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2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
3上一版  
PDF 版
· 着眼于人的发展 才是可持续的
· 30年流行语录
· 抖去一身煤灰,一个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抖去一身煤灰,一个老
  相依,绿色宜居城市——如果说这是徐州,或许会引发一片惊愕。因为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徐州还是那个包裹在煤灰与粉尘里的城市,俗话说“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白天喝不够,晚上再来补”,似乎怎么也难跟“绿色”搭上边。然而,随着绚烂的巨变,今天的徐州人会自豪地告诉你:“以前看黑烟,现在看蓝天!”

  这个老工业基地、资源消耗型的内陆城市,正在进行“黑能源”到“绿能源”的华丽转身。日前,快报记者走访徐州的大街小巷,寻找这一变化的脉络与精髓……

  山水

  还景于民,公园免费逛

  还有二十几天就要生了,早饭后孟莉挺着个大肚子,跟老公在云龙公园里悠闲地散着步。走到水上长廊时,身边的湖面上忽然漾开一大圈水花,“是鱼!”有人轻声叫起来,夫妻俩开心地笑了……

  孟莉是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家就住在离云龙公园不远的和平路延长段。今年10月1日,云龙公园重修改造后免费开放,对孟莉来说,这片绿地美景简直就是为她开的,走路几分钟就到,“没事儿就来溜达,呼吸新鲜空气对孩子好。”

  云龙公园是徐州建设较早、规模较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尽管位于市区繁华地段,但以前只是一个“圈起来”的景观而已,买票进去的人并不多。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自己还是小时候学校春游才去过,“倒不是心疼那5块钱门票,只是心里不舒服,也想不起来去。”

  2007年9月,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云龙公园实施“敞门工程”,还景于民,免费向市民开放。经过一年改造,拆除了所有的大门,从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园区,并清挖了沉积多年的淤泥,整修和复建了有历史和景观价值的水榭长廊、燕子楼、盆景园、马鞍桥等景点。特别是为了便于市民休闲、健身,还增加了林荫活动广场。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徐州市中心的开阔绿地,市民们不光喜爱这里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从这里能看到云龙山!“你看,多美啊!”细心的人还发现,有了这片绿地,就连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原来吃完晚饭就在家看电视,现在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特别是到了周末,这里更加热闹。

  “这是市委、市政府给咱老百姓造的福!”公园的保安陈新建、胡立喜站在一个入口处执勤,任务是阻止车辆、宠物进入,提醒人们不要践踏草坪等。原本都以为免费开放后秩序肯定不尽如人意,可没想到他们并不需要多费口舌,徐州人对这片绿地的爱护出乎意料,只要有一个人踏上草坪,立马会有一群人上来劝阻,“这是让你欣赏的,不能踩!”

  显山露水,造天然氧吧

  眼下,“免费开放”正逐步成为徐州公园景区的主流。不过,平时自家人到公园散步是挺好的,如果来了客人,徐州人非带你去不可的地方,一定是云龙湖。到了这儿,客人被激发出赞叹声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此刻徐州人的自豪感也会百分之百地跟着被激发出来。

  沿着长堤、绿地、垂柳,饱览微波潋滟,乍一看,凡是去过杭州的人很容易会生出一种错觉:这里的“感觉”太像西湖了。不过微妙之处就在于,两湖越看就越能端详出不同来,徐州楚汉文化和杭州吴越文化毕竟在骨子里就不一样。有人说,西湖浓妆,云龙湖淡抹;西湖幽深,云龙湖坦荡……至于你怎么看,全凭你自己的感受,徐州人自己平时并不去想这么多,对他们而言,云龙湖、云龙山,就是这个城市的绿肺,是他们的身边湖、身边山。遇到开心的事,一家人到湖边围坐在草地上,放声欢腾;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到湖边静静心……当然,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最大的魅力就是“浪漫”,谈恋爱在这里,拍婚纱照还要在这里。在广东一家广电企业工作的徐州情侣卜凡瑶和张燕,特地请假回来到云龙湖边拍婚纱照,他们说,“在广州市区找不到这么漂亮的景色……”

