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警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警报
  12月13日上午10点,凄厉的警报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71年前的这一天,南京沦陷,在随后的6个星期中,30万手无寸铁的同胞惨遭日军屠杀。

  呜咽的哀鸣声中,幸存者的泪水无声地流下,“我和儿子、孙子都交待了,祖祖辈辈都不能忘记这个日子。”街头,市民神色凝重,仿佛在回应老人:我们没有忘记。

  警报声中,泪长流

  10:00,凄厉的警报声响起。

  默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一片静寂,有人在默默地垂泪。“伯伯,我来了,你最喜欢的二丫头来了。”杨老太太对着那堵黑色的灾难墙遥遥地鞠躬。

  “你别急,别急,刚出院,不能着急。”73岁的幸存者陶承义肩膀不停地颤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伴怕他太过悲痛,小心劝说,但她自己也拿出纸巾擦起泪来。“那年我才一岁。我家包括我父亲,有3个亲戚死于日军大屠杀。每年12月13号我都要来,要不然我这里难受。”老人指着自己的心脏,“不来心里堵得慌啊。我和儿子、孙子都交待了,祖祖辈辈都不能忘记这个日子。”

  10:25,和平钟敲响,数千羽鸽子振翅飞向蓝天,96岁的吴秀兰抬头望去。早晨7点,女儿就帮她穿好衣服,因为老人交待过,无论如何每年的12月13日,一定要到江东门纪念馆来看“小桂云”和“小五九子”,她们俩的冤魂在这里安息。

  悼念集会结束后,很多人都来到悼念广场为30万遇难同胞献花,翠绿的松柏前,一枝枝散发着花香的黄菊寄托着大家深深的哀思。

  悼念广场上,有一条刻有大屠杀幸存者名字、性别、脚印的“铜板路”。细心的悼念者发现,有个脚印只有四个脚趾头,还有个脚印只有一只脚。讲解员介绍,这些都是日军残害中国同胞的铁证,少一个脚趾的是幸存者周文彬老人的脚印,“当时他只有1岁,睡在摇篮里头,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一个脚趾头。”不少参观者踩着幸存者的脚印一步步走过这条路,一个参观者告诉记者,走在上面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哭墙前,泣诉亲人的思念

  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刻着约1万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名字。“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段血泪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昨天,一个大大的“奠”字嵌在哭墙上,一些手持鲜花的幸存者前来祭奠自己的亲人。“四叔,我来看你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向远松老人告诉记者,他的四叔当年被日军杀害,尸体不知被抛到什么地方了,这么多年来,他们只能在家里祭拜。“如今四叔的名字被刻在了‘哭墙’上,这不仅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祭拜他,也让四叔有了安身之所。”向远松说。说着,他又轻轻用手抚摸着另一个名字——“麻脸哥哥”,擦了一下又一下,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他哽咽道:“这是我的哥哥,其实他是有名字的,叫向远高……因为脸上有很多麻子,所以大家都叫他麻脸哥哥,他也是被日本兵杀害的,我是亲眼看到的,下面用火烧,上面用机关枪扫……很惨。”老人抹起了眼泪。

  工作人员,为冤魂守灵一夜

  与参观者、幸存者不一样,在这里工作的人“以守灵一夜”寄托着他们的哀思。

  “我们作为工作者,不仅心情而且心理上也更显得沉重,这些都是冤魂啊。”朱成山馆长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更应承担这种责任。他告诉记者,昨天的集会悼念模式是他提出来的,包括拉警报,放和平鸽等,“这些都是为了和平,但又让世人不忘历史。”

  据介绍,南京全市试鸣防空警报试鸣顺序为:10:00至10:03,10:18至10:21,鸣放预先警报;10:06至10:09,10:24至10:27,鸣放空袭警报;10:12至10:15,10:30至10:33,鸣放解除警报。据介绍,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连续3次为一个周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连续15次为一个周期;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为一个周期。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胡玉梅

  一场没有掌声的演出

  话剧《沦陷》搬上江东门纪念馆广场,台上流泪演,台下流泪看

  “这是发生在1937年12月的事情。

  这个月里,一个国家的首都,就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沦陷了……

  这个城市里只剩下一群无路可逃的人民。

  于是他们无助地目睹着这发生的一切:城市被焚烧,文明被践踏,生命被屠戮……”

  ——《沦陷》台词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舞台,脚下躺着的是30万冤魂。昨天,话剧《沦陷》第一次走出剧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集会现场演出。从头至尾,上千名观众没有一个中途离场,没有掌声,只有一张张被泪水模糊的脸。

  坚持每年12月13日演出

  从2006年《沦陷》诞生,南京市话剧团的目标就是每年12月13日都要演出一场,以唤起人们对苦难日的铭记。“今年,我们想换一种方式,希望在拉响警报之后,能在纪念馆的广场上演出。”南京市话剧团团长颜钢告诉记者,为了抓住观众,原本长达2个多小时的《沦陷》,被压缩成66分钟。 “删去的是大段对白,我们直接用主持词来串连。”场景也有所改变。原来舞台上用的很多布景都不要了,直接用纪念馆现成的景观。脚下是躺着30万亡灵的冤魂,身后是扭曲痛苦的浮雕像,这些是剧场的舞台效果所达不到的,人们一看就会产生心灵震撼。

