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孟小冬再也不愿意被梅兰芳金屋藏娇
· 国资委副主任上来就扔给周子敬一个烫手山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孟小冬再也不愿意被梅兰芳金屋藏娇
  长久以来,孟小冬这个名字,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已不单单是一代红伶,一介名优,而是一个在旧时代受封建遗毒侵害、历经坎坷的悲惨女人。很多人为她两次为人妾、一生无后而掬同情之泪。于是,无论何时提及孟小冬,总绕不过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梅兰芳。本书还原历史,廓清真相,再现当年被风传一时的梅孟之恋,讲述那段已经远去的恩怨情仇。

  [上期回顾]

  1927年,梅兰芳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他春风得意,新婚燕尔,身边有佳人相伴;在艺术上,四大名旦的称谓逐渐被叫响,而且开始深入人心。然而下半年,他却被卷入一场血案之中,给他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他和孟小冬的关系。

  孟小冬赌气重登台

  也许是为了及时挽回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也为了给自己的家庭一个交代,血案之后,梅兰芳很少回他和孟小冬的爱巢了。

  1928年初,天津《北洋画报》突然刊发这样一条消息:“梅兰芳此次来津出演中原,仍寓利顺德饭店。但挈其妾福芝芳同行,则系初次。”也就是说,他赴天津演出,陪在他身边的不是孟小冬,而是妻子福芝芳,正如报上这条消息所说,他携福同行,还是第一次。这实则向外界传达出一连串信号:他的妻子是福芝芳,他们夫妻关系甚笃,他们家庭幸福。

  捧读这则消息,孟小冬气极。在她看来,福芝芳在向她示威,或者说,梅兰芳在向她表明一种态度。这让她无法接受。

  一气之下的孟小冬收拾了一些简单行李,离开爱巢,跑回了娘家。这个时候像孟小冬这样处于如此地位的女人的娘家人一般也都会站在女方这一边,指责男方忘恩负义或者背信弃义。孟鸿群夫妇也不例外,在为女儿的遭遇鸣不平的同时,提议:他们夫妇能去天津,你为什么不能去天津?

  孟小冬想想也是,他梅兰芳可以去天津唱戏,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去天津唱戏。他能唱,我也能唱。也不知道是出于报复心理,还是久不登台,嗓子发痒很想过过戏瘾,或者是两者兼有。孟小冬决定即刻赴天津。

  一番联系之后,孟小冬准备在天津春和戏院登台。她很久没有露面了,戏迷们早就饥渴万分,突然获悉她又唱,无不欢欣鼓舞。率先唤小冬“冬皇”的沙大风,本就是“孟迷”,他曾很肉麻地称她为“小冬吾皇”,还连呼“万岁”,如今得知“吾皇”将抵津,连日在其主办的《天津商报》上开辟“孟话”专栏,大捧特捧,极力宣传。

  虽然孟小冬在天津只演了十来天,但受欢迎程度丝毫不逊于当年。她的艺术才华固然令人称道,她特立独行的行为举止,也引人关注。唱戏时,她着男装,戴髯口;生活中,她也着男装,而且不施脂粉。小女子的娇美,衬上帅气逼人的装扮,为她平添了英武之气。听完她的唱,看完她的演,戏迷们过完了戏瘾,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向她和梅兰芳的关系。对此,她拒不吐露一星半点。联想到不久前梅氏夫妇抵津,如今孟小冬孤身一人抵津,他们的关系显得更神秘了。

  梅兰芳万万没有料到孟小冬会不告而别独赴天津,而且还粉墨登台大唱了一把。他很无奈。不过,不管怎么说,他能够体会到孟小冬内心的怨气。他知道,他无意中的行为,伤了她。于是,待孟小冬返京,而且没有返回爱巢直接回了娘家后,梅兰芳主动去把她接了回来。

  人是接回来了,但不可否认,他俩关系的那片阴影又扩大了一些。

  梅兰芳公然携孟小冬赴港

  下半年,梅兰芳又遭生活打击,发妻王明华不幸病故于天津。在她病危时,梅兰芳闻讯即刻赶到天津。据说,孟小冬随即也抵津,见了王明华最后一面。

  王明华是9月下旬去世的。两个月之后,梅兰芳、孟小冬相携出现在香港。这年年初,梅兰芳携福芝芳赴天津演出;这年年末,梅兰芳携孟小冬赴香港演出。人们将两事结合在一起,不由这样揣测:梅兰芳此次让孟小冬公开露面,而且不顾众人疑虑目光,公然携孟小冬赴港,一是为了补偿亏欠她的,一是为了就此公开他俩的关系。事实上,梅兰芳此次赴港,是演出,而不是个人游历,因此,随他同行的,还有承华社诸成员。孟小冬时时相伴在梅兰芳左右,实则印证了外界对他俩关系的猜测。

