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梅兰芳》·寻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来吧,让我们走进梅兰芳的传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来吧,让我们走进梅兰芳的传奇
  备受关注的陈凯歌最新力作《梅兰芳》12月4日18:00起将在南京新街口影城等众多影院揭开神秘面纱。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有着“伶界之王”“四大名旦”之首的美称,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随着《梅兰芳》的上映,梅大师的传奇故事又将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近日,记者采访到曾出版了《梅兰芳全传》以及即将推出《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作家李伶伶。通过她的介绍,大师传奇背后的传奇得以逐渐清晰起来,而他那扑朔迷离的梅孟之恋,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耀眼的明星生活,看后让人掩不住唏嘘和惊叹。

  见习记者 毛玉霞

  → 感情传奇:“梅孟之恋”最让人唏嘘

  梅兰芳一生中经历了四个女人,除了糟糠之妻王明华,事业上的好帮手福芝芳以及很少被提起的特立独行的刘喜奎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他和孟小冬的“梅孟之恋”,这也是电影《梅兰芳》中的重要段落。只是,这段恋情由佳话开始,但为何却以伤痛结束呢?很多人不甚了解。其实,“梅孟之恋”充满了悲剧性的传奇。

  悲剧性的梅孟之恋

  原来,梅孟两人产生恋情时都是京城名角,当时梅兰芳已有家室,但1925年,两人阴差阳错地登台表演了《游龙戏凤》,一个饰旦的男人,一个饰生的女人,本身就阴阳颠倒,在戏里又眉来眼去、打情骂俏,更是充满戏剧性,而现实中,两人由此也逐渐两情相悦、两性相吸,两人日久天长渐生情愫。

  梅孟热恋之后,婚礼却因为考虑到社会影响的原因没有公开举办。结婚当天,没有花轿,没有迎亲,没有吹吹打打,一切都是在私下进行的。就连新房也只是设于“梅党”冯幼伟的家里。结婚后,孟小冬被“金屋藏娇”了。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下半年,梅兰芳就被卷入了一场扑朔迷离的“梅宅血案”之中。由血案延伸出来的话题让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恋情再次成为议论的焦点,梅孟恋情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说血案是一个分手信号的话,那么“戴孝风波”则是梅孟分手的直接导火索。梅兰芳伯母去世,孟小冬没能以梅兰芳妻子的身份为她戴孝,当心高气傲的孟小冬被堵在梅家大门口,引来不少人的围观,面子上肯定挂不住。而梅兰芳为人性情温和,做不得撕破脸皮的事儿,让孟小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梅兰芳没有帮她,反而好言相劝要孟小冬离开,想息事宁人,不想横生事端。她自尊心备受伤害,开始怀疑和梅兰芳之间的感情。半年多之后,两人终于正式分手。而在两人分手之后,孟小冬竟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3天“紧要启事”,这个“启事”彻底将梅孟之情斩断。启事或许原本是针对那些败坏她名誉的人,但她也迁怒于梅兰芳,将他视作冤头债主。

  多年之后,孟小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过去了”。这“只是”两字透露出无尽的唏嘘。

  最被人遗忘的刘喜奎

  对于孟小冬,很多人也许还有所了解,但对于刘喜奎,多数人就知之甚少了。其实在王明华、福芝芳之外,在孟小冬之前,还有一个最容易被人遗忘的人,她就是刘喜奎。殊不知,刘喜奎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可是红透半边天的名伶,她是唯一能跟谭鑫培、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刘喜奎的个性很独特,视金钱为粪土,对钱如此,面对权势,她则不卑不亢。据记载,刘喜奎初入北京,她曾被袁世凯召去唱堂会。袁二公子对她百般纠缠,她嗤之以鼻;袁世凯想让她陪客打牌,她严辞拒绝;袁三公子扬言:“我不结婚,我等着刘喜奎,我要等刘喜奎结了婚我才结婚。”

  对于梅、刘的恋情相关记载很少。据刘喜奎自己回忆:“我到20多岁的时候,名气也大了,问题也就复杂了,首先就遇到梅兰芳,而且他对我热爱,我对他也有好感。”但是究竟为何最后会分手?而且是刘喜奎自己提出的分手,在相关记载中,刘喜奎这样回忆说:“我经过再三地痛苦地考虑,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别人。”

  → 人生传奇:大师小时候很木讷

  梅兰芳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红遍大江南北,红透日本、美国,无数人为一睹“梅”容而奋不顾身,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四大名旦”之首年少时竟然非常木讷,从一个长相不讨喜、性格内向的孩子成为一代京剧大师,开创“梅派”并独领风骚无数载,梅兰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充满了无数的传奇故事。

  

