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孝陵博物馆新馆春节前后免费开放
· 跟芳婆学两招 回家也露一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快报欢乐社区行,吃得过瘾,学得专心
跟芳婆学两招 回家也露一手
  冬天到了,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糖芋苗真是舒服。这不,上周六快报欢乐社区行活动走进云南路社区,特意邀请南京远近闻名的“芳婆糕团店”的芳婆来教市民做糖芋苗和酒酿元宵,近百号“徒弟”被吸引前来。现场学手艺,亲身品尝。直到活动结束,还有人拉着芳婆讨教一二。大伙都说,回去要照着“秘方”给家人露一手。

  学的人心切

  江宁读者倒两趟车来学艺

  9点未到,云南路社区广场内已是人头攒动,“谁是芳婆?”大伙慕名而来,有些迫不及待。9点整,芳婆“驾到”,大伙一下把“师傅”围在中间,挤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有人瞧不见,则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要看个究竟。为了教会大家,芳婆可是精心准备,煤气灶、锅碗瓢盆,各类材料一应俱全。

  趁烧水那工夫,来学艺的市民们可都不闲着。一小伙连忙掏本子,准备做笔记。一女士赶紧掏手机,记得太慢,不如全程摄像,回家慢慢回味。一阿姨已经迫不及待凑到芳婆旁边,占据最有利地形。

  连江宁也有不少市民远道而来“取经”。77岁的刘成信为了赶上这趟活动,花了足足一个钟头,连倒两趟车才按时赶到。不过老人家觉得这趟来得很值。“芳婆家老字号甜汤,我们全家都爱吃,可住得太远平常难得吃一回。今天这趟我一定得来,手艺学会了自己在家也能做!”

  同样住江宁的程小姐,从小就对下厨非常感兴趣,每逢学到新鲜菜式立刻回家孝敬爸妈,为全家做锅热乎美味的甜汤也成了程小姐的一大享受。不过让她疑惑的是,“甜汤的做法我也知道,但总觉得外卖的更香甜,怎么能做得更好吃呢?”程小姐说今天可要学两招。

  教的人大方

  芳婆:我没“不能说的秘密”

  芳婆好不容易出山一次,大家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拜师学艺的机会,你瞧,这准备煮糖芋苗的第一锅水还没烧开,问题就一个个涌向她。“烧水有没有讲究?”“糖啥时候放?”芳婆有些不好意思:“哎呀,就是水烧开就放糖嘛。”说着,她倒进一袋糖,“这是什么糖啊?”大家又好奇了。芳婆告诉大家,这就是在超市里买的白砂糖, 大家这才“放心”,生怕错过了任何一道秘方。

  等糖搅匀之后,芳婆又倒入了淀粉,放入少许桂花,大家都细心记录着原料的用量。然后就是放生粉,这时候大家的问题又来了,“这是芡粉还是生粉?”芳婆笑说,条件允许用生粉,不然用藕粉也是可以的。此时锅里的汤水已经十分粘稠,围观的人个个都是垂涎欲滴。这时候,芳婆才把主料拿出来,把一篮子切成丁的芋苗熟练地倒进锅里。眼看芋苗全是鲜嫩的红色,大家又着急了:“怎么我们煮出来的芋苗都是白的,你能煮成红色的?”芳婆掩面而笑,透露了秘方。原来,芋苗一定要用铁锅煮,不锈钢锅不行,钢精锅也不行!大家听了豁然开朗,“我们做东西也想卖相好啊!”

  比起糖芋苗来,酒酿元宵的工序要复杂些,不过大家全都是火眼金睛,芳婆的一举一动都逃离不了他们的视线。这不,向一锅糖水中倒入元宵之后,芳婆忽然一个健步上前把火门开大,大家赶紧记下:“元宵下锅,火要加大!”等元宵全部漂到水面上之后,芳婆才加赤豆、桂花、生粉,最后要起锅的时候才放入酒酿。

  眼看一锅元宵热气腾腾出炉,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芳婆,你是不是还有什么秘方没告诉我们啊?我回家照你这步骤做,真的能做出一个味儿来?”芳婆赶紧澄清:“真的再没有秘方了!”不过,她提醒大家,元宵、赤豆和酒酿都是她自己做的,如果大家想回家自己做酒酿元宵,可以到她的店里买生的原料,这样最省事。