  台上演员哭,台下观众哭

  史家本是一个普通的南京家庭,哥哥史孝庭是位传教士、弟弟史孝堂是国民党高级军官。但是战争打乱了原本的平静,每个人的命运都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为了活命,弟弟当了汉奸;为了救助其他无辜的妇女,弟媳当了慰安妇……在国破家亡面前,所有人终于觉醒,能拯救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不是上帝,是“起来与侵略者抗争,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沦陷》是国内首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话剧作品,它没有像其他影视作品那样进行全景式描述,复制“苦难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家庭之祸反映了城市之灾、国家之伤。

  演出过程中,演员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而台下也不时响起啜泣声。“每天都有妇女被强奸,年龄大一点的,每天平均要被强奸10~20次,漂亮的要被强奸40次。”舞台上,修女玛利亚读到日军暴行的罪证时,演员就哽咽了,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来。很多年轻观众看到这里不禁发出“啊”的惊叹声。一位老太太泪流满面,看到日军残杀中国平民,自语道:“他们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演到中国人被残杀、中国妇女被蹂躏的情节时,观众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一些女孩把头别过去,不敢看舞台。市民李先生说:“感觉有东西哽在心里,好多次都忍不住哭,看到国军士兵被日本人屠杀的时候,感觉一下子成了亡国奴。”

  幸存者不敢看

  为了让观众观看方便,南京市话剧团特意借了500张小凳子,但演出开始后,整个祭奠广场都是人,凳子根本不够坐。人们见缝插针,只要能站人的地方都挤满了人。66分钟的戏,上千号观众就这么站着看完了。

  吴秀兰老人是观众,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演出结束后,记者发现,吴秀兰的脸被毯子遮着,她的女儿解释:“那段历史太悲惨了,我妈妈看到舞台上的演出就受不了,不敢看,往事不堪回首啊。”建邺电大的彭同学诉记者,以前只知道有“大屠杀”,知道有30万死难同胞,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那段悲惨的历史。“听到舞台上机关枪扫射的声音,我都害怕,不敢看;尤其是那么多妇女被强奸,被抓去做慰安妇,实在看不下去。戏里面,有很多年轻的女孩,她们肯定和我们一样,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但被日本兵强奸了,真的不敢想象……”

  快报记者 胡玉梅 毛丽萍 孙兰兰

  大学生重演世纪审判

  60年前,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国际审判,犯下滔天罪行的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昨天,南京审计学院政法专业的16名学生各扮角色,还原了远东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元凶松井石根的历史性审判。40分钟的表演将观者带入了60年前那个庄严的法庭。

  法庭布置接近真实

  在审判席的外侧挂着蓝底白字的牌子:上面用中英文写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个法庭虽是模拟的,可布置也是十分精心,同学们说,要力争接近真实。为了准备此次表演,这群大学生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起先他们请教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找到了当年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松井石根的原始材料,他们对材料进行了整合修改,成为这次表演的脚本。

  还原审判法庭

  “请安静!辩方律师入庭,请检察官入席,请法官入席。”模拟法庭上,“执行官”洪亮的声音响起。全场顿时安静下来,五名身着笔挺西服的“法官”依次走入法官席坐定,被告“松井石根”则穿着战犯服由国际法警押至被告席坐下。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战犯、律师、检察官、证人,激辩声回荡在这个模拟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震撼人心,悬念迭出。

  一番唇枪舌剑后,在如山的铁证下,“法官”最终宣布:“松井石根出兵中国,同时参加对中国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在其作战期间,纵容部下肆意抢劫破坏财产,对平民实施有计划的屠杀和抢劫、强奸等暴行。综上结论,被告松井石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你绞刑。”“法官”的话洪亮有力、掷地有声。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扮演松井石根的南京审计学院大二学生严俊说:”这个模拟法庭我们已经排练了无数次,但是每一次排练我们的内心都十分激动,每一次排练我们都一样认真。因为我们认为,驳倒战犯和他们的辩护律师,便是驳倒了当代日本右翼势力!”

  展示南京大屠杀证物

  在昨天的南京大屠杀学术年会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展示了日本名古屋大东仁先生向纪念馆捐赠的南京大屠杀证物。

  其中包括一张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团长谷寿夫在1938年1月从南京寄给东京友人的明信片。信中说:“我即将转任‘中部防卫司令官’,1月份就要前往大阪。”

  另外还有两份当年日本国内出版的报纸——《读卖新闻》,出版日期分别为1937年12月10日和12月19日。此外还有一本《华北事变画报》内有侵华日军的资料照片及日军空袭天津时的航拍照片。

  快报记者 解璐

  特殊的舞台,让《沦陷》更加震撼人心

  快报记者 唐伟超 赵杰 顾炜 摄

  很多观众流着泪看完了演出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同学们的表演将观者带入了60年前的那个法庭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