  儿时木讷内向

  你也许想不到,梅兰芳儿时不仅木讷而且内向,他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常常因背不出《三字经》《百家姓》之类而被先生惩罚、打手心。或许人们会以为梅兰芳天生就是为京剧而生的,其实他小时候完全没有超出同辈的机敏和灵气,长得也不是特别讨喜、可爱,一张胖嘟嘟的脸,细长的眼睛,厚厚的嘴唇,宽阔的脑门,表情经常木然,就连他的大姑母都用“言不出众,貌不惊人”来形容梅兰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天资并不聪慧的人,日后却被冠以“伶界之王”的美誉。一飞冲天的他甚至每到一处就刮起“梅兰芳热”的旋风。

  冒破产危险去美国

  在梅兰芳的一生中,几乎每到一处都是万人瞩目,但是却有一次,他的演出连自己都没有把握,而且是冒着破产的危险去演出的。那是在1919年和1924年两次赴日演出大获成功后,梅兰芳动起了赴美演出的念头。因为梅兰芳是以私人名义出访,因此一切经费自筹。据记载,虽然梅兰芳此时身价不菲,演出酬劳也高,但他并非出身豪门,没有祖产,只靠演出所挣戏份钱养活一家大小。他又特别乐善好施,经常捐款接济贫苦的人,接待许多国际友人的经费也全部由自己掏出,面对去美国的高额费用,梅兰芳有些一筹莫展。他四处借贷,却因数目太大、对他赴美能否成功能否挣到还债的钱表示怀疑,而那时美国正值金融危机,梅兰芳此去美国有可能血本无归而濒临破产,但思前想后,梅兰芳还是依然决定要去美国闯一闯。让梅兰芳自己都很意外的是,一去之后,美国观众对他的迷恋简直到狂热的程度。“梅兰芳热”从此在美国弥漫开来。

  日本人对他没办法

  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如果换个人“蓄须”会被轻易放过吗?当然不会。其实,当时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一早就看穿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他就是有些无可奈何。因为梅兰芳太红了,他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也是被日本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当年梅兰芳在日本可是红极一时,日本观众对梅兰芳的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因此,梅兰芳“蓄须”,侵华日军虽然又气又恼,但面对梅兰芳超强的人气,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 明星传奇:当年究竟有多红

  说到明星,很多人会想到周杰伦、刘德华等出现时,歌迷狂热追捧的场面。但你知道吗?当年梅兰芳的走红程度,现在的任何当红明星都无可比拟。孟梅之恋经常是各大报纸的娱乐头条,他的出场费曾达到十根金条,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无数人“舍命探梅”,他的红是空前绝后的。

  

  上海出场费值十根金条

  当年梅兰芳的出场费可谓是天价,他第一次去上海演出,在当年刊登在《申报》上的演出广告中,梅兰芳就有“南北第一著名青衣兼花旦”之美称,又赞他“貌如子都,声如鹤唳”。

  梅兰芳的身价绝不亚于当今的各路明星,“丹桂第一舞台”购买了数期当地报纸的版面,只写着“梅兰芳”三个大字,连着登了好多天,上海人对梅兰芳的热情一拨比一拨高,他的演出场场爆满,后来梅兰芳的出场费高达十根金条。而梅兰芳的京剧表演也成了外宾来访的“保留曲目”,每当有外宾来访,他们到北京有两样是必看的,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梅剧。

  日本演出火爆无法形容

  梅兰芳不仅在国内大红大紫,在日本更是“红”得不可收拾。1919年4月,梅兰芳将京剧第一次带出国门,抵达东京时,受到了空前的热切欢迎,场面火爆程度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日本无数“粉丝”慕名自发“探梅”,都想看看一代名伶的风采,更夸张的是,各路摄影记者更是蜂拥而至,他们为了抢一两个镜头,彼此挤得差点打起来,如此拥挤以至于梅兰芳在人群中一度寸步难行。日本海关的例行检查也给予了特别优待,许多行李都免检。

  或许,这正可以作为日后他“蓄须明志”侵华日军却无可奈何的原因吧。

  美国谢幕竟达15次之多

  梅兰芳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走到哪里,人群就被吸到哪里。1930年元月底,梅兰芳率团到达美国,将京剧带到美国之后,又让美国人彻底疯狂了一把。据记载,梅兰芳在美国最后一出《刺虎》结束后,他谢幕竟达15次之多,这在国内也是相当罕见的。梅兰芳在纽约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有人提议上台和梅兰芳握手告别。梅兰芳欣然应允。然而就是握手这一简单的动作,又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观众按顺序从右边上来,从左边下去,秩序很好,可是梅兰芳握了十几分钟仍然不见观众减少,心里很是纳闷。细一看,原来是很多人握过一次手,下去后又重新排队,又上来握一次。就这样,梅兰芳握手握得没完没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