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小学生为环保 设计新型垃圾箱
· 相隔30年,年货账单相差74倍
· 学生制创意广告:一杯咖啡喝出“相对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相隔30年,年货账单相差74倍
 拨号式电话机、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经常要上发条的台钟、大哥大、各种票证……这些见证了百姓生活巨大变化的老物件也许在你的身边早已消失不见了,不过从今天开始到2009年1月20日,在南京市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上,这些东西又会重新展现在你的面前,也许从中你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像、自己的生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30年,相差74倍的年货账单

  一组老照片、一块“钟山牌”手表、两本时隔30年的账本……昨天,施顺才一家提供的家庭记忆让很多前来先睹为快的市民感慨万分,“你看那时候住的,再看看现在他们家的房子。”30多年前的一张黑白照片上,施顺才的妻子搂着两个孩子坐在自家床沿上,背景显示家里又小又挤;1992年,施顺才全家在即将拆迁的房屋前合影,背后的房子又破又旧;而近期的照片上,则是大不一样了,家里铺着地板、各种现代化的家具一应俱全,家里干净透亮……前后30年的变化不言而喻。

  一张张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反映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两本相隔30年的账本放在一起,对比更加鲜明,1978年的账本和2007年的账本都翻到了大年三十那一天:30年前施顺才一家花了23元置办年货,主要是用来买吃的;30年后的账本上显示,年三十买年货用了1705.40元,是1978年的74倍,年三十过后的几天里,每天的花销也都在几百元上下。

  卖掉金耳环买钟山表

  1978年,施顺才一家的月收入不过70元,但在1981年,施顺才花了30元给小女儿买了块钟山表,兴奋的小女儿特地跑到照相馆留影,还把戴了手表的手腕伸到镜头前,好像一个手表模特儿,这张照片和已经停止不走的钟山表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那时候有块钟山表可是不得了,至少要一个月工资,还得凭票,找人才能买到呢!”钟山表在那个时代就是时髦的象征,40多岁的谢女士看到这块表还想起了自己母亲的一件趣事,“我妈也赶时髦呢,但是没钱买,就把自己的金耳环给卖掉了,然后买了一块钟山表。”

  看到钟山表,人们也想起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京年轻人结婚流行“三转一响一喀嚓”,“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指收音机,“一喀嚓”则是指“海鸥”牌照相机,钟山表、三洋收音机和“海鸥”照相机,如今都成了见证南京发展的展品。

  东北汉子最爱收藏“破烂”

  在本次成就展中,老城南印象陈列馆馆长高松“贡献”了自己的很多宝贝,老式电话座机、大哥大、传呼机、搪瓷大茶盘、铜脚炉、老文具盒……42岁的高松不是南京人,这些东西都是哪儿来的呢?“这都是我14年里淘来的。”东北人高松1994年考到河海大学读研后,就爱上了南京,并沉醉于收集老物件,一直到现在,收集的脚步还没有停止。

  这次展出的东西只是高松收藏的一小部分,十多年来,他已经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万多件,什么都有,老门窗、老门牌、老罐子坛子……“我收集的看起来是不值钱的‘破烂玩意儿’,但都是记忆啊,我收藏的就是记忆!”如今高松的宝贝们都放在老城南印象陈列馆里,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去看。

  提醒

  成就展正在展出

  南京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展览面积1500多平方米,展出了800多幅照片,以及10多组图表、数字等。此外,还展出了从市民群众中征集的150多件实物,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证,南京市的老地图、老门牌,老式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南京市改革开放30年来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时间:2008年12月16日—2009年1月20日。每天9:00—17:00,16:30停止入场。地点: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应天大街388号)

  快报记者 陈英/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