  结束香港演出,梅、孟并未即刻返回北京,而是先去了上海。据报载,他俩是在次年2月中旬才回到北京。也就是说,这次,他俩“单独”相处了长达近三个月。之所以说是单独,是因为梅兰芳不必像在北京一样,一会儿这个家,一会儿那个家的两头跑,而只守着孟小冬一个。不仅如此,1929年的新年,梅兰芳似乎也没有回家过。这或许是他俩第一次,也许也是唯一一次在一起过年。

  这一切,都让孟小冬心情大好。

  此时,梅兰芳似乎处理好了家务事,然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赴美演出的准备工作中。有齐如山等“智囊团”成员在细枝末节上的充分准备,有胡适的鼓励、出谋划策和积极参与,有张彭春的戏剧理论做基础。如此种种,梅兰芳尽管仍然对赴美前景心存忐忑,但毕竟不是黑暗一片,他甚至能隐约看到不远处的曙光。于是,他也就甘心冒着破产的危险,出发了。正如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所说,这一次,是梅兰芳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把握的演出,如履薄冰。

  福芝芳和孟小冬明争暗斗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在梅兰芳出发赴美前,身边的两个女人明里暗里地进行了一场赴美之争。

  在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中,梅兰芳他们预备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有梅兰芳亲自绘制的扇面、印有梅兰芳名字的绢绣等,还有笔盒、墨盒。其中有的墨盒上刻着梅兰芳的名字,以及梅兰芳的古装妇女头像,还有的墨盒上是孟小冬反串《游龙戏凤》的李凤姐和反串《黛玉葬花》中的黛玉的剧照。对此,齐如山儿子齐香曾这样回忆说:

  我父亲一直为梅剧团到美国演出而从事繁忙的准备工作。记得我姐姐齐长也用心地描绘脸谱。准备到美国送人的礼物种类很多,梅先生自己画了很多扇面,我姐姐也画了些,以备万一不够分配临时使用。还有小巧的工艺品,如墨盒、砚台等。墨盒上都刻有图像。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孟小冬扮的古装像。她本是演老生的,这幅画面却是扮的古装妇女,十分漂亮。……

  这意味着什么呢?可以揣测,起初,梅兰芳是打算带孟小冬一同赴美的。如果他携孟同行,那么又该如何对福芝芳交代?所以,他不免有些犹豫。毕竟福芝芳是公认的梅夫人,孟小冬的身份算什么呢?如果到了美国,有人问起来,他又如何解释?也说是梅夫人吗?再说了,年初,他携孟小冬赴广州,赴香港,又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连年都在一起过的,也算对得起她了,这对福芝芳,多少有些愧疚。如今,他是不是应该携福同行呢?这样,也算端平了一碗水。

  福芝芳和孟小冬都争取随梅同行,谁也不相让。福芝芳的理由是,她是正宗的妻子,何况梅兰芳刚刚和孟小冬同游了香港,这次无论如何也该轮到她了;孟小冬的理由是,她和梅兰芳赴港,原本就是梅兰芳补偿她的,因为之前,他带福芝芳去了天津。同时,她还说了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理由,那就是,福芝芳此时已有孕在身,不适宜长途旅行,何况梅兰芳此次赴美,演出任务重,时间也长,身边有个孕妇,怎么说也不太方便。

  “有孕”,这是福芝芳赴美最大的障碍,也可能就是梅兰芳最终下决心弃福取孟的最主要的原因。于是,墨盒上便有了孟小冬的头像。

  福芝芳也知道挺着个大肚子随梅在美,的确不便,但她又很不甘心。既然“孕”这个问题是个障碍,那么,消除这个障碍不就行了嘛。如何消除?堕胎!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梅兰芳还能说什么?他横下一条心:谁也不带。

  孟小冬仍然不甘心,她继续在努力。然而,梅兰芳决心已下,执意不肯回心转意。孟小冬气不过,又独自跑回了娘家。她以为梅兰芳会像上次那样,等到时过境迁后来接她回去。可是,她左等右等,只等来《北洋画报》上的一则梅兰芳、福芝芳夫妇同游北戴河的消息。这则消息这样写道:

  台上的梅兰芳是人人看得见的,下装的梅兰芳是人人想一看的,穿着海水浴背心,曲线美毕呈的梅兰芳,更是人所不得见而极希望见的。当梅氏与其夫人到北戴河作海水浴的时候,海滨居民旅客,空巷往观,真有眼福。

  此时,孟小冬知道,事情恐怕已经不能挽回了。反过来想,我孟小冬没能赴美,她福芝芳也一样去不成。两败俱伤无所谓,总好过我输你赢。这样一想,她的心里略微好过一些。

  梅兰芳和孟小冬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