  对65岁的秦宝贤和63岁的蔡广荣老两口而言,则是另一种平淡的“浪漫”。每天早上,老秦都要踩着三轮车把老伴带到湖边,一年多前,老伴患了脑溢血,生活很难自理,为了促进康复,每天老两口都要雷打不动地来到云龙湖边呼吸新鲜空气,从他们居住的段南小区到这里差不多20分钟。

  老秦一边帮老伴掖了掖腿上的毛毯,一边向记者介绍云龙湖,“湖边原来没有这么多草坪的,都是菜地。你再看那边,原来都是矮矮的民房、杂货店、违章搭建的餐厅,把好好的一个湖给糟蹋了,那个水也浑得很……”

  老秦描述的这些,都随着徐州市大规模的“显山露水”工程而逐步消逝。2003年以来,徐州市先后投资5亿多元,改造了云龙湖景区北面的500多亩菜地,搬迁拆除了杂乱无章的店铺和违章建筑,铺设了11公里环湖截污管道,兴建了滨湖绿地、市民广场,种植了十里杏花、五百亩荷塘……目前,云龙湖水体已接近二类水质,远远高于城市景观水四类的标准。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众多候鸟,野鸭戏水、白鹭纷飞成为云龙湖边常年上演的生态景象。

  今年11月15日,省建设厅公布了2008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获奖名单,全省共有9个项目获奖,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小南湖景观改造位列其中。

  黄河故道,14里欢腾重现

  历史上,徐州的特殊地位通常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只需两句话就够了:“故黄河穿城过,大运河傍城流。”然而,沧海桑田,1855年黄河北徙,自此河道渐衰。而到了今天,14里长的黄河故道重新焕发青春,像一条弧形的玉带,将徐州市区拦腰束起。2007年以来,徐州市政府投入1.86亿元进一步完善故黄河风光带生态建设,实施清淤、亮化、美化,配套建设文化景点。沿岸楼房林立,花坛长廊相连。特别是在晚间,堤岸沿线的彩灯星光绵延,真像是“银河落九天”。

  徐州市十三中一位73岁的高级教师不愿说姓名,坚持要以“一位普通市民”的身份跟记者说一说这条故道的昨天和今天。“你现在坐的地方原来可是烂泥地,一到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河里的臭味熏得你捏住鼻子都不行。七八年前政府清过一次淤,但是不彻底,这几年力度更大,还逐步采用了机械化方式,河床水质治理得很见效,两边的景观也改造了。”老人家住在永安街,骑车过来十分钟,和一帮老友经常在这里散步叙旧,“咱对大事不了解,不过有一点敢说两句:政府究竟怎样才算亲民爱民?这些就能算。”

  而大运河留下的一个“死港”,如今也同样成功化身为秀丽大方的九龙湖公园。这里原来是煤沙码头,臭气熏天,尘土飞扬,被称为北区的“龙须沟”。市政府投资4200万元进行了彻底的综合整治,建成了九龙湖这一北区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开放式公园,北区水系完全贯通,死水变活水、污水变清水。

  梳理空间,给城市透透气

  徐州的变化,还在于城区化工企业厂房上的一个个“拆”字。走在纺织中路上,徐州纺织厂等大企业全都在这里,一个“拆”字,意味着它们已在别处另觅新家。

  在徐州,城区多家工业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和整治。这些原本占据了黄金地段的企业退出后,市民们原本都认为,政府无非是想“多卖点土地盖房子”,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众多老工业企业搬迁后,不做别的,就做绿地。

  “政府拿钱出来搬迁,然后再拿钱出来做环境。”在市中心彭城广场的喷泉边,当了几十年企业会计的老徐州陈国志形容得很形象,“这个城市原来太紧了,给它松动松动,大家都能透透气。”

  老陈的话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术语”来说,就叫“空间梳理计划”。它可是个系统工程,实际举措远不止一个“建绿地”。

  2007年,徐州市投资127亿元实施了以“一区一山、两湖一圈”为重点的五大工程,包括新城建设、山水亮丽、道路畅通、商贸繁荣、环境提升等60个城建重点项目。同时,特别注重绿化增量。2007年,全市“增绿”150 .16 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7公顷,“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块游园绿地”。2008年,市政府又下发了当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投入204亿元,实施以“一区一圈”“两湖两山”“三房四河”“五路六园”为重点的六大类100个项目。

