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这几天最热闹的要算“考察清单泄密事件”了:一个网友坐地铁时偶然捡到了某市官员的出国考察清单,这些清单暴露出“到赌城考察人力资源”、“大多考察的是旅游景点”等许多见不得人的秘密。媒体的追踪调查曝光了隐藏在清单外更多的秘密,让一场考察腐败更全景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比如温州培训团住的酒店一晚700美元,21天的考察行程绝大部分是参观著名景点……
(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感谢旅行社不小心遗失的这些清单,它以鲜活的案例再一次证明了没有纳税人监督的所谓出国考察是多么的奢靡挥霍和腐败无度,所谓的“邀请考察”纯粹是掩人耳目,所谓的“严厉监管”不过是形同虚设,所谓的“丰硕考察成果”不过是胡编滥造。更可怕的是,清单暴露出公费出游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利益链:从对方发出邀请,到代写出国申请,到行程安排,甚至到最后代写考察报告,旅行社都提供一条龙服务。
偶然遗失的清单,暴露出纳税人监督缺位的出国考察这么多腐败,暴露出自我监管形同虚设。有人问,抓贼拿赃抓奸拿双,这次公费旅游可谓被公众抓着实在把柄,鲜活的物证能否倒逼有关部门公开出国考察费用呢,公众反腐不能总指望通过出门捡清单的方式守株待兔吧?这是纳税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有关部门和许多官员的脸皮厚着呢,别指望几张小小的清单就能倒逼他们公开考察费用。
其实,即使没有此次偶然遗失的考察清单的证明,出国考察中的腐败也早就众所周知,只是没有考察清单这么具体、详细和有冲击力罢了。对于这种“明摆着”的腐败,几张不小心遗失的清单又怎能轻易终结,这未免太低估了那些官员的抗打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公款出国旅游已经成为某些官员一种半公开化、半正当化的既得利益,不仅仅是一种官场潜规则,在许多地方甚至已成为一种半公开的官员福利:或者大家每年轮流利用公款出游一趟,或者把公款出游当做奖励的手段,或者有部门小金库作为公款出游的基金,甚至是用公权寻租换来的变相的贿赂——正因为这种既得利益已经像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那样“半公开化”,所以温州市委组织部官员在丑闻曝光后接受采访时毫无愧色、心安理得地宣称“考察赌城很合理”。几张小小的清单,绝不会让他们甘心接受纳税人监督,放弃这么大的既得利益。
还有,许多比出国考察更腐败、更重要的费用都还没有公开,还没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怎么会轮到出国考察费用呢?按理说,《政务公开条例》实施后,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政府的公务招待费应该向纳税人公开吧,可在舆论呼吁下政府一再置之不理;政府的财政预算应向公众公开吧,可人大喊了几年等于白喊;购置公车的费用应向公众公开吧,可至今对纳税人来说仍是秘密——有这么多“公款秘密”当挡箭牌,出国考察大可以高枕无忧,凭什么单独让出国考察公开啊?要么就全保密,要么就全公开,财务公开只能整体制度推进,绝不能寄望某个领域单兵突进。
所以,此次的清单丑闻,最多只会让几个竟然没保密好自身考察费用清单倒霉鬼暂时丢官,根本不可能倒逼费用公开、对制度产生什么冲击。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