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总参谋长回忆汶川地震救灾全过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总参谋长回忆汶川地震救灾全过程
  陈炳德,1941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1年入伍。历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昌陆军学院院长、陆军指挥学院院长、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5、16、17届中央委员。

  利用一切手段查明灾情

  5月12日14时30分,一份特急电报使我心头一震: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修正为8.0级),具体灾情正在了解之中。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与唐山大地震作比较,这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巨大灾难!

  早一分钟了解灾情,就能早一分钟制定出兵方案。胡主席和军委首长要求,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查明灾情。

  我立即传达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特别交代应急办:“这是特殊时期,要建立特殊机制,简化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要信息不必综合,可以直接用白纸条传来。”

  各单位严格落实抗震救灾作战值班制度,主要领导亲自值班,主动、及时、准确上报情况,抢救重点、进度、困难以及问题等不断传到总参谋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部分灾区受损情况逐渐探明,但震中汶川等重灾区一直杳无音讯,成为令人揪心的“孤岛”。

  我通过军委一号台搜寻第一线的指挥员,迅速接通了正在带队奔赴灾区的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同志,他边走边报告所见所闻:灾情异常严重。

  成都军区处于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大量第一手信息要从那里传出。我把电话打到成都军区作战值班室:“要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救灾,部队人员进去时要带通信分队,尽快查明灾情报上来!”

  空中各种信息资源被紧急利用起来,重灾区的各种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源源不断地报送上来。

  一条条消息像拨开乌云透出的一束束弧光,使重灾区的情况初为人知,为党中央、胡主席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火速调14万大军疾驰灾区

  地震发生后,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根据胡主席和军委指示,成都、兰州军区迅速派出部队奔赴灾区救援。

  正在昆明部队调研的军委郭伯雄副主席立即对组织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作出安排。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对部队抗震救灾进行研究部署。

  12日15时40分,我签呈第一份出兵命令。

  18时1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救灾准备情况。我向胡主席报告:“部队4400人正在向灾区机动,但道路保障情况不好。”

  19时20分,我给四川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要求值班的省军区苏巍副司令员:“马上组织部队进入灾区,在灾区附近的一切部队都可以调用。”

  21时34分,我拿起电话直接给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下达预先号令:“济南军区两个集团军立即做好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准备,随时待命出动。”

  22时34分,胡主席来电话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动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为加快速度,建议派空军的空降兵赶赴灾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派小分队伞降查看灾情。”我向胡主席建议。胡主席当即同意,并要求注意空降兵伞降的安全。

  23时50分,胡主席再次来电话询问部队抗震救灾部署情况。我报告说:“重灾区是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地,成都军区某集团军1万人正准备紧急机动,空军空降兵某军6000人13日早上8点即可出发,防疫医疗分队同时赶赴灾区。”

  一个小时后,经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审批,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调动3.4万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

  13日凌晨开始,济南、成都军区22000名官兵陆续从驻地出发,紧急开赴灾区。24时,空运的济南军区和空军空降兵部队11000名官兵先后飞抵成都、绵阳,奔赴灾区投入救灾。在陇南和陕南,兰州军区、空军及当地武警部队4000多名官兵也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两天来不断传回的情报显示,地震灾情比最初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灾区还需要增兵。根据胡主席和军委首长指示,总参谋部紧急筹划下一步用兵方案。

  灾区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大多处于山区,空运空投急需大量直升机。14日20时,徐副主席主持召开空运空投协调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决定立即从全军调集增派直升机。

  23时,我向胡主席报告了之前承诺的两个情况:一是直升机已组织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万多部队已开始出动。胡主席指示,“直升机除了已在前面的36架,还要再出动60架,民航也出动30架。”随即,我签呈命令,增派陆航直升机赶赴灾区。

  数日之间,军队先后调遣14万多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军抗灾历史纪录。

  这次抗震救灾,十几万兵力在复杂困难条件下执行任务,保障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根据军委指示,建立总部、成都军区联指和任务部队三级保障体系,组织各项保障。在灾区固定通信设施严重损毁的情况下,综合运用航空航天和技术侦察等先进手段获取灾区影像数据,紧急开设应急通信站和野战气象水文站,紧急配发卫星导航定位装备,确保了通信和测绘气象保障。为解决部队吃饭、饮水、住宿、卫生、供油等具体问题,紧急为部队配发炊事车、净水车,补充军需、卫生和野营物资,协调地方供应商、军粮站、加油站,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保障。采取前送预置、应急采购、调配补充和联合保障的方法,向灾区调拨土木工具、工程机械、液压钳等专用器材,全力提供装备保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迅速调集大批先进的挖掘机、推土机、净化水设备等急需装备器材,有力支援了部队抗震救灾行动。

  生命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

  “要把挽救人民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抗震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作出重要指示。

  12日夜,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

  军委郭副主席、徐副主席要求广大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要把抢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根据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指示,在给部队下达预先号令的时候,我特别强调,“要急人民群众之急,解人民群众之难,奋力拼搏,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抗震救灾初期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官兵们昼夜连续奋战,依靠携行的土木工具和双手挖掘搜救被埋被困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个抢救生命的可能。

  5月16日上午,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胡主席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17日夜,胡主席在成都召开会议,作出重大决策:“要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消防特警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17日,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和成都军区联指下发全力推进救灾工作向村寨扩展的指示,要求广大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间节点到位,坚决完成任务。

  19日,郭副主席带工作组,乘直升机到灾区村寨,对部队“进村入户”情况进行实地检查。21日,徐副主席赶赴陇南灾区,深入山村慰问受灾群众,勉励官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胡主席赋予的任务。