  一揽子重点工程的完成,使得徐州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秀丽风姿。“显山露水、还绿于民”,已不再仅仅是政府文件中才用的词句,而是普通市民都很熟悉并认同的话,以至于在很多楼盘的销售中,最青睐的广告语就是“在××广场对面”“离××公园十分钟”,因为开发商知道,这个最管用。

  对一些外来投资企业而言,看重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还绿于民”,这让他们不只盯着一个“利”字,还有一个“情”字。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不由得越来越深,渐渐地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徐州人。中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州中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仕岩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北京来徐州时间并不长,特别喜爱这里的云龙湖,为它写下了不止一首诗:“信步到湖边,由西往东极目远眺,水天相连,云雾如同中国画画家笔下的水墨,清纯而秀丽,一叶小舟从水天相连的缝中划出,如画中点睛之笔,妙不可言……城市中有此湖光山色的能有几处?”

  污染源刚走,蓝天立马来

  如果绿地有了、山和水也有了,空气还是灰蒙蒙的,顶多也就算个“面子工程”。但是徐州的生态建设从“面子”做到“里子”,把影响市区大气环境的污

  染源该迁就迁,一个不留!

  曾经有个说法让徐州人很惭愧,说是来这里出差得多带一双皮鞋,因为灰尘太大,半天就能把“亮锃锃”变成“灰扑扑”。想想这也不奇怪,水泥一直是徐州传统产业之一,粉尘排放量占到工业企业粉尘排放总量的95%以上,是影响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这就是突破口!自2004年以来,徐州分期分批关停52家水泥企业。其中,位于市区的9家水泥企业全部关闭,特别是将市民深恶痛绝的市区“东霸天”——徐州第二水泥厂关闭,骤然提升了城区东部的生态环境。而且,随着该企业的关闭,周边土地价格3个月内升值近两倍,区域内房地产业也被带动起来。2007年,徐州又继续关停了13家水泥立窑生产线,全市水泥企业已由2003年底的99家,减少到现有的34家。

  按照规划,市区二环以内工业企业全部迁出,三环以内化工、水泥、造纸等行业外迁。目前,在老城区已完成二环路以内的工业发展严格限制区140家污染企业的搬迁,正实施三环路以内的工业发展限制区工业企业的整体搬迁。

  这样的大动作,究竟有没有效果?徐州市民亲身感受到的最大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蓝天”明显多了,一个内陆资源消耗型城市,变成了“煤城不燃煤、市区无黑烟”的好地方。不妨看一下最直接的“蓝天数据”:根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徐州市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和优于II级的天数达158天,所占比例为86.8%,比去年同期多11天;再看看近几年,徐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现连续攀升的趋势: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2003年为109天,2004年为220天,2005年跃升至310天,2006年为311天,2007年达到31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保持3年半时间超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80%的要求,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

  第二个不同的感受是,就连下的雨都明显增多了。徐州是北方型城市,雨水向来不多,然而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雨水明显比以前丰沛,格外滋润。“这绝对不全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而是跟空气质量的改变有关。”当地一位公务员说,他虽然不是专家,但几乎可以肯定是这个缘故。

  修复塌陷,施罗德“怦然心动”

  在九里湖正在建设的时代大道上,来自安徽的民工小倪正在仔仔细细地铺地砖,不时动手调一调基准线。他所忙碌的位置,也是不久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刚刚到过的地方。正是在这里,施罗德被眼前的湿地美景深深打动,“没想到中国政府这么重视生态保护!”

  施罗德虽然是第一次来徐州,但徐州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到中国看到的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他说,徐州致力于发展经济,同时到处绿水青山、花草如茵,堪称生态城市典范。

  施罗德是有感而发。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徐州的九里区一样,都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塌陷地,然而前者基本上是开采完了再修复生态,他没想到的是,徐州在开采量还十分富裕的时候,就已经着手生态修复了,“中国政府是有远见的!”

  徐州的煤炭开采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年产量约2500万吨,占全省的93%,然而煤炭开采造成了34.5万亩的土地塌陷,迫使村镇搬迁、粮田废弃、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复垦煤矿塌陷地,重建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并于2007年重点对紧邻主城区北部的九里区采煤矿塌陷地进行改造,建成了总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很快就提升了市区北部环境质量,周遍地价、房价迅速上升,并形成了徐州“南有云龙湖、北有九里湖”的城市生态格局。

  曹新平:生态出幸福指数

  市长专访

  曹新平:生态出幸福指数

  生态不出GDP,为何还要这般大投入?徐州市长曹新平十分干脆地回答:“生态出幸福指数啊!”

