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谢静娴)在学校里,要想获得各类资助金,每年得干满20个小时的义务工作,同样,即便是参加奖学金的评选也得有这样的“工作经历”。昨天,南京理工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启动了义务工作制,这种做法在江苏高校中还是首次。
据了解,每位在校学生都会拿到一本蓝色的小本子——《学生义务工作登记册》。四年内,他们得把这个本子全部填满。小册子上写着:“学生每年必须参加至少20小时的义务工作,其中每个月至少一次、每次不超过2小时。”而且,每次做完义工都必须留下单位的电话,学校每学年还会审核一次。
“在国外,做义工是非常普遍的事。”南理工学生处副处长宗文干介绍,学校这么做,主要是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为了真正将这项新政推行下去,学校规定,学生如果申请下一年的资助,必须得干满20个小时的义工,而学生如果申请评奖学金,这本小册子记载的义工工作情况也将列入考核中。
“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帮忙,就算做了义工呢?”不少学生对“义工”的概念搞不太清楚,而且,全校有1.5万学生,哪来那么多义工可以做呢?宗文干解释,这些工作主要由学校来安排,如打扫卫生、图书馆管理、值班等。此外,学校还将和提供资助的企业进行联系,让他们提供一些义工工作。如果年级或者班级集体工作,学校也会认同。但如果是个人单独去找的工作,学校就比较难考核,所以也不赞同这种方式。
虽说学校这项新政带点“强制”的味儿,可学生们普遍都能接受。“很愿意啊。”一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拿到资助金,有国家、学校、还有企业的。但是,他觉得贫困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做这样的义工工作,也能让他保持一份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