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最好有个“临时价格干预报告”
· 楼市该不该救亟须共识
· 今年的作家富豪榜有点寒酸
· 反腐老靠枕边人可不行
· “考察清单”恐无法倒逼费用公开
· “同学告教授”应有下回分解
· 个税起征点并不是越高越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个税起征点并不是越高越好
  ■热点纵论

  每次有个税调整消息传出,各路专家都会抢着表达意见,如同鸡尾酒会上羞于沉默的嘉宾,对准起征点侃侃而谈:3000哪够啊,起码4000-5000;但旁边更大胆的会接过话茬,我看8000才合适。还有更疯狂的吗?有,已经有人喊出10000的价码了。

  大家好像本能地认为,个税起征点越高越好,那意味着交更少的税,自己的钱包越来越涨。但天底下若真有这样的好事,不妨更彻底一些,把起征点一步到位调到10万如何?大家欢呼吧!可有个事实是不容回避的,政府是个纯属花钱的机构,它不产生一分钱的利润(理论上),个税少收了,它将拿什么来回填这个窟窿?

  有两种选择,一是从其他方面征更多的税回补,二是压缩公共开支。第一种选择现在没有讨论的价值,第二种选择目前是必选项,那么,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政府将会如何压缩公共开支呢?

  在这点上,很多人抱有天真的想法,压缩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公款吃喝、降低行政成本是最理想的目标,一方面减轻了公民税赋,一方面治理了公务腐败,可谓一举两得。但哪有如此遂人意的事啊。

  事实很可能是,行政成本、腐败成本不会因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而受到半点的影响,倒是诸如教育、公共卫生、环保、扶贫、社会保障这些一向饱受压挤的公共开支最先挨了刀,若结果难免是这样,那么,不知道这有什么好欢呼的。如果在财政预算表单上个税一项画个减号,在教师待遇上也画个相应的减号,这就是减税的全部意义所在,那么这只是个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

  专家一个个把个税起征点向荒唐的数字喊,俨然一副民意代言人的模样,群众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会“不明真相”,可专家们很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但他们不会致力于让民众明白真相,而是致力于如何利用这种“不明真相”,不惜手段地博取民众的欢呼掌声,虚作声势地“替民众与政府争利”。这实则是在调戏民众:减税就是民众与政府争利吗?或说,税是政府的利吗?(范大中)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