  “生态又是居住环境、生存环境,它和群众的幸福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曹新平说,搞好了生态环境,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跟着提升,“例如,我们光是免费开放了一个云龙公园,就改变了周边十万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绿地和广场还有很多,有些甚至是在‘悄悄地’地改变着周围的生态,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包括我都改变了,晚上处理完工作后,习惯性地要出去走一走,散散步,经常碰到一些局长们,还经常有群众拉着我的手,跟我聊一些事……”

  在徐州,“显山露水、还绿于民”绝不是政府文件中才用的词句,而是普通市民都很熟知并认同的话,以至于在很多楼盘的销售中,最青睐的广告语就是“在××广场对面”“离××公园十分钟”,因为开发商知道,这个最管用。

  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不期盼金山银山,然而徐州这个老工业基地,人们还更加渴望有绿水青山。“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要理性地发展。”曹新平认为,生态环境的不可逆性很明显,破坏以后要想完全回到原来状况是非常难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要严格确定并履行科学发展的思路。徐州对九里区煤矿开采塌陷地的提前修复,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环境。

  记者在徐州采访时,一位市民笑言,现在徐州人喜欢树、草地,更喜欢碧波荡漾的湖水。原来有一个云龙湖,但是还不够,新城区又在大龙口水库的基础上改造出一个水天一色、靓丽别致的大龙湖。众多开发企业闻风而至,对大龙湖地块跃跃欲试,结果无一例外都被“卡住”,曹新平的态度十分坚决:“不卖!好山好水共同分享,留给人民。”如今,这里建成了多个市民广场和生态湿地,成为徐州人日常特别是周末假日休闲的首选地,外地的亲戚也经常来“生态理疗”,新城的“人气”也得到了提升。对此,曹新平特别欣慰,他说自己心目中的徐州,应该是一个“南秀北雄,山水相依”的绿色城市。

  而一些原本脏乱差的老小区,也一个接一个地“大变脸”,不用百姓花一分钱,全部由政府拿钱出来整治,目前全市的老小区已完成了工程总量的95%以上。在整治过程中,除了要强化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添加人性化设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种树,增加小区绿化量。曹新平说,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全体市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这样一个绿色城市,在出幸福指数的同时,说到底也能出GDP。因为,“生态又是投资环境的必备条件!”曹新平说,徐州市委、市政府有一个非常牢固的发展理念,即“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

  借着打造城市生态这个契机,徐州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顺利推进了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很多人都觉得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却没发现生态原来也会产生极佳的“招牌效应”。

  “近年来我们这里引进了大批的欧美项目,有很多欧美企业都是来到徐州后,实地看了我们的环境才决定来投资的!”曹新平说,有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徐州的“绿色”让很多人改变了看法。不久前曹新平一行赴德国洽谈一个合作项目,施罗德专门从英国伦敦飞回德国,直奔酒店与他们会面,他对中国一个市长如此热情,让身边人很不解。施罗德在随后的发言中说,这无关礼节,而是一种感情,“上次我在徐州,中国政府对生态的重视程度让我吃惊和钦佩!”

  在今年11月底省相关部门的一项统计中,并不出名的徐州经济开发区,在全省130多家省级开发区到账外资排名中,从2005年上半年的第45名上升到2007年的第15名,再前移至今年上半年的第8位,成为3年来“进位”最快的开发区。这样一种奇迹般的跃升速度,除了靠一系列硬本领、真本领外,再有就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好生态引来好产业,开发区内的江苏中能硅业公司生产的多晶硅是光伏上游原料,一吨最高能卖300多万元。目前该公司已握有6-8年的长期订单,价值高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到明年年底,年产能将达1.5万吨,世界排名第二;2012年产能将达5万吨,届时徐州将跃升“世界新硅都”,实现“黑能源”到“绿能源”的华丽转身!

  曹新平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经得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

  ■市民陈国志:政府拿钱出来搬迁,然后再拿钱出来做环境

  ■施罗德赞叹:徐州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市长曹新平:生态出幸福指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