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1日
原因:抑制不合理涨价
■该政策执行
时间:2月1日
原因:抑制不合理涨价
时间:12月1日
原因:价格处于理性阶段
■该政策取消
时间:12月1日
原因:价格处于理性阶段
昨起解除
快报讯(记者 郑春平 陈英)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自12月1日起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停止对相关商品的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工作,由经营者自主定价。记者从省市物价部门获悉,江苏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也将随之取消。
记者了解到,南京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从今年2月1日起执行的。当时,南京市物价局对金润发、家乐福等6家大型超市和批销企业执行调价备案制度,品种涉及面粉、粳米、食用植物油、猪肉、鸡蛋、纯牛奶等六大类。这样一来,企业要涨价,必须向物价部门申报备案。据悉,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就是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在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性干预措施。
据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措施实施10个月以来,起到了调控物价、稳定物价水平的明显作用。物价部门对价格干预目录里的商品实行“每日一报”,每天上午派出专门的采价员对这些品种的价格进行跟踪监测,各大超市的价格走势“尽在掌握”。据了解,这期间也有多家超市申请商品调价,但均被打回。
近期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食品价格,尤其是主副食品价格不断走低,猪肉、食用油、牛奶等价格逐渐回落。以南京市场为例,实行临时价格干预以来,5升装调和油从最高时的65-72元/桶不断回落,截至目前,最低回落到40—50元/桶,猪后腿肉从最高17元、18元/斤到目前的13元、14元/斤。
省市物价部门表示,直到昨天他们还没有收到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文件,一旦接到通知,就将取消这项措施。不过物价部门也表示,全年的物价调控任务依然艰巨,物价部门还将对重要的物价水平进行监控。
专家分析
短期内物价不会涨
发改委宣布自12月1日起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哪些影响?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针对此进行了一一解读。
记者:今年初,国家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目的是为了抑制不合理涨价,今天又解除了临时价格干预,这是不是意味着价格已经处于一个合理的阶段?
华生:是的。今年1月的抑制政策是因为当时通货膨胀势头比较明显。而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物价在不断走低,通过膨胀的压力已经减少,可以通过市场对价格进行自由调控。发改委很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价格进行了放开。
记者: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解除后,您认为物价会不会上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而价格上涨会不会对扩大内需造成影响?
华生:不会。因为目前的情况是价格走低,市场疲软,短期内不会造成价格的过大波动。价格没有上涨,也就不意味着对扩大内需造成影响。
后两月CPI或低于4%
我国CPI 2月份同比上涨8.7%,达到顶点;10月份上涨4%,已使得一度高飙的CPI连续6个月回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一个研讨会上称,今年11月、12月CPI同比增长或在4%以下。
专家称,7月份以来,国际上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急跌,加上曾一路领跑的国内肉价也下行,食品类商品临时价格干预已无必要。但发改委同时要求做好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相关工作,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商品保障市场供应、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努力保持重要地区、敏感时段的重要商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市场平稳。 综合
这群人——
香港主妇跑到深圳买菜
临近年终岁末,深圳各大卖场商战硝烟四起,吸引不少港人北上深圳扫货。
11月27日下午3时左右,在罗湖区太阳百货一楼百佳超市的收款台前,记者看到有十来个香港人在此买菜之后正在结账。看上去,基本上都是中老年家庭主妇。购买的东西,几乎清一色是各种菜蔬肉类。
顾客陈先生夫妇就是其中之一。陈先生告诉记者,他长期坚持来罗湖买菜。金融危机之后,就来得更加勤便了。“来买菜的人,一般会在每天中午以前返回香港”,陈先生说。他自己每周来两次,当天他是有事才拖延到下午买菜的。就当是参加了一次“深圳一日游”啰!
而在此买菜的香港人刘太告诉记者说,在香港,去年11月一瓶“黑椒汁”是8块9,现在涨到13块5了;她最爱吃的一种小叶青菜,去年11月时,7元可以买整整一磅(约0.45斤),现在同样价钱只能买到一半;鲜肉每斤涨到二十几元,完全不敢问津。不久前,经邻居介绍,来到深圳逛街,发现这里的青菜、肉类比香港便宜,感觉相当惊喜,她每次顺手拎些青菜回去。“以菠菜为例,深圳3块钱一斤,香港要6块钱一斤,而且香港还不准挑菜,很划不来。”
据《深圳商报》
这群人——
“85后”大学生另类谋生
金融危机寒潮之下,我国的新增就业几年来首次下降。
与此同时,大量“85后”毕业生从去年开始进入社会。这些思想活跃向往自由的年轻人当中,不少人开始选择一种不同于朝九晚五的“隐性就业”轨迹:开网店、做翻译、撰稿子,甚至同时兼职几份零工。尽管在就业统计的数字上显示不出他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典型案例一窥他们的生活和梦想、成功与失落。
一个职业写手
林旭:理工大学化工专业
月收入:300至3000元
很难用“作家”“枪手”“自由撰稿人”或者“网络写手”这些称呼来界定林旭的身份。
几乎每个晚上,林旭都勤奋地更新自己在网络上的小说连载。他经常浏览论坛上媒体的约稿版面,选择合适的题材创作投稿;偶尔给小广告公司做个文案,替人撰篇论文;甚至给出版社编过某本教材的一个章节,每月收入300元至3000元。
正常状态下,林旭每天可以在电脑上完成近8000字的稿件;状态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写上一万五千多字。林旭这个“产量”,在“写手”江湖中算是中上等。他说,最牛的网站签约写手,一个小时就能写3000字,这些凤毛麟角的高手月收入近万。
目前,让林旭最头疼的是稿费总延迟发放。一般情况下,他的稿件被刊用之后,最快也得等上一个月才能拿到钱,有的能拖上大半年。要想维持生活开支,林旭就必须不停地写:“有时候突然觉得没灵感了,一天写不到5000字,我就会觉得特别恐慌。”
一个 网店老板
“桃花瓣”:专科学校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月收入:2000元左右
工作时间早10点到午夜12点,没有周末,没有假期。“85后”女孩“桃花瓣”已经这样工作了近半年。
“桃花瓣”是她在淘宝网开店用的ID缩写。从今年6月份开始,这个笑容恬静的广西姑娘正式在淘宝上专职开起了鞋店,此时距离她大学毕业正好一年。
“桃花瓣”的专业是曾经热极一时的房地产经营管理。然而,她毕业时却赶上了楼市降温的拐点。辗转了几份工作之后,“桃花瓣”打工的阵地转移到了网上。在一家皇冠级淘宝网店当起了客服,负责售前咨询。这份不太起眼的工作终于让“桃花瓣”找到了方向。老板的红火生意加上网店的低成本,“桃花瓣”动心了。
为“桃花瓣”提供货源的合作伙伴是她逛街时的意外收获。一位前店后厂的鞋店老板无暇顾及网上零售,“桃花瓣”的创意跟他一拍即合。
从这天起,不到24岁的“桃花瓣”当起了老板。当然,她这个“老板”手底下也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员工。从找批发商、处理货品图片、商品上架、宣传店铺、销售咨询一直到打包发货、售后服务;小店事无巨细都得她一手打理。等待发货的鞋盒摞满了“桃花瓣”租住的小屋。
“桃花瓣”的小店卖的是网上大热的外单鞋子,从工厂里直接拿货省了中间环节,一双长筒皮靴不到300块钱,价钱是商场里类似品牌货的十分之一。每天近14个小时的工作并没有让她觉得疲惫,用她的话说:“每一次旺旺(淘宝网交易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清脆的叮咚响声,都让我精神为之振奋……无论怎样都是自己的小事业。”据《北京晚报》