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引发大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连锁反应
不堪重负 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停产
国产大豆价格高于进口大豆,使加工生产国产大豆的企业成本增加。记者昨日从国内最大的内资油脂企业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获悉,该厂目前已全部停产。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的大中型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几乎都面临同样的处境。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整个国产大豆的生产及加工行业,均面临外资的巨大冲击。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行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
现状:
成本上升 加工企业忙停产
“国产、进口大豆巨大的差价,不仅使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还直接连累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我省油脂行业。”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会长韩正辉日前表示。据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的豆农有大约500万吨大豆积压在手里,卖不出去。同时,黑龙江的大中型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一位专家介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海运费也出现了下跌。目前,国际大豆从最高6000元/吨下跌到现在的3000元/吨。我国约70%的植物油和大豆依赖进口,其中植物油每年要进口800多万吨,大豆要进口3000多万吨。
进口大豆价格下跌,而国产大豆价格却在上涨。
据悉,当前正值国内大豆等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时节,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影响,国内需求疲软可能将伤及农民利益,为此国家陆续颁布了几项惠农政策。10月20日,国家出台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委派中储粮公司在东北地区以3700元/吨的价格收购150万吨大豆。这与每吨3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进口大豆相比,价差已接近700元。
“目前大豆种植的成本大致在1.1~1.4元/斤,进口大豆的成本价格几乎与此持平。”黑龙江当地一位农民告诉记者,现在国产大豆只有国家储备在收购,油厂都不收了,停产了,导致东北产区农民的大量豆子卖不出去。
据悉,受进口大豆低价的挤压,在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大中型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
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说,“外资控股的油脂企业则大量进口低价大豆,把金融危机对大豆业的打击,转嫁给了国内的企业。”
对策:
企业:希望补贴豆农或企业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观望,希望国家的政策有所变化。”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表示,本土油厂还是希望能使用本地大豆,消化本地农民的大豆,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并使企业能够维持运营,使整个大豆产业链能够畅通。
张德毅建议,可以直接给农民补贴,使大豆港口价格和本地大豆市场价格持平;也可以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解决大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加工企业,只有加工企业把农民的大豆消化掉,才能完成向下游产业如塑料、养殖产业的价值转移。
12月2日,黑龙江粮食局发布消息称,为了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家决定增加主产区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国家此次下达给黑龙江省的国家临时存储收购计划是:大豆103万吨、玉米130万吨、稻谷260万吨。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研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
黑龙江大豆协会专家认为,油脂企业国储收购方式还应该进一步改进,比如扩大收购的布点,在北方和南方同时布点;国家可以通过降档收购大豆后,再卖给国内的油脂企业。此外,还应该有一些配套措施,在沿海港口对进口大豆实施一段时间的临时性关税,限制进口大豆,使进口大豆价格和国储收购价格持平。
《每日经济新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