  为尽快赶到一处处亟待救援的村寨,70多名军以上领导带领6万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编成1400多个小分队,采取机降和徒步的方式,跋山涉水,昼夜突进,全面展开进村入户行动。

  19日14时28分,2万多名首批“进村入户”官兵克服千难万险,全部进入重灾区174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逐户逐人施展营救,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吃饭、穿衣、喝水、居住是灾民生活的基本保证。仅四川灾区就有3000多万人,每人每天一斤粮就要1.5万多吨,在道路阻断、空运受气象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保障压力越来越大。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指示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郭副主席指示:“部队战略储备能支援的就支援,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用运输机空投,条件不行就用直升机。”

  各部队认真贯彻胡主席和军委首长的指示要求,坚持救人救灾紧密结合、同步展开。地震后的一周内,部队紧急筹措30万份野战食品、28万套被褥、2万袋血浆和3.5万顶帐篷,7天内全部空运至灾区。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平武等极重灾区,部队集中开设野战饮食供应站和供水站,每天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饮用水。

  救助伤员是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军队医疗卫生人员迅速组织起来支援灾区。地震当晚,军队紧急抽组50支医疗队,次日空运进入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军共有108支医疗队、3700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救治伤病员80万余人次,收治伤病员7万余人,以最大努力挽救受伤人员生命。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条件下,陆航部队出动上百架直升机飞行4000多架次,转移危重伤员、解救被困群众7800余人,空运空投救灾急需物资2200多吨。

  集中精兵锐器,打赢三场硬仗

  在第一阶段救人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又面临打通交通线、排除堰塞湖险情、卫生防疫三个大硬仗。

  5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主席指出,“当务之急是要组织精兵强将,克服各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交通,确保抢险救援人员、设备和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能够及时运进去,确保受伤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打通生命之路,刻不容缓。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修复道路作了总体安排。

  摇摇欲坠的悬崖边,湍急咆哮的岷江峡谷旁,军地施工队伍合力奋战,抢通“生命线”的接力赛如同硝烟四起的战场……

  5月13日,通往北川和青川的道路被抢通;5月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被抢通; 5月17日,通往映秀镇的道路被抢通;5月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

  一条条“卡脖子”路段被打通,扫清了救援部队和救灾物资全速进入灾区的障碍。

  紧急排除堰塞湖险情。大型堰塞湖抢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汶川大地震造成34个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被列为一号风险湖。

  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家山堰塞湖高度关注。5月22日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立即成立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由军队承担主要突击任务。

  事关重大。温总理委派葛副总长参加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我立即从军队科研院校挑选一批专家赶赴唐家山堰塞湖。

  5月28日,我乘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从空中俯视,我看到数百名官兵在认真清理废墟,操作手驾驶挖掘机在紧张开挖泄洪槽,一些官兵忙碌着进行石料储备……在坝顶,我现场察看了坝体地形,详细询问了抢险情况,研究排险问题。

  5月31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一条长475米、宽50米、深12米的导流明渠呈现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上!

  6月10日15时15分,被堰塞体阻隔了29天的洪水,按照人们的意愿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11日16时,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郑重宣布,全线解除黄色警报。

  5月14日中午,胡主席给我打来电话时特别叮嘱:“要考虑防疫工作。”

  根据军委的部署安排,全军各大单位疾控机构和各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302医院等单位的一支支防疫队,迅速赶赴灾区。他们肩扛防疫装备,身背杀灭药品,每天消毒掩埋遇难者遗体、处理牲畜尸体、净化水源、喷洒消毒药水,奔波在灾区的各个角落,打响了一场防止疫情的阻击战,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高标准完成“八项任务”

  6月3日,胡主席在视察甘肃灾区时明确要求,军队和武警部队要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在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救治伤病人员、加强卫生防疫、帮助群众清理废墟、修复道路等基础设施、支持恢复生产、搞好重建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8个方面的任务中,继续发挥突击队作用。

  6月5日至9日,徐副主席到四川重灾区看望一线官兵,并于8日在成都出席抗震救灾部队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确保部队保持持续旺盛的战斗力,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后续任务。

  经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交换意见,我们研究决定,将军队救灾力量编组为道路抢修、场地清理、卫生防疫、堰塞湖排险、简易住房作业、地面运输、抢收抢种和维护社会秩序等8类主要力量。

  6月17日,我主持召开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第五次会议,会议要求各部队要确立较长时间执行任务的思想,从工作安排、行动保障和部队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针对偏远山寨群众自救能力不足的问题,部队持续推进“进村入户”行动。采取旅团包乡镇、营连包村庄、排班包组户的方式,深入乡镇村庄,清理倒塌房屋、参加抢收抢种、整修农田水利设施、组织巡诊巡治、帮助恢复基层组织,为恢复山区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灾区学生能够有学上,部队搭建临时学校,为4万多名学生及时复课创造了条件。

  灾区重建是一场特殊的硬仗。广大官兵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全力以赴投入恢复重建。

  从7月21日起,担负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采用铁路、摩托化和空中机动方式,开始分期分批回撤。一座座城镇、乡村,到处呈现出依依不舍、挥泪惜别的感人场面……在映秀镇,从集结地到登车点,短短500米的距离,官兵们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8月25日,主力部队基本撤离抗震救灾战场,少数工程、医疗、防疫部队继续在灾区执行任务。11月6日,军队胜利完成全部抗震救灾任务。11日,二炮最后一批工程部队回撤。15日,武警最后一批交通部队归建。14万大军顺利回撤,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至此,军队抗震救灾行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再见,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父老乡亲……

  敬礼,劫后重生、金瓯再造的巴山蜀水……

  据《解放军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