  尝的人过瘾

  八旬老太太一口气吃6碗

  热气腾腾的酒酿元宵、糖芋苗终于出锅了,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5岁小姑娘小雨站一旁,早已眼巴巴了。芳婆赶紧给她端了一碗。可小雨却嘟起小嘴犯了愁:“真想赶紧喝上一大口,可看起来又好烫啊!”看出她的心思,工作人员又赶紧给她递上一只勺子,小姑娘这才心满意足地喝上了一口,“嗯!真好吃!我要吃三碗!”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好吃的甜汤人人都有份,大家排起长队来品尝。端着小碗,市民让到一边细细品尝,“好吃好吃。”大伙赞不绝口。排在后边的人可担心起来。“那么多人,怕是轮不到咱了。”“没事,没事,咱一会再做一锅。”芳婆见大伙那么爱吃,立刻决定再做一锅。

  而不少市民呢?吃完一碗还要来一碗。8旬的王奶奶一口气吃了6碗,吃得肚皮都撑了。“撑是有点撑啊,我没牙了,就爱吃糖芋苗,软软的,今天可吃过瘾了。”

  ■链接                            

  芳婆其人

  今年55岁的芳婆在南京已经是个大名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名。“我的名字就叫史芳婆。”记者一听就忍不住乐了。“爹妈起的,为了好养活吧。”

  其实,芳婆的经历非常坎坷。老家在溧水农村的她,当初来南京卖糕点是为了照顾瘫痪的公婆。1977年,芳婆从蒸儿糕学起,后来挑担沿街叫卖。1979年领到了临时执照,那时只卖蒸儿糕和白蒸饭。

  到了1984年,芳婆动脑筋想学糖芋苗,于是借了80块钱到新街口菜场买了一堆芋苗回家研究,结果做了没有卖完,亏了10块钱。她很灰心,歇了几年都没再碰糖芋苗,直到1990年前后才重操旧业。酒酿元宵也是1984年前后学的,一开始也因为不会做酒酿而差点停滞,潜心研究了很久才做成功。

  1996年,芳婆挂上了“芳婆糕团店”的门头,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健康咨询]

  气温骤降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

  医生义诊柜台,不少老年人前来测量血压。解放军454医院的赵医生告诉记者,连续测量的几位老人血压都偏高。赵医生说,冬季之所以血压会升高是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毛细血管遇冷收缩以后可以保暖,减少散热。但是血管收缩后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引起血压升高。

  赵医生强调,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高血压患者冬季养生也要适当进补,但要注意饮食总原则是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及高钾、高钙、高纤维素。“裤带过紧,帽带、领带过紧会压迫血管,造成血压波动,甚至猝死。”所以高血压患者冬天一定要注意。

  [法律咨询]

  父亲不负责任

  女儿能断绝关系吗

  江苏瑞格律师事务所的王立宁律师为市民提供义务咨询服务。刚念高一的张悦(化名)满脸愁云,她倾吐了自己的烦恼:父亲自从前些年有了外遇后,便在外另辟安乐窝,对母女俩不闻不问。这让张悦对父亲非常失望。“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和他断绝父女关系,将来不用对他履行赡养义务?”

  王律师解释:有血缘的母女、父女关系,都属于强制性的义务关系,不能通过断绝关系的形式进行变更。即使双方达成了解除关系的协议也没用。

  王律师建议张悦,不妨从其他途径考虑对母女俩的利益进行补偿。“如果确定夫妻感情破裂,张母可以提出离婚,作为无过错方,她可以多争取些共同财产。”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对母女俩的利益进行补偿。

  [快报便民网]

  维修师傅们

  被赞“妙手回春”

  快报便民网的师傅们一亮相,就被居民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大家纷纷拿出了待修小家电。快报师傅们一边忙着答应,一边笑称:“看这阵势,有种做明星的感觉了。”

  许先生向快报便民网的师傅们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他们“妙手回春”。原来,许先生最近发现自家两只微风扇转不动了。他在快报上看到了社区活动的预告,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微风扇带到现场。便民网师傅用专用的焊接工具,三下两下就把原先已宣布“报废”的微型扇线圈焊好。另一只则换了一根线。两只微风扇重新开始工作了。见习记者 王凡 单纯 沈晓伟 王敬群快报记者 钟晓敏 陈岚 赵丹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