是温保琛的故居,那肯定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给予公布,“不过,如果翁同龢也确实在这里居住过,我们就要说是温葆琛和翁同龢故居。”第三次文物普查就是要还文物的本来面目,“当初错了不要紧,改正过来就好了。”

  快报记者 胡玉梅 孙兰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